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商學吳婷:小米造車,困于三座大山

嘉賓商學 2024-04-28 10:27:23

小米汽車的面紗揭開了,有人爭相出手,有人不齒抄襲,不知道你怎麽評價呢?歡迎把你的觀點在評論區告訴我。

出道即巅峰的熱鬧過去了,我認爲小米要真想造車成功,面前至少還有三座大山要翻。

第一座大山,是集團內部的財務壓力。

新玩家造車,一定要做好先虧幾年的准備。目前國內除了理想,還沒有哪家新勢力實現了盈利,都是虧本賺吆喝。去年,累計拿下350億元融資的威馬關門了;今年年初,有中東土豪站台的高合又是雷聲陣陣。

小米SU7一定也是賠本賺吆喝,基礎版21.59萬,雷軍說即便定價到24.59萬也得虧,這話我信了。所以SU7賣得越好,小米虧得就越多。

有同學要說,小米汽車背後有集團撐腰,家大業大呀。這就是我想說的,其實小米的主業並不樂觀,從2022年起,小米營收連續負增長,去年手機業務收入1575億,同比減少5.8%,平均售價也下降了2.7%。

現在手機大廠都在拼AI手機,三星S24已經賣爆了;蘋果也砍掉汽車專注AI去了,華爲本身就有大模型,反觀小米,現在還拿不出來足以一戰的武器。

如果主業持續萎縮,小米汽車還有多大的底氣呢?

小米造車的第二座大山,是白熱化競爭的賽道。

在雷軍宣布造車的2021年,新能源車還是朝陽行業,銷量一年增長145%,特斯拉、比亞迪、小鵬、蔚來的股價也都在曆史高位。但是到去年,新能源車銷量增速下降到37.9%,今年2月甚至不增反降了9.2%。除了理想,主流新能源車企股價都已大幅下跌。整個賽道進入高度內卷的階段。

尤其是瞄准新中産的20-30萬元區間,更是貼身肉搏,刀刀見紅。

小鵬P7、智界S7、特斯拉model 3、極氪007,都是技術卷王兼價格屠夫,小米SU7想把他們PK下去,自己得先掉一層皮。

就拿極氪007比比吧,論軸距速度續航,兩款車互有勝負、差別不大,但是極氪007起步價只有20.99萬。消費者會怎麽選呢?

小米造車的第三座大山,是不易掌控的供應鏈。

作爲工藝最複雜的大衆消費品,汽車身上有上萬個零件,再大的車企也不可能自己全造了,所以只能依賴供應鏈。但供應鏈可不是好掌控的。

比如2021年的芯片短缺潮,讓整車廠無芯可用,只能對著訂單默默流淚。但是有2家例外,誰呢?特斯拉和比亞迪。

在別人因爲缺芯片不得不停産時,他們仍然大幹快上,搶占市場。

這背後除了研發實力強、可以實現自研芯片之外,更重要的是對供應鏈的垂直整合。

比如比亞迪,它控制著電池、電機、汽車電子、模具、功率半導體和內外飾等成本最高的零件的制造,除了玻璃、輪胎和鋼鐵,它都能自己做。

2020年,比亞迪把這些業務打包成弗迪系公司:弗迪動力做電機和混動系統、弗迪電池做動力電池、弗迪視覺做車燈、弗迪科技做汽車電子和底盤。王傳福的野心是把弗迪做成新能源領域的博世。

這靠的是20多年的深耕。而新勢力們還太年輕了,只能把有限的資源投入到最關鍵的領域,比如三電系統、外觀設計、鋪設渠道等等。至于供應鏈,大家只能做個整合者。

當然了,小米財大氣粗,這兩年投了60多家供應鏈企業,比較大的,做電池的有蜂巢能源、中創新航,做芯片的有比亞迪半導體、積塔,看上去把最核心的零部件解決了。可惜投資不是萬能的,這次小米SU7電池用的是比亞迪刀片電池,核心芯片來自高通和英偉達,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雷軍說,小米造車雖然晚,但晚有晚的好處,有後發優勢,小米是在整個中國工業的基礎上接過了接力棒,再往前推一步。但是雷軍也說過,如果銷量進不了全球前五,是活不下去的。造車是一場持久戰,小米還有很多難關要過。你會考慮小米SU7嗎?你看好小米的未來嗎?評論區聊聊吧。

作者 | 吳婷

0 阅读:32

嘉賓商學

簡介:商界引領者的黃埔軍校,是中國唯一的全案例學習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