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露玥:一部直面人性的話劇——評西安話劇院演出的《麻醉師》

光影故事的博客 2024-04-20 18:54:34

我是偶然看到西安話劇院演出的《麻醉師》的,當時很受感動。後來得知這部話劇是由真實人物改編而成的,人物原型就是我們身邊的人——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麻醉科副主任,教授級別的人物陳紹洋,他離開我們已經快有三年了。當我完完整整的知道他的事迹時,震撼不已,更深體會到了導演對這部話劇許多情景設置的良苦用心。

《麻醉師》講述了陳醫生爲了挽救他人的生命忘我的工作,用自己的生命來拯救他人的生命,像是一支爲病人燃燒自己生命的蠟燭,最後發現自己得了癌症到生命消逝的一個很偉大感人的故事。

演員們盡職的演出爲我們還原了人物,仿佛陳紹洋醫生就在我們面前,他們诠釋了什麽是崇高的醫德,什麽是大愛精神,什麽是無私奉獻。演出本著忠于原型的原則,話劇結構完整,故事平凡而又感人,台詞到位,舞蹈美術也很精良,最重要的是演員對于角色性格的把握的十分到位。

我們可以在演員們的表演裏看見了多重戲劇矛盾沖突,戲是在矛盾沖突推向高潮。導演爲我們呈現出一個人物心理層次豐富分明、人物性格塑造鮮明的精品話劇。《麻醉師》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爲我們傳遞了社會正能量。

主角麻醉師在名利與良心之間,選擇了良心,拒絕病人家屬爲其准備的豐厚紅包,諷刺了醫療行業裏收紅包現象,緩解了醫患關系。在事業與家庭面前,他選擇先事業後家庭,所以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竭盡自己的所能來彌補這麽多年對妻兒的虧欠,他是矛盾的。在私心和正義裏面,他選擇正義,在與同事對于手術起爭執時,別人選擇自保,他卻以病人至上,哪怕使得自己名節不保,他也要擔下生命的責任。這些故事體現了陳醫生對待生命的敬畏,嚴守職業道德底線,忠誠于自己的麻醉事業。

導演在塑造其他人物時,也讓他們各自有各自的鮮明的性格特征,並用這些配角從不同角度多方位展現了陳紹洋的點點滴滴,生龍活虎的表現了陳醫生對事業的執著、對生命的負責。開場導演設置在急救室中,燈光冷冽、音樂急促讓我們一下子進入了一個緊張的氛圍,與手術室外柔和的燈光、妻子的等待形成鮮明的對比。

也讓我們清晰明了的知道了陳醫生的日常工作與生活、妻子孩子多少個日日夜夜的等待,更讓我們感歎道家人團圓可貴。衛生界永遠有這麽一群人堅守在崗位上,挽救著生命,永不停歇。

最感人的是陳紹洋最後與家人團聚的一幕。 在陳紹洋做完肝移植手術後不久,檢查結果顯現癌細胞轉移,知道時間不多的陳紹洋,感觸命運的無常,對家庭的愧疚良多,于是在多少年前談戀愛的小樹林裏,一家三口,重享生活之美。景深處,陳紹洋背起女兒,戲言要送女兒出嫁。前景是妻子悲戚的表情。景深處是夫妻的舞蹈,前景是女兒絕望的痛哭。景深處是妻女的歡樂,前景是陳紹洋的忏悔的滿面淚水。

再硬漢的人也有柔情的一面,無奈自己沒有盡到丈夫與父親的責任,讓他帶的是更多愧疚離開了他的家庭,內心情感的複雜,讓我們也不禁流下了眼淚。

    

在我個人看來,西安話劇院演出的《麻醉師》是一部很好的話劇,但是也有些許的小瑕疵。有些台詞有點重複,限制了演員的水平發揮;有些故事節點介紹不是那麽清晰等。總體來說《麻醉師》沖擊著我們的內心深處,直面人性的欲望,醫患問題、醫療行業的回扣現象等都是很值得我們深思的,更讓我們思考著怎麽樣度過每一天,才會使我們的生命無悔的來過這個世界。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