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丁曉,將系統辯證脈學與方劑學相結合,得到了廣泛認可和推崇

老姚說健康 2024-04-01 10:30:39

丁曉是一名中醫學博士,今年37年。雖然年輕,但是山東可是名氣很大,她是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扁鵲脈學診法”的傳承人,也是“系統辨證脈學”創始人齊向華的嫡傳弟子。同時,還是山東中醫藥大學華佗班、倉公班的臨床指導老師。

丁曉2005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山東省中醫藥大學, 2009年成爲山東中醫藥大學齊向華教授的研究生,2016年成爲“系統辨證脈學”的傳承人。

“系統辨證脈學”是由齊向華教授所創立。齊教授在傳統脈學的基礎上,綜合運用現代生理學、心理學和物理學知識,對中醫脈象的時間、空間、能量特性等進行量化分析,再用中醫理論對各種脈象要素之間的關系進行系統的剖析,進而制定一一對應的診療方案,是一個集診斷、治療于一體的“系統醫療”方法。

同時,該方法還有“心中了了”“指下易明”的特點,具有非常強的易學性、實用性,從而得到中醫學術界、中醫從業者和脈診愛好者的廣泛認可和推崇。

在長期的使用之中,丁曉發現“系統辨證脈學”有一個不足之處。那就是很多人雖然掌握了“系統辨證脈學”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方法,但是常常在選擇方劑時,沒有精准的辦法。

丁曉于是進行了艱苦的研究。如何尋找切入口?在多年的臨證過程中,丁曉意識到,方劑作爲中醫治療疾病的重要參照,應該與“系統辨證脈學”有著非常緊密的對應關系。

系統辨證脈學能夠全面反映疾病的特點,並且能夠與疾病的病因、證候、病機等一一對應起來關系。中醫的每一首方劑,都有“君、臣、佐、使”的結構,這些結構同樣與疾病證候等能夠對應起來。所以,系統辯證脈學肯定可以與方劑對應起來。通過艱苦努力,丁曉終于取得突破,建立了兩者相融合的診療體系。

丁曉有自己獨特的中醫學術思想。她認爲,人不僅僅是“形神合一”的獨立機體,也是一個自然人和社會人。人生病了,醫生不僅要幫他找到治療方法,消除症狀,更在找到病因。到底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出問題了,還是還是人與社會的關系出問題了?這種問題,是導致人體“神”不和諧了,還是“形”不和諧了。

這是作爲一個中醫必須要做到的,這也對應辨證的三個層次:審因、辨神、辨形,治療時也有三個層次:治因、治神、治形。丁曉完全打通了這幾個層次,她不僅可以看患者的病,而且看到過去的病、現在的病和將來的病,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變。

丁曉著有《抓主脈巧臨症:方劑“脈—證—治”實戰圖解》一書。

注: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0 阅读:27
评论列表

老姚說健康

簡介:分享健康知識,願你一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