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土豆呂嚴聊聊“喜人”《進化論》

冷眼看電視 2024-03-08 11:44:16

“我這知識啊都進化雜了”,在《二喜》中以《進化論》封神的胖達人組合(土豆呂嚴),這一次真的“進化”了。

愛奇藝小逗劇場最近上線了由呂嚴和土豆主演的短劇《大王別慌張》,目前該劇已經完播,在一向嚴格的豆瓣拿到了7.9的高分,雲合正片有效播放市占率、貓眼熱度值在微短劇賽道中拿下斷層第一,站內熱度破紀錄、首度達到6200以上。對于第一次接觸影視作品的兩位,這是一個相當亮眼的成績。

而不止土豆和呂嚴,“喜人”團體們幾乎已經成了今年熒幕上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他們活躍在各大劇集、電影、舞台、綜藝之中,而且反響竟然都挺不錯。除了《一年一度喜劇大賽》自帶的“好人緣buff”外,到底是什麽讓“喜人”們可以如此快速地一路“進化”?

冷眼特地登門米未,找到了土豆和呂嚴,一探究竟。

最近喜人含量有點高

開始講土豆和呂嚴的故事前,我們先來看看最近“喜人”們的“整體表現”。

自《一年一度喜劇大賽2》完播後, 影劇綜市場就開始逐漸被“喜人”承包了。

今年總台及各大衛視的春晚更是直接變成了“喜人大團建”。據冷眼粗略統計,目前共計26位“喜人”都登上春晚舞台,其中蔣詩萌堪稱勞模,央視、湖南衛視、北京衛視、遼甯衛視和東方衛視都著她的身影。

大鎖和闫佩倫,則以每人四個不同衛視春晚的表演緊隨其後,26位“喜人”共爲今年各衛視及平台春晚,貢獻了25個舞台表演。

影綜市場,也成了他們大展拳腳的新去處。

張小婉爲《野挺有趣》和《童話》兩檔節目繼續充當著“現眼包”,王皓則是去年上映的電影《熱搜》的主演之一,也是電影《年會不能停》裏的一員。

再看劇集市場,“喜人”已經開始跳出喜劇,走向正劇。今年騰訊視頻X劇場開年大作《黑土無言》中,史策就飾演了來自東北小城瀾河的年輕刑警;《故鄉,別來無恙》中史策、張弛分別飾演苟丹丹和劉楓。冷眼想在這裏借用觀衆們的一句感慨,“原來“喜人”正經起來還真是這麽回事”。

當然,爆紅的短劇賽道也讓“喜人”拔得頭籌。今年愛奇藝小逗劇場聯合他們一連推出兩部短劇:張哲華和詹鑫的《少爺和我》以及土豆和呂嚴最新完播的《大王別慌張》。

攜短劇《大王別慌張》歸來的土豆呂嚴,憑借熊貓玲玲和鼹鼠軍師這對組合,讓不少觀衆“夢回喜劇大賽”。明明兩位演的是喜劇,卻在最後一集賺足了觀衆眼淚。

一般來說,非科班出身的演員在演戲時總會不自覺地用力過猛,讓觀衆覺得出戲。《大王別慌張》倒是跳出了這個怪圈,在評論區及彈幕,冷眼看到不少觀衆表示,明明知道是在上價值、在煽情,但眼淚卻忍不住流下來。

土豆和呂嚴坦言,這次成功,于他們而言更像一次“無心插柳”。

比賽結束後,兩人的第一反應都是“可以回家歇歇了”,可機會就是會在不經意間到來。

“那就試試呗”,土豆和呂嚴開啓了《大王別慌張》。

喜綜之外,大有可爲

如果說,從《一喜》到《二喜》,土豆呂嚴被笑稱爲“熹貴妃回宮”;那從喜綜到短劇,對于土豆呂嚴來說就是,“幾十號兄弟的性命都在我手裏呢”。

“首先它和《一年一度喜劇大賽》是完全不一樣的”,土豆說:“在《一年一度喜劇大賽》裏,我的作品做得不好,那可能就是我一個人或者我們倆挨罵。但是短劇如果你拍得不好,一個團隊的人的時間和精力就都被浪費了。”

而面對當前市場對于短劇的爭議,呂嚴表達了他的態度:別輕視:“很多人可能想到短劇就會有刻板印象,比如快傳播、快消品這種概念。但我們演的時候是完全沒有的,我們就把它當做一個影視作品去對待。”

“不過也有輕松的地方,我不用自己想段子了”,土豆話鋒一轉開起了玩笑,“我想了11個諧音梗,導演最後只用了4個。”

