揍機器人,吸金10億!最“暴躁”老板,爲何總被吹爆?

金錯刀 2024-05-20 17:40:13

繼發達國家傳統的工業明珠被中國一顆顆摘下後,一些新興科技也被國人一天天祛魅。

這一次,輪到了人形機器人。

過去談起人形機器人,普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大概率是兩個畫面。

要麽是波士頓動力的Atlas機器人,輕松完成跑酷、空翻、空手道等高難度動作。

要麽是特斯拉擎天柱機器人,似乎已經有能力進廠打工了。

然而現實是,波士頓動力被三次賣身,其Atlas機器人還沒商業化就已經宣布退役;特斯拉機器人至今未對外銷售,即便未來把價格打下來,大概也要2萬美元。

反倒是前幾天,一台國産人形機器人——宇樹科技的G1,率先開賣了。

不光賣出了9.9萬元的地板價,關鍵是性能表現同樣炸裂。

一雙手能耍金箍棒、開可樂、砸核桃、顛鍋,還會焊接這樣的精細活。

最能體現運動能力和穩定性的後空翻、鯉魚打挺,宇樹的機器人做起來也易如反掌。

爲了更好地展示穩定性,宇樹機器人還經常會被粗暴對待……

更早之前,宇樹則是靠四足機器人(機器狗)發家,登上過央視春晚、北京冬奧會、杭州亞運會、美國超級碗等,表演和工作起來比人還靠譜。

一些網友甚至評價:宇樹是下一個大疆。

一個2016年才成立的小公司,憑什麽呢?

90後草根學霸:想做人,先做狗

比起同行,宇樹創始人王興興創業前的履曆很不起眼。

他的同行基本都是在海內外名校深造過的天之驕子,比如過去華爲的“天才少年”、創辦了智元機器人的稚晖君,畢業于電子科技大學。

稚晖君

王興興本科就讀于浙江理工大學,研究生就讀于上海大學,平平無奇。

“我從小是被教育體系打壓的人,學習上沒有任何成就感。”王興興說。他的英語一直很差,背不住單詞,高中三年只及格過三次,本科期間只考過了四級,考研時也是英語成績拉胯導致被調劑到了上海大學。

如果不是動手能力強,他的信心就快被磨沒了。

上大學前,因爲成績不突出,王興興還有些自卑。大學期間,開始專攻一個領域後,他才發現:其他名校天才,不過如此。

別的機器人貴到和普通人絕緣,但他可以把機器人做到論斤賣。

2009年的寒假,他制作的第一台雙足機器人,成本只要200元。

在2013年至2015年的研究生階段,他再次獨自一人,從底層電機驅動板、整機機械結構到整機運動控制算法,開發出一款四足機器人XDog,開創了全球低成本高性能足式機器人技術方案的先河,只花了一兩萬元。

拿著XDog,他參加了一個機器人設計大賽,獲得了二等獎和8萬元的獎金,賺到第一桶金。

更重要的是,因爲XDog,有人願意投資他。

于是當時剛入職大疆不久的王興興毅然辭職,在杭州成立了宇樹科技。

創立企業後,他放大了過去一窮二白的時候養成的優良傳統:高性價比。

宇樹的機器狗Go2,起售價9997元,最貴也只要2萬多,比小米同年發布的CyberDog2還便宜。

這只消費級機器狗,能輕松完成倒立、空翻、跳舞等動作。

也能聽懂語音指令,給主人拍照、跟隨主人、撿垃圾等等,完全能當個機械寵物。

不過宇樹機器狗的主要用途,並不是當個寵物。

杭州亞運會上,它能給工作人員運送鐵餅和標槍。

工廠巡檢時,它能24小時巡檢,幫助工人實時檢修大小故障。

火災現場,它能代替消防員做偵查,利用搭載的雙光雲台與氣體探測器,偵查火場溫度、輻射熱強度、有毒有害氣體及障礙物情況等,把一手信息反饋給救援指揮中心。

此外,園區安防、公安、化學品采集、極端物流等場景,尤其是一些危險環境,都用上了機器狗。

甚至此前還有美媒曝料,連美軍在測試中也使用過宇樹機器狗。

便宜好用,讓宇樹成爲了機器狗出貨量最多的公司。

由于“做狗”和“訓狗”出色,宇樹在今年春節前完成了B2輪融資,融資近10億元。

提前實現馬斯克畫的餅,只需3個人

做了多年機器狗的宇樹,一開始沒想過要做人形機器人。

創業初期,王興興旗幟鮮明地反對做人形機器人。彼時的機器人,遠不如機器狗實用。

但作爲順爲資本的參投企業,王興興很懂得雷軍的經營哲學:順勢而爲。

在最近的一個采訪裏,他表示人形機器人就是現在的“勢”。

去年,國內的人形機器人投融資事件激增至12起,占過去十年行業總投資的四分之一。

對于人形機器人的前景,行業幾乎都是樂觀的看法。

今年2月,高盛將2035年全球機器人市場的規模預期上調至380億美元,預計出貨量將增長4倍,達到140萬台。

馬斯克之前也說過:“人類對人形機器人的需求甚至會遠遠超過汽車。”

