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機之後,你和頭等艙的距離,差的不只是錢

樂人看情感 2024-05-15 06:18:44

作者:洞見·時筠

最近有一組采訪視頻火了。

一位名爲@艾維奇vic的博主對飛機頭等艙和休息室的乘客進行了采訪。

他詢問這些頭等艙的乘客,從事什麽職業,年薪多少,對未來的風口怎麽看,以及對年輕人有什麽建議……

21條視頻,2.7億次的播放,讓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具像化。

一位18歲的女孩,被問及“爲什麽要坐頭等艙”時,滿臉不解。

爲什麽坐頭等艙?沒有爲什麽,她從出生就一直坐頭等艙。

一位做投資的大哥被問及對年輕人的建議時,輕笑了一聲:“沒什麽建議,投個好胎吧!投個好胎比什麽都重要。”

有些實話太紮心了。

但除了這些出生即在終點的人,他的采訪裏更多的還是那些爲了工作來回奔波的精英群體。

他們沒有出生在羅馬,但依然靠著努力,實現了人生逆襲。

我翻看了他所有的視頻,發現含金量不容小觑。

賺錢看似是一場運氣遊戲,實則暗藏著一系列的策略和邏輯。

1

學曆就是地基

在艾維奇的采訪中,他總會詢問一個問題:您是什麽學曆?

得到的答案很多,但從概率來看:高學曆者更容易把握機遇。

一位年薪7位數的德國外企職業經理人,是同濟大學和慕尼黑工大的雙碩士。

談及學曆的作用時他說:“在外企,如果你只想當一個普通員工,學曆可能沒那麽重要。但倘若你想做到高層,學曆非常重要。”

一位挪威的大學教授,博士學曆,是水質淨化行業的專家,他在提到對年輕人的建議時,第一句話就是:教育非常重要,英語非常重要。

當你進入更好的學校,並且學好英語,你就能接觸更多的人才,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你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不僅在國內,全世界範圍內處處都是機遇,學曆就是你競爭的底氣。

當然,也有例外。

有位做外貿生意的老板,他的學曆只有高中。

你可能會說:“你看學曆也不一定重要。”

但要知道,他的舅舅是公司的董事長。

而在出國洽談生意時,他的身邊還帶著一位英語筆譯專業的翻譯。

很殘酷但很現實。

經常聽到一句話:“我沒錢沒背景,沒資源沒人脈,該如何逆襲?”

答案或許只有一個:學習,趁早學習,好好學習。

因爲學曆從不只是一張紙,更是一張入場券,帶來的是更多的機會和可能性。

對于普通人來說,求職時,學曆就是門檻,高學曆就會擁有更多的面試機會。

而許多行業和公司都會有明確的晉升制度,學曆高,升職的機會就會更多。

此外,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學曆,結識的老師和同學都大相徑庭,校友關系就是一個極其寶貴的資源,有時高學曆就意味著更高質量的圈子、更多的賺錢機會。

我一直相信一句話:把書讀好,就是在賺錢。

當我們無法和別人拼起跑線時,學習就是我們改變命運的重要途徑。

你在學習上吃的每一份苦,都是對自己的投資。

2

堅持長期主義

在打好學曆的地基後,采訪中,很多人還提到了一個詞:長期主義。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開汽車4S店的大叔。

