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戴笠收到軍統中將警告,准備馬上辭職出逃,卻爲何沒逃掉?

友易談曆史 2023-10-07 12:00:01

在諸多國民黨人之中,戴笠絕對算得上是一個特殊人物。

無論是發動通州事變,還是提前破譯日軍偷襲珍珠港的信息,都說明他無愧于“間諜之王”的名號。

直到1946年3月,戴笠因飛機失事死亡之後,才讓我黨松了一口氣。

不過令人驚訝的是,戴笠早就知道有人准備害自己,但卻沒能逃亡成功。

究竟是什麽樣的人物,竟然能讓間諜之王都栽在他的手裏?

軍統危機

1945年底,曾經的間諜之王戴笠,精神狀態突然低落了起來。

那段時間軍統的成績越來越差,而另一邊由陳果夫、陳立夫、陳誠等人爲首的中統,卻如日中天,眼看著就要蓋過軍統的名號。

這讓戴笠感受到了危機,他明白陳果夫等人隨時都有可能置自己于死地。

軍統和中統雖然同爲國民黨情報機構,但彼此關系卻是水火不容。

原本來說,戴笠擁有蔣介石的支持,即便中統勢力更大,也能與之較量。

但到了1945年前後,戴笠漸漸失去了蔣介石的信任,也就導致軍統和中統的實力差距越來越大。

戴笠忠實的部下文強也發現了這一點,于是在1946年年初向戴笠提議:“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戴局長不如借考察名義出國,以退爲進尋找轉機。”

原本來說,自視甚高的戴笠不屑這種以退爲進的計量。

但無奈當時局勢太差,戴笠只能同意文強的建議。

在准備離開之前,戴笠做好了最後的部署。

先是將軍統事務交給鄭介民和毛人鳳兩個老將,接著又嚴令文強保密,不要暴露戴笠出國的計劃。

毛人鳳和鄭介民雖然能力不強,但勝在膽小怕事,方便戴笠掌控。

不得不說戴笠不愧是間諜之王,就算要逃亡他國,也做好了未來東山再起的准備。

然而戴笠千算萬算沒有想到的是,自己在出發前幾天乘坐飛機的時候,竟然碰到了空難。

這樣的結局,很多人都不敢相信,戴笠這樣的人物怎麽可能會死在,概率極小的空難上?

間諜之王

戴笠,1897年出生于浙江江山縣,從小開始就是一個不安分的人,爲達目的不擇手段。

到了十幾歲的時候,戴笠就已經長成了一個愛好黃賭毒的“三好青年”。

而且爲了自己的愛好,他也是坑蒙拐騙無惡不作,爲縣城裏的鄉親們所厭惡。

如果繼續這樣下去,戴笠估計會占山爲王、爲害一方,在18歲的時候,他認識了那個足以改變自己一生的人--蔣介石。

那一年,戴笠在父母的安排下與毛秀叢結婚,在婚禮上認識了當時還是革命青年的蔣介石。

戴笠在當時也是個小混混,人見人煩,但內心深處也有著報國的夢想。

革命青年碰到愛國青年,兩人一見如故,在樹下約定將來一同參軍入伍、報效國家。

不過兩個人終究都沒有成爲士兵,再見面時蔣介石已經成了“上級”,戴笠也當上了情報組織的締造者,變成了蔣介石腰間鋒利的匕首。

別看從沒有學習過情報工作,但天生品行不端的他,在情報工作中有著非凡的天賦。

一上來,戴笠就給蔣介石建立了國民黨第一個特務組織,也是後來軍統的前身--十人團。

在逐漸擁有了力量以後,戴笠開始幫助蔣介石清除政敵,爲蔣介石搶奪了大量政治資本,鞏固了蔣介石的地位。

面對戴笠這樣鋒利的匕首,蔣介石也是喜愛非常,給了戴笠充分的自由與信任。

1933年,蔣介石命令戴笠刺殺北洋軍閥,也就是大漢奸的張敬堯。

這張敬堯也是當時有名的漢奸,無數人嘗試暗殺他都沒有成功。

但是戴笠一出手,張敬堯的生命立馬便走到了盡頭。

經過這一次暗殺,戴笠和他的十人團在國民黨中名聲大噪,接到的任務也越來越多。

就連1937年西安事變之後,也是戴笠將楊虎城和張學良二人軟禁起來的。

此後的幾年間,戴笠不斷將蔣介石的敵人,一個又一個的除掉,屢屢能夠給蔣介石交上驚世駭俗的成果。

就連周恩來總理,都評價戴笠說:“戴笠之死,共産黨的革命,可以提前十年成功!”

