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中國曆史—秦漢大一統【三】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墨水豬 2024-03-29 10:23:10

不搞分封搞郡縣

秦始皇在統一國家之後,除了進行政治和經濟方面的改革外,他還采取了一些不太道德的行爲,比如焚書坑儒。然而,接下來他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如何統治這個統一的國家。丞相王绾提出了分封的建議,即將秦始皇的諸子分封到不同的地方擔任王位,特別是一些較遠的地方,這樣可以避免親子王之間的爭鬥。王绾的建議得到了群臣的贊同,認爲這是一個好主意。

然而,廷尉李斯並不同意分封的做法。李斯認爲,曆史上周文武封子弟同姓就已經導致了內鬥和諸侯間的紛爭,分封同姓只會重蹈覆轍。他進一步指出,當前的秦始皇統一了天下,各地都已成爲郡縣,將功臣和諸子納入國家機構進行賦稅和獎賞,已經足夠控制他們,避免了異議和沖突,這才是確保天下安甯的方法。因此,李斯主張繼續維持郡縣制度,而不是分封諸侯。

秦始皇對此表示理解,並認爲分封確實可能導致內亂和再度分裂。他表示,天下剛剛初定,不能再立國封侯,否則將難以實現長期安定。因此,秦始皇同意李斯的觀點,決定繼續實行郡縣制度來統治整個國家,以確保統一的天下能夠保持甯靜。

焚書坑儒爲哪般?

公元前213年的一次宮廷派對上,官職爲博士的淳于越可能因爲酒後失態,對秦始皇表示質疑,他問道,不搞封建制度,而搞郡縣制度是什麽意思呢?這樣做是爲了讓陛下在國內有很廣闊的疆域,而臣子的子弟只能作爲普通百姓。他進一步問道,如果出現三家分晉、田氏代齊這樣的臣子,該如何應對呢?陛下的子弟沒有軍隊,他們如何救陛下?如何幫助陛下對抗田常、六卿等人呢?

淳于越的提問實際上是爲了給皇帝提出建議,並屬于學術上的爭論。然而,在提問之後,他還多說了一句“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意指在處理事務時不參考古代經驗,你能做得好嗎?這句話引起了李斯這位法家代表的憤怒。李斯質問淳于越,你的意思是什麽?我所做的事情是古代沒有的。郡縣制度在古代從哪裏來?你惡意攻擊郡縣制度,你不支持中央,難道你不是反對革命嗎?因此,李斯建議,這些儒家學者縱論詩書、追求古代,罪大惡極,幹脆將他們的書全部焚燒,除了秦國的曆史和自然科學書籍外,其他全部燒毀。據說,當時孔子的後代將經典著作藏匿在孔府的夾壁中才得以保存,否則也會被焚燒。這就是所謂的火劫。

讀書人將書視爲生命,一旦書籍被焚毀,他們開始暗地裏議論秦始皇,當秦始皇得知此事後,他挖掘坑穴將這些人活埋,據說有460多人成爲犧牲品。這就是所謂的土劫,只差水木金四個元素才能湊成五行劫。

這次事件被認爲是中國曆史上的第一次文化浩劫。秦朝在這件事上的處理方式並不理想,可以稱之爲文化專制。

秦朝爲何如此短命

中國古代統治者采用了以法爲教、以吏爲師的策略,嚴禁私學,實施愚民政策。這種策略旨在將智慧掌握在統治者手中,將普通老百姓保持在愚昧的狀態,以便于統治和維護專制。這種法家思想治國的方式,即嚴刑峻法、輕罪重刑,最終導致了老百姓的不滿,引發了秦末農民起義。

而起義的原因首先是徭役繁重,一年需要征募700萬人進行勞役。根據之前提到的秦朝總人口約爲2100萬人,除去女性後,剩下約1000萬男性,而其中700萬人都被征集進行勞役,這意味著除了老人和兒童,幾乎所有的青壯年都被動員起來。除了徭役,還有兵役,用于對抗匈奴和南越等敵對勢力。在那個時候,秦朝的男性必須參軍打仗,或者從事勞役,而女性則負責輸送物資和運輸工作。也就是說,基本上整個國家的年輕人都投入到了這些工作中,而田地上只剩下了被迫放棄勞動的老弱病殘孕人士。

然而,這還不是全部。重稅也成爲了沉重的負擔。即使你服完勞役,家裏依然需要繳納巨額的稅款。如果你不交,就會受到嚴厲的刑罰,比如割耳朵、挖眼睛、削鼻子、剁腳等肉刑。這些刑罰之嚴重,可以使人殘疾,並嚴重破壞勞動力。此外,還有土地兼並問題,農民沒有足夠的糧食,也沒有土地可耕種,就算有土地,也無力耕種。難道他們不會産生反抗的念頭嗎?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安徽大澤鄉發動農民起義,以“伐無道,誅暴秦”爲口號,建立了張楚政權。雖然他們最終失敗,但隨後劉邦、項羽繼續起義。公元前207年,劉邦攻克鹹陽,秦朝滅亡。

賈誼在《過秦論》中總結道:“一人之難起而七室之牆隳,以至于身死國滅,卻成了衆人的笑柄,這是爲什麽呢?”他認爲“因爲(秦朝)不施行仁義,而專注于攻守之勢”。因此,漢朝建立後,吸取了這一教訓,注重維護老百姓的權益,開始減輕他們的負擔,以期實現長治久安。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