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班生、遺珠、野路子,到底誰才配上演技綜藝?

冷眼看電視 2024-05-06 15:35:21

隨著《無限超越班2》的熱播,關于演技類綜藝是否能讓演員獲得更多曝光和工作機會的討論又躍入大衆視野中。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2021年的《演員請就位2》收官後,導師爾冬升將節目中pick過的馬蘇、王锵、丁程鑫、曹駿,甚至是被他批爲“花瓶”的王楚然,都帶到了他執導的電影《海的盡頭是草原》裏。

每個人都拿到了非常適配自己的角色,是一次有效的大銀幕曝光。

再把目光放回近期熱度居高不下的《無限超越班2》,即便是大衆口碑不佳的紀淩塵和向佐,經過節目編排、導師指點和個人表現,都被觀衆認可“可以挑戰下功夫喜劇”。

但隨之而來的一個很明顯的現象是,當演技類綜藝賦予很多選手“養成系”的成長劇本,讓觀衆在數周內對他們改觀,從而最大化地爲他們爭取曝光和機會時,卻忽略了另一個群體——真正具備潛力的實力派選手,他們才是最應該上演技類綜藝並且獲得曝光的人。

帶著這樣的想法,冷眼想偏個題,借著節目的臨近收官的熱度,和大家聊聊這群演員們。

誰才是演技類綜藝的靈魂

2017年,《演員的誕生》作爲首檔演技類綜藝,一經播出就迅速出圈。

隨後,《演員的品格》《演員請就位》《演技派》等同類型節目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一時之間,演技類綜藝成爲國綜裏的重要類別,關于演技的探討,也從行業之間的切磋變成全民熱議的話題。

然而到2024年的《無限超越班2》,演技類綜藝跨越7年時間已經發生了質和量的變化。

首先是數量大幅度減少,近期能叫得上名字的,只有芒果的《來者何人》和優酷的《無限超越班2》。

但數量上的縮減並未促進質量的飛升,7年時間,演技類綜藝經曆了演技先行到話題炒作的變化之路。

在2017年-2018年,演技類綜藝的1.0時代,不管是《演員的誕生》還是《我就是演員》,導師席上坐著的不是影後視後就是影帝視帝,如章子怡、宋丹丹、劉烨、張國立等,他們會非常認真地指導演技,探討如何抵達表演的極限,1.0時期,也是選手們通過演技出圈最頻繁的階段。

而到了《演員請就位》爲代表的2.0階段,自從郭敬明、陳凱歌同台競技,再加上李誠儒的犀利輸出,選手們紛紛成了配角,更被一張“S卡”決定著未來,此時,話題先行已然有了苗頭。

到了《無限超越班》爲代表的3.0時代,不管是演技比拼還是導師競技都不太重要了,無論是“吳鎮宇快碎了”,還是趙韓櫻子以“我是迪冪孟紮”的驚人言論屠榜熱搜時,演技類綜藝正式躍入了炒作個人話題的制作思路時代。

營銷話題持續發酵,但演技類節目中的演技舞台沒因爲賽道的火熱,得到根本性的提升。誰還記得《無限超越班》有什麽出彩的表演片段嗎?

冷眼搜索《無限超越班2》相關話題,大多集中在#吵架#、#劇本#、#銳評#等關鍵詞。

而與此同時,另一個危機也在不斷發酵。

早期演技類綜藝雖然在過程中也不斷利用話題炒熱度,造出了“影後摔鞋”、“螞蟻競走十年”、“夜華別看是惡評”、“如鲠在喉如坐針氈”這種千古流傳梗,但追綜後續不難發現,在那時,無論是跨行演員、科班新人、遺珠,他們的機會是均等的,尤其是實力派,業內真正給予了機會。

比如《演員的誕生》,作爲第一檔演技類綜藝,讓藍瑩盈、辛芷蕾、周一圍、倪虹潔、劉敏濤、王彥霖、王莎莎等一衆演員都成功以實力派的標簽躍入大衆視野。

而《演員請就位2》的作用也不可小觑,溫峥嵘在參演節目之前幾乎已經算半退圈狀態。重新回到熒屏,她在節目中以“童年陰影”的姿態再度展現超凡演技,即刻收獲了導師和觀衆的好評,自那以後,在多部S級劇集裏都可以看到她的身影。

作爲沒落童星代表,曹駿也通過這檔節目獲得了更多機會。他成年後大多時候作品都是鄉土劇和抗戰劇,再之後就是和藍盈瑩的戀情、分手绯聞。《演員請就位2》裏爾冬升一句“你把微信推給我”或多或少爲他爭取了機會,如今曹駿已經能夠接到《珠江人家》《凡人修仙傳》這種劇集。

