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外交官許世英:應邀看脫衣舞,記者問其感受,他的回答很機智

遙河 2024-04-02 16:51:17

1910年,一群清朝官員在法國受邀觀看了一場脫衣舞秀。

在那場表演期間,所有官員就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一樣,是看也不能看,退又不敢退,惹得在場的白人觀衆哄笑一堂,可唯獨許世英一人,在觀衆席上看得津津有味。

表演結束後,法國記者就立馬對許世英發出提問:“請問您對這次的演出有什麽看法呢?”

然而,許世英說出的一番話,卻讓在場的白人都笑不出聲了。

亂世中的仕途

同治十二年(1873年),許世英出生在安徽秋浦一個耕讀人家,家境較爲富裕。他的父親許玉堂曾受過舊式教育,很重視道德倫理,平日裏常和名流鄉紳來往。

6歲那年,許世英進入私塾學習,11歲拜長江北岸的童問渠爲師,學習舊學。

許世英天資聰穎,記憶過人,對所學的知識過目不忘,19歲那年中了秀才,不過在後來的兩次鄉試中均落榜。

1897年,許世英被選爲文行兼優的生員,成了拔貢生。同一年,他進京參加選官考試,以第一等的成績步入仕途,在刑部任職,出任七品官。

上任之後,許世英專攻律法,因其辦案精明利落,又接連處理了數起冤案,頗得刑部賞識,從此節節高升,一路從廣西司的副主稿,升爲主稿,後來又成了直隸主稿。

1900年,此時的中國正在爆發義和團運動,時局動蕩,朝廷正是用人之際,好友周馥便勸許世英趁此時機爭取升官的機會。在得知慈禧西逃後,許世英趕赴西安,又奉命辦理了4000多起積案。

1902年,回京後的許世英升爲刑部六品主事,隨後又獲得了四品任用資格,受到了慈禧和光緒的召見。再次見到許世英時,慈禧太後還笑著說道:“這人可是和咱們共同吃過苦的呢。”

1908年,許世英成爲了奉天審判廳廳長,此時的他不過35歲。

也是從這時起,許世英便以“司法天才”的身份,登上了司法界的舞台,同時還開啓了外交之旅。

清朝外交官訪問歐美

1910年,清政府派出以徐謙爲正代表、許世英爲副代表的代表團,前往歐美考察司法和監獄系統,訪問的對象包括俄、法、德、比等九個國家,隨後再前往美國華盛頓參加第八屆萬國監獄改良大會。

在這10個月訪問期間,清廷代表團曾在萬國面前,提出了中國司法的一些建議,並撰寫了一份詳盡的報告,希望能用西方的司法成果來維護清朝的統治。只可惜,在萬國大會的第二年,清朝就覆滅了。

除此之外,在許世英一行人訪問到法國時,曾發生過一段小插曲。不過也正是這次意外,讓西方人記住了這個人小膽大的許世英。

在結束法國的考察之後,法國政府特地給遠道而來的清朝代表團舉辦了一場歡迎晚會,但在這場晚會上,他們還安插了一個特別節目——脫衣舞表演。

要知道,這些清王朝的代表們都是通過科舉入仕的,從小就深受儒學思想的熏陶,讓這些文人當著洋人的面,看一群女郎裸衣熱舞,就相當于是讓他們出賣祖宗,這可比殺了他們都還要難受,但這也正是法國人想要的效果。

音樂剛一響起,全場的目光就齊刷刷地望向了中間那群紮著辮子的中國人,所有人都好奇這些思想古舊的人接下來會有何等滑稽的表現。

果不其然,當台上的女郎卸下一件件衣物時,清廷代表們一個個都面露難色。他們或是低下頭東摸西找,或是用袖子擋住臉,有的幹脆緊閉雙眼,搖頭歎氣。

在場的白人觀衆看著他們的扭捏窘態,不禁哄堂大笑,就好像在看一群原始人表演一般。

然而,白人們的笑聲還沒有持續多久,就戛然而止了。原來,在清朝的代表團中,有一人居然在悠閑地欣賞著這場表演,絲毫沒有拘謹的意思,而這個淡定的人正是許世英。

法國人顯然沒有想到會有這種情況發生,在他們看來,沒有一個中國人接受得了這種表演,如果他是個留辮子的人,就應該用袖子遮住臉,然後顫巍巍地低下頭,等著他們嘲笑。

表演結束後,法國記者立馬走到許世英面前,詢問道:“請問,您對這場表演有什麽看法呢?”

結果許世英輕笑了一聲,答道:“這的確是一個很有法國風情的娛樂節目。”隨後又站起身來說:“我想這樣的舞蹈,對貴國的人口增加一定很有幫助。”言外之意就是,法國人通過觀看這種舞蹈,來催發自己的欲望。

許世英這一通诙諧的回答,著實讓法國記者吃了一驚,他們又怎會想到,一向古板迂腐的中國人居然也有開放的一面。

到了第二天,法國的報社還將許世英和記者的對話刊登上了頭條,題爲“脫衣舞秀能使人口變多。”

許世英用他風趣的言語,化解了這場外交風波,倘若沒有許世英的泰然自若,很難想象第二天法國報中的中國人會有多麽難堪。

只是可惜,許世英用三寸不爛之舌挽回了清朝的形象,卻挽救不了岌岌可危的清廷。在代表團回國後不久,武昌起義爆發,清朝倒台,中國進入民國時期。

臨危受命

在這之後,許世英又受到了各屆政府的器重,開始爲建設中國司法、救濟中華而奮鬥。

在袁世凱時期,他擔任大理院院長,司法總長,後又任內務總長、交通總長,隨後出任安徽省省長,在1925年年底,擔任國務總理,後來又成爲了全國赈災委員會的委員長。

1936年,面對著日本展露無疑的侵華野心,63歲的許世英臨危受命,出任駐日大使。

在抵達東京後,許世英就去會晤了多年前的舊友,也就是當年那個奉天領事,現在的日本首相廣田弘毅,在寒暄了一會後,許世英便直言道:“我雖不擅長外交,也不會言語表達,但我知公裏和強權的分別,強權固可逞一時,公理則永垂千古,理之所在,予必辯爭到底。”

在之後的一年時間裏,許世英輾轉于日本高層,和日本人展開了多輪會談,主張中、蘇、日三國簽訂互不侵犯協約,以此維護亞洲集體安全,接著再和歐洲聯系,實現世界和平。

日本人雖然表面上表示認同許世英的想法,但實際上早已展開了全面侵華的布局。可以說,小日子的狼子野心,已沒有人能夠阻止。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之後,日本人發動了全面侵華。半個月後,許世英在東京舉辦了記者招待會上,並在會上寫下了“懸崖勒馬”四個字,以此警醒日本政府。

1938年1月16日,在南京大屠殺之後,在德國宣布調停未果後,日本政府發布聲明,將以戰爭的方式解決中日沖突。20日,心灰意冷的許世英決定回國。

而在回國期間,許世英曾經的同僚,大漢奸王揖唐又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嘗試著讓許世英給日本人做事。但許世英卻不爲所動,反而回複道:“讀聖賢書,爲的是什麽?如果你深明大義,那就即刻回頭!”

回國後,許世英繼續主持赈災委員會。1948年,他辭去了職務移居香港,隨後又前往台灣,于1964年病故,享年91歲。

0 阅读:755
评论列表
  • 2024-05-03 17:13

    也許是在那時候故事卻是很精彩[呲牙笑],很🉑️惜這些都死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