市場需要新血液、新面孔,于是土豆呂嚴擁有了新機會。然而,機遇通常與挑戰共存,身處其中的土豆呂嚴,對這一點感觸尤爲深刻。

土豆在成爲喜劇演員之前,是個朝九晚五的上班族,那是一份只要有付出,就會穩定看到回報的工作。而演員,就像呂嚴總結的,是一份不穩定、總是被選擇、甚至有打短工性質的工作。

“我回家的時候壓力確實比較大。我記得有一天晚上我吃燒烤,就是等爸媽都睡了,我偷偷吃。因爲那是鐵簽子,我吃完沒法處理,我就得下樓把它們扔了。結果我回來時正好被我爸撞到,他以爲我壓力大,吹風去了。他第二天就開始說,你在大城市了,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哈哈哈,我就很慚愧,但沒有辦法跟他解釋,我昨天下樓是去扔簽子這事。”

“喜人”的崛起,或者說發生在土豆與呂嚴身上的機遇,往往被認爲是喜劇賽道大環境變化使然。然而對于“變化”一詞,土豆和呂嚴並沒有完全同意。

“大家對喜劇或者說對歡樂的追求從來就沒變過,像以前的《我愛我家》後來的《武林外傳》、《炊事班的故事》。其實我覺得一直沒有過說“喜劇突然大火這件事”,大家對喜劇一直都有強需求。只是說因爲有《一年一度喜劇大賽》這個平台,讓很多演喜劇的人被看見了,大家有機會被觀衆認識了。”

土豆則以電影票房情況進一步補充說明,“好像全世界,只有中國,喜劇在電影票房方面表現特別好。中國人肯定是追求快樂的。”

如今熒幕上呈現出的“喜人大團建”現象,不過是時機已至的結果。就像呂嚴說的,中國的喜劇受衆基數是很大的,對于“喜人”而言這種大基數本身就意味著機會多,身在其中的他們要乘風而起,也要看准風的方向。

土豆和呂嚴的方向,不止有短劇,還有著更廣袤的天地。“喜人”蘊含的能量也從不能只用“歡樂”定義,他們有更大的潛能正等待被挖掘。

“我總覺得,喜劇可以有一種形式,就是與科幻結合。我一直在思考一個科幻喜劇劇本,它是一個廢土題材的喜劇。其實現在廢土題材的置景、道具、美術方面已經相對成熟了,國內的燈光和音樂可能還需要好好研究一下,我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弄清楚這件事”。

連怎麽打光都開始研究了,冷眼和土豆同時震驚于呂嚴的未雨綢缪。

呂嚴解釋道,他其實已經和一些制片人聊過這個廢土題材喜劇,制片人們告訴他,如果想讓這個題材成立,其實打光是很關鍵的,他才會去了解光怎麽打的問題“我就是想證明這件事是對的,科幻包括未來題材,是喜劇的一個方向。”

而土豆則說,自己更想跳出喜劇的框架,做一個更“生活化”的演員。“問我能演什麽角色,我一般總回答‘好笑的我就能演’,但我自己其實不太想被框架框柱,因爲那樣你就很難走下去了,還是想多嘗試不一樣的角色。”

面對未來不斷的機遇與挑戰的對撞,他們能做的事情其實不多,提升自己是看起來最笨,卻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在不穩定的環境裏,你可以讓自己穩定地變優秀”,呂嚴會對著鏡子練習表演,這樣至少下一次機會來臨,自己能夠接住它;土豆爲了能接到更生活化的角色,會在生活中注意觀察積累經驗,誰也不知道生活化的角色哪一天會找來,但現在的每一分努力都是在爲那個“還未到來”的時刻積蓄能量。

這次與土豆和呂嚴的采訪或許是冷眼笑得最多的一次,他們總會在不經意間打配合玩個梗,也會在我們聊過一些嚴肅的話題後說個小段子,讓氣氛輕松緩和下來。

或許喜劇人們總會羞于去說一些很“高大上”或者“上價值”的話,但在笑聲中,冷眼也分明能感受到他們對喜劇行業的尊重、以及對自身發展深刻的思考與規劃。

衆生皆苦,唯有自渡。沒有一個討生活的人是不辛苦的,但就像呂嚴說的“可以讓自己在不穩定的條件下,穩定地變得更優秀”,相信再見面時,這對組合一定會給我們新驚喜。

另外米未新節目《喜人奇妙夜》即將播出,冷眼會持續關注這些“喜人”,也期待見證他們的一路“進化’。

0 阅读:9

冷眼看電視

簡介:提供獨家節目解析,深扒節目制作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