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災減災宣傳周|極端天氣頻發,如何更好應對氣象災害風險?

河南法制報 2024-05-14 13:30:55

當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給人民生産生活造成影響。我們應如何更好應對氣象災害風險?

今年以來,全球多地自然災害頻發,氣象災害尤其嚴重。我國極端幹旱、低溫和暴雨災害接連發生——西南地區遭受冬春連旱,2月份低溫雨雪冰凍事件持續時間長、雨雪範圍廣、降水相態複雜、凍雨範圍大,4月以來多次暴雨過程侵襲南方……

“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確有常態化的趨勢。”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巢清塵說,全球氣候變暖增加了極端氣象災害發生的頻率,氣象災害呈現出長期性、突發性、巨災性和複雜性的新特征。

我國所處的位置和環境決定了氣象災害具有頻發性、分布廣、災種多、災損大等特征,特別是季風氣候和大陸大洋的地理本底決定了我國是氣象災害嚴重的國家。

當下,應對氣候變化和防災減災是全球面臨的共同課題,新的災害風險形勢對防災減災救災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巢清塵看來,關鍵是要建立以災前預警爲基礎的氣象災害風險管理業務體系。首先要摸清自然災害風險底數,識別自然災害風險區域,准確評價全國和各區域災害綜合風險水平。氣象防災減災救災要面向高暴露度的城市(城鎮)和高脆弱性的農村,實現從災害性天氣預警向氣象災害風險預估轉變。

“2016年國家氣候中心成立了氣象災害風險管理室,致力于提升氣象災害防範能力。經過多年建設和發展,氣象災害風險管理業務逐漸向客觀化、定量化、精細化方向發展。”巢清塵介紹,目前我國已經建成氣象災害風險管理業務技術體系,研發了包括台風、暴雨、幹旱、高溫、低溫等重大災害的實時監測識別和精細化風險評估技術,形成了面向災害全過程(災前、災中和災後)實時滾動的災害風險預估業務。

面對極端災害不斷刷新極值、災害影響區域邊界擴大、多災種疊加、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預報預測難度不斷加大等挑戰,巢清塵建議從提高氣象防災減災能力、加強致災機理研究、提升氣象服務精細化水平三方面發力,築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

“要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提升氣象災害風險預估精准度。”巢清塵說,應加強對極端事件的跟蹤分析,進一步開展歸因與致災機理研究;強化生産發展氣象服務、民生氣象服務;加強科普宣傳,提升全民氣象科學素養。

災害無情

但正確的逃生避險方法

是我們的有力武器

提高防災減災意識

爲家人,也爲自己

這份逃生避險清單

請一鍵開啓!

以案普法 | 什麽情況下,老人可將贈與晚輩的房産要回?

以案普法 | 酒後吵錯架開錯車,後果很嚴重!

以案普法 | 車輛在誰名下就歸誰所有?法院判了→

以案普法 | 死亡賠償金不可被執行?因其不屬于遺産

來源:新華社、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編輯:張弦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