由戴笠的經曆和他人的評價來看,戴笠的能力之出衆是毋庸置疑的。

作爲軍統之王的他,平時做事小心謹慎,每一次出行前都會親自檢查天氣和交通工具,這樣的他遇上空難的概率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于是人們便開始懷疑,戴笠可能是遭到屬下背叛,在飛機上遭到暗殺,並被僞裝成了空難。

而背叛戴笠的頭號嫌疑人,正是建議戴笠逃亡的文強。

出逃

文強曾經是共産黨幹部,但叛變國民黨後和戴笠的關系一直都很好。

尤其是在戴笠害怕自己會被蔣介石抛棄的那段時間,只有文強一直陪伴在戴笠身邊。

可以說當時戴笠的心中,文強是唯一值得信賴的人。

所以文強建議戴笠出逃的時候,戴笠才會答應這個建議,並要求文強保密。

文強對這件事情守口如瓶,但是戴笠卻轉頭便將自己出行一事,告訴了孫連仲,還開玩笑似的說會給孫連仲帶點“洋玩意兒”回來。

戴笠的這一舉動,讓文強只覺得後背發涼。

這不僅證明著自己失去了戴笠的信任,也讓戴笠更容易遭到他人下手。

結果幾天之後,當時間來到1946年3月17日,戴笠真的如文強所擔心的一般,遭遇了空難事故。

戴笠的死雖然沒讓中統徹底吞掉軍統,表面上維持著穩定局面。但是背地裏,卻是暗流湧動。

正在這個時候,文強收到了一名軍統手下的密信。

密信的內容和當初他對戴笠的建議一樣,都是讓對方出逃。

文強也敏銳的意識到了這一點,他清楚戴笠死後,必然會有人對自己下手,甚至會有人說自己是背叛戴笠的那個人。

于是在幾天之後戴笠的追悼會上,文強和戴笠的兒子打過招呼之後,便獨自一人前往上海。

其實從文強的性格來看,他絕不是輕易會背叛戴笠的人,否則他也不會建議戴笠出逃。

可如果不是文強,戴笠的死又該作何解釋?

一直到1994年,一位名叫陳華的九十歲老婦人發聲,這才讓人們得以窺見一毫當年的真相。

這位老婦人青樓出身,被戴笠相中進入了軍統局,並成爲了戴笠的情人。

爲了報答戴笠帶自己走出青樓的恩情,陳華努力成爲了王牌女特務,跟在戴笠左右,也成爲了陪伴戴笠最久的女人。

陳華告訴大衆,當年抗戰剛剛結束的時候,中統和其他組織就開始聯手打壓軍統。

作爲蔣介石手下戰果最豐富得軍統局局長,戴笠起初對這種局面頗爲不屑。

但當戴笠得知這是蔣介石的意思時,戴笠失去了反抗的意識。

對于戴笠來說,他成爲特務、建立軍統,用鮮血沾滿自己的雙手,都只是爲了自己對蔣介石的忠誠。

當蔣介石透露出裁撤軍統局得意願時,戴笠內心的信仰崩塌,徹底陷入了迷茫,每天都過得極爲苦悶,嘴裏還念叨著“伴君如伴虎”。

1946年3月,戴笠即將逃亡國外的時候,他突然將陳華叫到了自己身邊:“蔣已經用不著我了,軍統局也將被取代,我會找機會自裁,你就離開這裏,安穩的過日子去吧!”

陳華的這番話,爲戴笠的死亡增加了別的原因。

戴笠很有可能是因爲失去了蔣介石的信任,因而失去了希望,而最終選擇“空難”逃避。

否則這天底下有幾個殺手,能夠暗殺大名鼎鼎的間諜之王。

時至今日,戴笠遭遇空難已經過去77年,那場空難的真相早已不爲人所知,戴笠是自殺還是他殺也同樣無從調查。

但不論戴笠爲何而死,他的去世對于全國人民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由于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爲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爲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