小麥收割當青儲,一畝漲到2100元農民排隊賣!是利民還“害民”?

科學慫哥 2024-04-30 20:25:20

小麥收割當青儲,一畝漲到2100元農民搶著賣。那農民究竟爲何要在小麥即將成熟之際,選擇將其提前收割作爲青儲飼料出售,這是利民還“害民”?

青儲飼料

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夏小麥即將成熟,然而網上卻開始流傳一畝青儲小麥能賣到1500元,甚至一度炒到了2100元,其實這個所謂的青儲小麥,是將未成熟的小麥連同稭稈一起收割,將其粉碎之後壓實發酵一個月,之後作爲畜禽食用的飼料。

而之所以會出現大量收購青儲飼料,主要是因爲市場存在供需缺口,在2020-2023年這幾年中,華北、東北等地連年降水偏多,華北地區的降水量甚至達到了684.9mm,較往年增加了54%,這也使得原本應該作爲青儲的玉米地,遭遇大量降雨被淹沒,最終導致牧場飼料儲備不足。

于是養殖企業開始用青麥作爲代替,需求大供給少,自然引得青儲價格越來越高,如果按照2022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每斤1.15元,畝産800-1000斤來計算,一畝地大概可以收獲920-1150元,而再刨除麥種、化肥、人工等成本,一畝地的淨利潤也就300塊錢左右。

這樣一看,青儲好似爲農民省下了後續的稭稈處理、曬麥等工序,且能爲農民增加了一些收入,真的是好處多多。那事實真的如此嗎?

把小麥割了當青儲真的好處多多嗎

其實並不是的。首先就是價格虛高,因爲養殖企業常用的青儲飼料其實是玉米、苜蓿等等,青麥只是作爲應急,在營養價值方面,這一時期的青麥還處于灌漿時期沒有什麽營養,只有青貯玉米營養價值的70%。

更何況,青貯玉米每畝産量約爲3噸多,收購價是在1200元到1300元,反觀産量只有一噸多的青儲小麥,1500元對于養殖企業來說明顯不劃算,這些企業者如何能同意高價購買。

其次是糧食安全問題。在社會如此發達的情況下,2021年,全球仍有8.28億人受饑餓影響,糧食安全也一直是中國的頭等大事,在2021年時,我國的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了483公斤,遠高于國際的400公斤糧食安全線。

但爲了推動糧食消費結構升級,我國每年仍然會進口大豆、玉米、大麥等飼料糧,就比如在2023年,我國進口的糧食就高達1.6億噸,如果大量農民跟風賣“青儲”,勢必會影響我國的糧食産量,威脅我國的糧食安全。

那該怎麽阻止“毀青賣儲”

當然,大家也不用過于擔心,我國的農業農村部也早已下發通知,要求全面排查毀麥開工、青貯小麥等各類毀麥情況,嚴肅處理違法違規行爲。但同樣,不少農民選擇毀麥賣青儲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最重要的就是谷賤傷農,數據顯示,從2012年到2020年,人工成本、土地成本以及服務費用等等,使得小麥的生産成本從770.23元/畝已經上漲至了880.77元/畝,淨利潤也從168.40元/畝下降至了47.14元/畝,可以說大大挫傷糧農積極性。

只有提高種糧收益,加大對種糧農民的補貼力度,健全農民種糧收益保障機制,才能讓農民的種糧更有盼頭,大家覺得呢?

0 阅读:1

科學慫哥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