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年健康淨利潤翻2倍,坐上AI風口果然不一樣

凝陽說財 2024-04-28 20:58:43

很多人都深切體會過,去醫院排隊的煩惱。別說一般的疾病、就醫,就連每年的單位例行體檢、健康診斷,都必須面對那人滿爲患的無奈場景。然而,一個專門以體檢爲主要業務的機構——美年健康的出現,讓許多體檢的人免去了諸多煩惱,也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體檢難”、“辦健康證難”的困擾。這個迅速湧起的體檢、醫療健康機構,短短幾年就遍布到了全國各地,深入影響了普通人的體檢和健康。

就在不久前美年健康發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財報中,該季度營收72.17億元,同比增長24.81%;淨利潤爲3.1億元,同比增長184.39%。盡管全年度業績尚未正式披露,但預計去年的營收增幅將在25.75%-29.50%之間,淨利潤同比增幅則有望達到186.28%-206.91%。該數據不僅清晰的傳達了美年健康業績出色,而且也准確的說明了更多創新産品陸續推出後,醫療服務質量不斷提升,加大政企大單開發、優化客戶結構的成果卓有成效,量價齊升的背後,則是AI應用新産品即將全面“接管”的局面。

多年來美年健康一直被诟病是重資産運營,盡管財報和業績都算不錯,但作爲“體檢第一股”、民營體檢龍頭,美年健康需要實現高質量的發展,依然面臨不小的困難。值得慶幸的是,隨著AI應用技術的出現,美年有望一改人工成本壓力重大的負荷,依靠數智健管師開啓國內首款管理AI機器人,這樣一來,不僅采購成本、折舊與攤銷、租金、人員工資等將大大下降,財務結構也將更加良好,屬于AI的醫療時代降臨,大模型時代數字健康管理的産品也將應運而生。

曾經因爲買買買,遭質疑

20年前的中國,盡管專業的健康體檢和醫療已經初具規模,但如果以健康體檢爲主要業務,這樣極具前瞻性的“獨行特立”,顯然很難在健康意識薄弱的時代掀起大的風浪。這就是美年剛成立的那幾年最好的縮影,創業初期發展不順,經過5年時間,自建門店只有13家。

2011年美年健康與遼甯地區最大的區域體檢龍頭——沈陽大健康合並,體檢中心擴張到31家,逐漸開啓了此後大動作頻頻的收購兼並,先後用巨資收購了慈銘體檢,在看似熱鬧的另一面,2015年-2017的2年時間,商譽規模增長近10倍,但也導致了2019年商譽減值,利潤虧損8.66億元。這也使得連續若幹年,美年的商譽始終維持在高位,逐年增高,在醫療健康服務行業僅次于愛爾眼科,直到2023年前三季度,依然保持小規模增加。

導致商譽規模持續增長的主要原因是並購,另外一方面的原因則是産能、銷售投入和支出,需要更大的資金滾動,才能支撐起這個巨大的基本盤。這也是自成立以來,美年通過並購外延的擴張,始終在重資産、高商譽、服務內控不足等短板上屢遭質疑的原因。

從依賴線下到線上,“轉型”之痛

多年前的馬雲曾說:“中國下一個首富,一定在大健康領域。”而2012年-2021年體檢市場規模從468億元增長至1890億元,以複合年增速16.78%的態勢,到2025年市場將達到3900億元的規模,此等高速發展的行業紅利,無疑給該行業帶來空前的發展機遇。

不經意的幾年間,美年已經成長爲中國網點最多的體檢中心,尤其是在三四線城市,這些除了公立醫院之外,就是設備老舊的體檢老大難,讓消費者只能優先考慮美年。而與之對應的,則是美年在每個門店配備了最多的銷售人員,一躍成爲年體檢人次總量穩居行業第一的公司。然而,凡事利弊對立,在過去疫情肆虐的3年,嚴重依賴線下的美年業績一度出現階段性虧損,直到2023年第三季度才扭虧爲盈,重歸正軌。

痛定思痛,美年在積極挖虐中高端客戶需求,優化客戶體驗的同時,爲客戶提供個性化、定制化的深度産品體驗,不斷提升高端客戶占比,將重心從線下轉移到線上,發力打造面向一線體檢中心賦能的總部數字營銷中心,全力實現AI輔助多項技術的人工智能和體檢大數據結合,提升疾病早篩精准度,進一步提升整個數字醫療和智慧醫療的産業水准。

今年1月份,美年健康AI應用新産品——“健康小美”數智健管師開啓內部試運行,這款上傳個人生活習慣、運動情況等信息,就能一鍵生成適配自己的健康管理計劃,基于個健康數據等信息就能擁有一位私人健康顧問的全新應用工具,讓其在股市收獲了一波漲停,也預示著AI醫療將成爲下一個黃金賽道,一陣AI+醫療的大健康熱度隨即來襲。

以往嚴重依賴線下的模式即將被顛覆,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産品,未來不到5年時間內迎來3萬億元的增量市場,淨利潤翻2倍也只是開始,坐上AI風口的美年健康果然不一樣,業績騰飛或許已經在路上!

0 阅读:1

凝陽說財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