但隨著演技類綜藝的變種,話題成了重中之重,很少有人關心節目的選手是否獲得了有效曝光。

《無限超越班2》裏話題中心依然在有爭議藝人上,向佐說自己演技之路很艱難的名場面讓衆導師用上了幾十年的功底才控制住表情,紀淩塵和朱梓骁的抓馬互動,還有李菲兒的各種神奇操作,都是每期節目更新後的熱搜常客。

但實際上,這檔節目裏也不乏實力不弱並且是真心希望來此提升演技並獲得機會的選手,比如做了精致PPT向大家重新介紹自己的鄭合惠子,巧的是她在節目之外也用《花間令》兩集客串“楊采薇”的戲份收獲了無數網友喜愛,證明了自己。

還有因爲《新聞女王》而小爆的高海甯,在現實裏她是另一個性格的“許詩情”,珍惜每一次演出。

包括通過短劇小爆的錦超,在節目中謹小慎行,虔心受教的程度讓網友爲其心酸。

而新加入的選手趙奕歡,盡管有著十多年表演經驗,並且近幾年在不少電視劇中也有代表角色,但導師們輕飄飄的一句“網大不算數”,將她和僅僅只有非常短表演經曆的歌手黃齡列爲一檔。

同時,當朱梓骁和郝蕾因爲“直播和演戲到底哪個更重要“這個話題而battle,紀淩塵尬演《消失的她》男主角何非,因模糊的口條讓導師大驚失色而引發網友熱議,很少有人關注到同期認真演戲的演員們。

節目播到後期了,這些真心來演戲的演員們,似乎成了背景板。

這種現象也讓冷眼重新思考起了演技類綜藝的真谛。

誠然,網友追更、等待新的樂子讓自己放聲大笑,通過制造話題,節目和平台方同時得到了播放量與關注度。這樣的創作思路並沒有什麽本質的問題。

但我們是否還能在這樣的市場邏輯下,堅守住演技類節目的責任感,冷眼這次想換一個觀察思路,回到演員本身,我們來盤點一下,在未來的演技類節目中,還有哪些既有演技又符合綜藝調性的可預備選手。

被忽略的潛力選手

那麽,誰才可能出現在這份名單上呢?

這是一個很難定下標准的範疇。但冷眼通過分門別類發現,科班畢業、資源慘虐的遺珠、異軍突起的野生派三個類別中其實潛藏著很多選手。

(一)科班類

過去每年北電、中戲、上戲三大藝術院校的藝考,都有不少媒體報道,但近些年連這種新聞都少了,更遑論追蹤那些考上表演系學子的後續。

撇開童星、愛豆、(導、演)二代,普通表演系畢業生就業情況也以是否簽約公司爲准,但這僅僅只是“就業”,是否能夠持續開工同樣是個問題,如果能夠順利進組演戲,也距離“紅”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一年一度戲劇大賽》裏蔣龍張弛的《最後一課》其實已經委婉道出了這種辛酸。蔣龍和張弛分別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和中國戲曲學院表演專業,蔣龍還是童星出身。

而一個很顯著的現象是,目前能夠叫得上名字的95、00後花生,很少有人是科班畢業的。李誠儒曾在《演員請就位》直言:電影學院學四年不如人家兩個月選秀。

這意味著,科班畢業的演員要經曆更激烈的競爭,才能爲自己爭取來“就業”的機會。

帶著爲了前途持續“厮殺”的狠勁,這些人,恰恰是最適合上演技綜藝的。

比如《滿江紅》裏的“瑤琴”王佳怡,中戲表演系,和趙今麥是同班同學,但直到《滿江紅》才被人認識,她在電影中遊刃有余的姿態和驚人的爆發力完全看不出稚嫩感,非常典型的影後預備役。

大熱劇《以愛爲營》裏的女N號沈羽潔,北電表演系,陳飛宇的同班同學,長相身材和演技都非常出彩,劇集播出時很多觀衆的疑惑都是:爲什麽她不能演女主?

還有剛因《追風者》男主角魏若來的未婚妻牛春苗一角而被很多網友記住的蘭西雅,她同時也因爲《年會不能停》裏的“橘子”姑娘,網飛版《三體》裏的唐文靜而熱度大增。蘭西雅畢業于武漢大學表演系,通過《明日之子》出道,但僅僅在幾部影視劇裏短暫露面就讓人記住了這個極具辨識度和表現力的女孩,且角色之間的跨度非常大,她還有《大山裏的女校》這部存貨,可塑性非同一般。

