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入常有多難?每次都是4票通過1票否決,否決票究竟是誰投的

友易談曆史 2023-10-04 12:00:02

多次申請“入常”失敗的經曆,讓印度開始懷疑,自己被這五個國家聯合起來戲耍了。

印度是人口大國,又有著悠久的曆史,如今國內實力增強,讓印度增加了極大的信心,認爲自己絕對有資格坐上這個聯合國這“第六常”的位置。

可是他每次申請,五票中總是恰好有一個反對票,且每次都是不同的國家跳出來反對。

這讓印度非常憋屈,甚至在2023年這次的聯合國大會前夕,放出狠話威脅“五常”:如果這次自己還選不上,就從聯合國“退群”。

看來,印度還是太把自己當回事了!

那麽,前幾次印度都是怎樣陰差陽錯的申請失敗呢?

印度“入常”失敗日常

印度在申請“入常”一事上的積極性,可以說是非常充足的。

按照聯合國的相關規定,如果要“入常”,就要修改憲章上的相關條款,這就需要“五常”的許可。

2005年首次申請,結果其他四個國家都在唱紅臉,只有俄羅斯表示:我不同意。

申請失敗後,印度進行了反思,認爲俄羅斯之所以反對,是因爲自己太靠近西方國家了,畢竟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的關系不好。

但是,印度也不能爲了籠絡俄羅斯,就和西方國家翻臉,畢竟“入常”還需要英美法的投票。

于是,印度選擇花錢消災,向俄羅斯訂購了大批量昂貴的軍火訂單。

這一下,俄羅斯總算是被哄好了,等到2008年印度申請時,舉手表示贊同。

可是這一次,印度的申請仍舊沒有被通過,原因是半路殺出了法國這個程咬金。

印度感到疑惑,明明上次法國也沒有反對,兩國也沒有什麽矛盾,怎麽法國就這麽不給自己面子呢?

經過法國的暗示,印度靈機一動:必定是因爲上次在俄羅斯買了太多軍火,讓法國眼饞了。

故而,印度又向法國協商購買戰機、潛艇的事情,花了不少心思加上一大筆金錢,終于讓法國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沒成想,下一次申請時,英國又出來阻止。

印度匆匆忙忙的用貿易的方式,給英國交了一筆“過道費”。

美國看了幾次耍猴,終于在印度第四次申請時,出手攔截了。

別的國家反對,印度還能理解,可是美國不是自己的盟友、老大嗎?平日裏不是最信誓旦旦的支持自己入常的嗎?

沒錯,美國確實前幾年說過支持印度“入常”,當初奧巴馬在印度當衆發表演講後,印度高興的與美國簽訂了一個百億大單。

可是時過境遷,當時因爲英國反對,讓印度“入常”的心願化作了泡影。

這一次,美國卻因爲印度在對抗中國的時候,辦事不力,而給印度穿了小鞋。

多次“入常”未遂,印度心裏冤枉極了,但是仍舊沒有放棄,可是當他把這四個國家都討好了一番後,中國出手了。

雖然中國輕易不會使用一票否決權,也總是能夠體諒其他國家的難處,輕易不下別國的面子。

可是讓印度“入常”,那是萬萬不可的。

畢竟印度與中國的關系沒有處的多好,而且還有邊界的領土爭端。

印度屢屢在藏南地區的問題上進行挑釁,自稱是他們的領土,還蠻橫的指責我們在藏南命名的行爲。

印度這般能怼、能杠、能跳,妄圖私吞我們的領土,中國怎麽可能會讓印度在“入常”這件事上稱心如意呢?

爲了“入常”拼命美化自己

截止到2019年,印度先後五次“入常”失敗,然而印度人就是有韌勁,不到恒河心不死,仍舊對“入常”具有執念。

2020年,莫迪在聯合國大會上滿懷深情的發出了這樣一個疑問:“到底還要多長時間,印度才可以加入聯合國決策體系?”