其中有個原因是:人類世界裏,各種環境和工具都被打造成了方便人類工作和生活的模樣,所以把機器人設計成人的樣子、擁有人的運動能力,機器人才會更通用。

決定做人形機器人之後,宇樹的進展堪稱神速。

去年2月立項,僅過了半年,宇樹就發布了第一個原型産品。

更凡爾賽的是,王興興表示:“(當時)我們全職做這個事情的只有三個人,涉及到的人也就不到十個人。”

但看似只是個草台班子,出來的成果卻嚇了同行一跳。

在今年英偉達GPU技術大會的one more thing時間段,黃仁勳請上了10款人形機器人,其中就有宇樹的H1。

上台的其他機器人全都大有來頭,比如有波士頓動力的機器人,還有OpenAI參投的人形機器人公司Figure,團隊核心員工不少都是蘋果、谷歌、特斯拉等知名企業的前員工。

宇樹的H1能一同上台,當然也不是吃素的。最顯著的共同點就是一樣能跑能跳,十分耐造。

突然給它來一腳打一拳,照樣能穩穩站著。

最近發布的G1,除了會上文提到的花活,關節還能隨意扭轉,以及“縮骨”。

從“訓狗”到“訓人”,宇樹爲何總能當個顯眼包?

首先,在機器人領域,人和狗的區別沒那麽大。不少技術和經驗稍微調整後,直接就能拿來用,所以狗做得出色,做人也不會太差。

更值得說還是宇樹一貫擅長的摳門功夫。

從創業開始,宇樹就和主流反著來,走上了電力驅動的方式。

除了結構簡單、驅動效率高,有個重要原因就是成本低。

當時的主流是以波士頓動力爲代表的液壓驅動方式,動力強,表現力更好,所以經常上熱搜。但液壓驅動的成本太高,波士頓動力的液壓機器人單台成本就要200萬美元,遲遲難以商業化。

隨著技術進步,如今電力驅動反倒成了大勢所趨,液壓驅動淪爲旁門左道。

今年4月,波士頓動力也正式放棄研究多年的液壓驅動路線,全面轉型電力驅動。

波士頓動力液壓機器人“退役”的視頻畫面

還有個關鍵的省錢方法是:宇樹自研了幾乎每一個機械零部件和電路板,以及算法程序。

在設想宇樹的未來時,王興興明確表示把大疆當做了參考,希望也能在細分行業做到非常領先的位置。

所以盡量自研背後,既爲了省錢,也爲了野心。

人形機器人爆發,有個大靠山

想在人形機器人領域成爲下一個大疆,目前來看挑戰很大。

不同于大疆的一枝獨秀,人形機器人市場的厮殺十分慘烈。

現在國內有十幾家企業都推出了人形機器人,其中除了像宇樹以及稚晖君的智元機器人這樣的初創企業,也不乏小米、小鵬、科大訊飛等科技巨頭。

更勸退的是人形機器人的成本和價格。

宇樹的H1售價約65萬元,小米的鐵大成本就要六七十萬元,注定和大多數人無緣。

如果不能大規模應用,做人形機器人無異于燒錢。

“人形機器人第一股”優必選,去年總收入10.56億元,淨虧損12.34億元。從2020到2023三年時間,優必選一共虧了38.36億元,毛利率也從44.7%下滑到31.5%。

但這些都不妨礙人形機器人的爆發。

當下看著沒什麽用的東西,放到未來未必沒有價值。過去新能源汽車的電動化、智能化,和這幾年火熱的AI、大模型,無不是從被質疑到普及,甚至到了讓一些人離不開的地步。

王興興說,目前的人形機器人市場,有點類似2016~2017年的四足機器人——商業化還在孕育中。

首先,人形機器人的成本一直在降。高盛發布的《人形機器人專題報告》中提到,高規格機器人的物料成本從2022年約25萬美元下降到2023年15萬美元,而且電驅機器人的成本還有下降的空間。

其次,人形機器人會越來越實用。

工信部在《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的開篇就寫道:“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爲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後的顛覆性産品。”

現在優必選的機器人已經去蔚來汽車工廠實習,參與了車輛門鎖、安全帶、前燈罩的質量檢查等工作。

科幻片裏的機器人管家,也並不遙遠。

越來越實用,是因爲人形機器人越來越智能。在這背後,它們有個大靠山:AI。

這也是液壓機器人被淘汰的原因之一,它靠的是某個軟件系統去構建認知能力,這類機器人基本只能幹好一件事。而電驅機器人靠的卻是AI平台,尤其是各類大模型,能幫助它們不斷地自我學習,更好地理解人類語言和周圍環境。

有了AI加持,王興興甚至認爲:長期來看,所有事情都可以由人形機器人來幹。

雖然太絕對的話,聽著總仿佛有股畫餅的意味,但曆史又一次次告訴我們,在技術領域,想象力豐富一點絕不是什麽壞事。

今天的腦洞,很可能就是未來的預演。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0 阅读:74

金錯刀

簡介:爆品戰略理論提出者,科技商業觀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