以及在《無限超越班2》裏讓甯靜郝蕾持相反態度的短劇,其實不少科班演員在這個賽道裏演得風生水起的,他們的能力已經經過了市場認證。

比如2019年北電表演第一的馮祥琨,簽約光線,輾轉拍了幾部短劇都十分火爆,是短劇四大男神之一。浙傳畢業的徐藝真,被稱爲短劇女王,她的許多短劇作品一直在榜單前列。以及曾出演過《你好,舊時光》《一寸相思》《南來北往》的許夢圓,畢業于南藝,現如今也在短劇圈炙手可熱。

如果說以上兩類科班生已經有了作品和曝光,那麽仍在讀的表演系學生也值得在演技類綜藝上看到。

2020級北電表演系的夏夢,她同時也是上海戲劇學院、中國傳媒大學表演專業全國第一名,中央戲劇學院表演專業全國第五名 。雖然她作品不少,但大多只是在其中出演戲份邊緣的配角。

還有2023級中戲表演系余嘉誠,他是史上首位“上戲北電中戲”三校藝考表演專業第一,但冷眼查詢發現他目前只進組了《檢察官與少年》。

對比娛樂圈越來越小的出道年齡,這些科班學子其實已經遠遠落後于其他人一截,也正因此,有實力又具有新鮮感的他們需要更多機會。

更重要的是,透過他們,觀衆也可以更直觀地感受如今三大院校表演系的水平到底如何,也能順便能揭開內娛是不是真的沒有好演員這個謎題。

(二)遺珠類

第二類也是娛樂圈最龐大的一個群體,他們或許比剛畢業的科班演員好一些,但明明外貌、實力都不差,甚至也有過爆款角色,但資源卻讓觀者爲之落淚,網友統稱爲“遺珠”。

比如《古相思曲》女主角張雅欽,這部低成本古裝劇以豆瓣8.7的高分成爲2023年年度“黑馬”,張雅欽飾演的女主角陸鸢也成爲年度角色後,她的後續資源也僅僅只是《流水迢迢》和《千多桃花一世開》裏的女配角。

還有“謀女郎”出身的張慧雯,從電視劇作品來說,也已經有了《琅琊榜2》林奚這樣的爆款角色,但兜兜轉轉數年,她依然在大制作古裝劇和現代劇女配這樣的角色中打轉。

以及去年《蓮花樓》裏的角麗樵、笛飛聲這對大熱CP的扮演者王鶴潤和肖順堯,也是勤勤懇懇在娛樂圈打拼數年,各有知名角色,然而歸來仍是配角。

他們需要的,其實就是一個能夠證明自己可以扛住主角的舞台。

(三)野生派

最後一類則是異軍突起的野生派,他們被網友稱爲“內娛的攪局者”,但某種意義上,他們也能用自己的獨特性與科班生發生碰撞,賦予娛樂圈更多可能性。

比如狂野派的範湉湉,是亂拳打死老師傅的狠辣演法。範湉湉默默演戲十五載無人知,黃河路上盧美琳天下識,《繁花》裏那麽多花也讓範湉湉獨摘一朵,有限的出場讓她發揮到了極致,並且她的個人诠釋也得到了王家衛的認可。

再就是學術派的李雪琴、陳都靈,雖然沒有表演功底,但是學霸善于使用題海戰術,並且十分擅長分析人物,當對角色了解到一定程度,不會表演也不重要了,按照自己的邏輯去展示,人物就成了。

雖然她們演的類型千差萬別,但肉眼可見這兩年都進步飛速,李雪琴在喜劇之外已經能駕馭《逍遙·遊》裏深沉複雜的角色,陳都靈更是從“拉胯”跨越到“實力派”行列,成爲很多IP的民選女主。

還有如天賦派檀健次、于適、娜然等人選,他們或許沒有十分純熟的表演技巧,但他們身上的靈氣是難能可貴的,而這也是演員立身的重要因素之一。

當這些“野路子”在演技綜藝上和科班演員遇上,在彼此技法和體驗的碰撞中,或許能最大程度激發節目“演技”本位的呈現。

而這些,不正是最初的演技類綜藝追尋的初心嗎?

盡管娛樂圈已經說了很多年“好演員的春天”到了,但這種說法在年複一年中更像是昙花一現的安慰,即便一批演員或許通過演技類綜藝得到了機會,但仍然有一批又一批演員徘徊在聚光燈之外,苦苦掙紮只爲了“就業”。

如今演技類綜藝或許仍然以話題爲主導,有時話題掩蓋住了那些想來真正演戲的人,但在當下的市場中,它也是少有的能讓這些選手直面導演、制片甚至資本,並因此獲得機會的跳板。

或許對于任何一檔節目來說,話題總是必不可少的,因爲市場總需要熱度,但對于演技類節目來說,“演技”也總是必要的,想要讓演技類節目的賽道真的有價值,有意義,就請讓更多有實力的演員被看到。

0 阅读:62

冷眼看電視

簡介:提供獨家節目解析,深扒節目制作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