這個疑問,自然飽含了印度多年想要“入常”而不得的心酸。

即便如此,他接下來的講話中,仍舊充滿激情的極力推銷了一番印度。

莫迪論證的證據,可大致分爲兩個部分。

其一,印度具有多種宗教、認知體系和豐富語言,人口占到了全世界的18%以上,經濟總量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這意在說明印度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巨大,具有廣闊的市場與多元化的文化。

其二,印度在孱弱的時候,曾經被外國統治,但是依舊自立自強,渴望獨立,沒有給全世界增加負擔。

印度在強大的時候,沒有想著去侵略其他國家,給世界帶來威脅。

這意在說明印度的品質可靠,將來若是在聯合國中掌握了更大的權力,也會盡力爲世界做貢獻。

可是事實真的像印度說的這樣嗎?

雖然印度確實追過了英國,奪得了“第五大經濟體”的稱號,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印度的綜合實力就很強悍了。

人多也並不意味著優勢,要在人口管理上做出貢獻,不要鬧出亂子,在教育、醫療等福利待遇上解決問題,才能得到世人的尊重。

印度的國際風評真的不是像他們自己想象的那般好,外人普遍對印度人的印象是髒亂、吵鬧、難以溝通、自私。

印度教派體系繁多,相互之間矛盾沖突不斷,抗議示威頻發,印度政府不作爲,未能化解糾紛,反而還常常煽動對立情緒。

在疫情防控上,印度的舉動令人瞠目結舌,“抹牛糞”、“喝恒河水”,怎麽不科學怎麽來,自然讓大家懷疑印度的能力與精神狀態。

印度還曾經以自己擁有核武器作爲“入常”的理由,這個更沒有說服力,或許還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難以“入常”的真正原因

印度認爲“五常”中只有中國一個發展中國家,這樣對于權力的分配是不合理的。

畢竟世界上發展中國家是占多數的,應該有更多的發展中國家在常任理事國中爲窮人說話。

這個觀點聽上去很有道理,可是這個“第六常”的名額怎麽能偏偏是你印度的呢?

“五常”之所以能夠得到這個位置,是因爲這五個國家都在二戰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美國提供了武器裝備、原子彈轟炸日本,中國爲了抵抗日本的侵略,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英法蘇也有相應的貢獻。

那麽印度在二戰時期的貢獻呢?僅僅是提供物資、人力物力,這並不能和“五常”相提並論。

二戰之際,印度正是英國的殖民地,每年可以爲英國創造的財富,相當于英國本國GDP的一半。

這樣大的肥肉,原本英國是不願意印度獨立的。

可那時候,英國面對著德國巨大的作戰壓力,印度也趁機進行了非暴力不合作的獨立運動。

故而,英國被逼著給出了二戰結束後,就讓印度獨立的諾言。

結果印度如願獨立了,可英國心中還憋著一口氣,所以印度發展的越好,英國心裏會愈發不平衡。

這也難怪當初英國會在印度“入常”的時候投個反對票了。

2021年,印度第六次申請“入常”,這一回美國梅開二度,再次否了。

2023年,印度再次磨刀霍霍,對外表示,自己這次已經搞定了俄美英法,就差中國松口了。

事實上,那四個國家的口頭支持,算不得數,印度還是想的太天真了。

“五常”若是真的同意印度上來分蛋糕,就不會在2021年推出“50年內最多只能申請5次入常”的新政了。

這個政策很明顯就是在針對印度。

其實,印度想要的,只不過是“五常”的話語權、提案權、否決權、強制行動發動戰爭權。

至于爲世界做貢獻,恐怕印度並沒有自己說的那般偉大。

“五常”畢竟政治權力極大,印度垂涎,這也不難理解。

但是印度一直看不明白自己的位置,想要得到不屬于自己的東西,這也難怪屢次被戲耍了。

由于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爲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爲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