如今他的旗下,有奔馳、豐田等多家品牌汽車的4S店,公司有五六百名員工。

但在20 年前,他只是一位普通的汽車修理工。

他在這個行業,深耕了20多年,雖然這二十年裏賺快錢的機會有很多,但他沒有跟隨大流,只在自己熟悉的領域裏,一步一個腳印地堅持。

和他類似的,還有一位從事國際貿易相關産業的女士。

她從大學畢業進入這個行業,已經做了20多年。

這相當于從中國加入WTO開始,她經曆了整個世界工廠的變化。

這個過程中,她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人脈資源,最終成爲了這個行業中的佼佼者。

其實像他們一樣的人很多,雖然從事的行業不同,但你會發現:聰明人往往只選擇一個領域深耕。

他們被問及對年輕人的忠告時,都提到了兩個詞:長期主義,腳踏實地。

確實,現在大家太急了。

太多人想要一夜成名,想要一夜成爲行業的佼佼者。所以只要短時間看不到成果,就很難堅持下去。

格拉德威爾曾提出過一個“一萬小時定律”。

想要成爲某個領域的權威,需要10000個小時,如果按一周工作五天來算,那麽至少需要五年。

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都不要既要又要。

要務實,不要眼高手低;要有規劃,不要在過程中搖擺不定。

沉下心來,不要盲目沖動,總想去做個大事。

只有深耕一個行業,專注一個領域,才能真正掌握核心競爭力。

3

始終保持開放的心態

在艾維奇的采訪裏,還有一位千萬粉絲的自媒體博主。

他和董宇輝是校友,讀的是廣播電視新聞專業,研究生時也讀的是新聞學。

按照傳統思維,他應該和他的同學們一樣,選擇相對穩妥的傳統媒體行業。

但當年恰逢短視頻行業剛剛出現,周圍大多數人都不覺得那是個好平台,甚至還覺得很low,很快就會被淘汰。

可當機會來臨,他沒有猶豫,而是立刻將自己多年積累的素材都發布到平台上,這讓他一晚上就漲了幾十萬的粉絲。

如今紙媒逐漸沒落,自媒體成了主流,而他身爲第一批入局的人,早已是千萬粉絲的博主,實現了財富自由。

他很感謝當初的自己,面對新事物,敢于了解、嘗試。

他的故事給了我很深的感觸。

雷軍有句名言:站在風口上,豬都可以飛起來。

不知道你有沒有感覺到:仿佛一夜之間,人工智能、5G網絡、無人駕駛等科技就從概念變爲現實。

自媒體、短視頻、直播,單單是媒介形式,都在快速叠代升級。

在新技術浪潮到來之際,總是有一批人能夠憑借敏銳的洞察力和行動力,率先抓住機遇,從而收獲頗豐。

而大多數人,往往在新事物已經成爲熱點,甚至成爲常態時,才開始意識到它們的存在和前景。

後來才明白:風口一直都有,缺的是對新事物的認知,以及一顆保持開放的心。

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多的人會習慣安逸的生活,喜歡呆在舒適區。

但在不斷發展的世界裏,原地踏步就是退步。

被淘汰的收費站大姐、消失的銀行網點業務員、被智能機器人代替的工廠工人……

想要不被淘汰,一定要保持對新事物的好奇心,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和適應能力。

接受、了解新事物是第一步,更爲關鍵的是要轉化爲實際行動。

要敢于跨出舒適區,勇于嘗試新的方法,接觸新的事物。

4

跟著形勢走

在艾維奇的采訪中,有一位投資公司的合夥人讓我印象深刻。

當被問到有什麽想對年輕人說的時,他堅定地回答:看新聞。

因爲:財富都藏在新聞裏。

最新的政策、未來的趨勢、有前景的項目都會出現在新聞裏,每天看半小時的新聞聯播,比什麽都有用。

再看其他人的采訪,幾乎所有人都會提到兩個詞:大環境和經濟形勢。

此時我才明白,普通人和精英群體最大的區別或許就在于視角方向。

普通人更多是盯著自己,最常說的一個詞就是“我要努力”。

但真正聰明的人,永遠不會脫離大環境去空談努力。

最近幾年,很多行業都遭受了沖擊,我想很多人都能直觀地感受到:一個人的成就不僅僅由個人努力決定。

國家政策、經濟形勢,這些看似遙遠的宏觀因素實則對每個人的生活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對于普通人來說,我們可能無法改變大環境,但我們能適應大環境。

比如,在擇業時,可以傾向于那些政策扶持和市場需求增長的領域。

而在經濟不穩定時,普通人一定要求穩。加強個人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千萬不要盲目離職或冒險創業。

跟著形勢走,才能事半功倍。

賺錢,是一個永恒的話題。

在許多成功學故事中,成功往往被描繪得很玄幻:一個靈光一閃的想法、一筆突如其來的財富、一次意外獲得的機會……

然而,當我們讀完這些頭等艙旅客的故事,便會發現大多數精英群體的成功遠非一日之功。

他們中的每一個,都有著自己長期堅持和不斷積累的故事。

後來才明白:賺錢的底層邏輯,就是一個人成長的變現。

希望每一個人,都能不斷升級自己。

只要你不停止,一直向上走。每個人都有機會,登上屬于自己人生的頭等艙。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

0 阅读:24

樂人看情感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