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悶的馬斯克與進擊的阿裏雲

摩羯商業評論 2023-11-06 09:43:54

本周最吸引眼球的兩路科技新聞,除了余承東撕逼何小鵬這種八卦,當屬昨天馬斯克宣布自己旗下7月份成立人工智能公司——xAI的通用大模型誕生(名字爲Grok),以及在杭州舉辦的由新一屆阿裏領導班子操盤的雲棲大會。

隔山越海,其實兩者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鋼鐵俠在2023年很不順。

2023元旦剛過,特斯拉的股價挨一計悶棍,跌到了100美元;

4月,剛交付4個月不到的第一批電動卡車Semi,因制動模塊缺陷而進行召回,讓人大跌眼鏡;

4月,SpaceX的“星艦”發射失敗並在空中爆炸,爆炸之後SpaceX員工用一片歡呼來挽尊;

6月,Semi因車門開關警示燈問題被第二次召回,並且這次召回不小心暴露了一個信息:3個月內特斯拉只生産了36輛電動卡車;

6月,駕駛特斯拉發生車禍一年之後,林志穎複出爲小鵬汽車代言了;

7月,2023年上半年的新能源車銷售統計出爐,比亞迪在全球賣了119.1萬輛,而特斯拉只賣了88.8萬輛,在2021年,比亞迪與特斯拉的這組數字分別爲59.4萬與93.6萬;

至于去年霸占全球媒體頭條的擎天柱人形機器人,在2023年仿佛隱身了一般。

有人說,要不是鋼鐵俠持續在推特上高頻輸出,什麽熱點都蹭,恐怕特斯拉的股價還會在100美元徘徊。

馬斯克在推特上先後宣布xAI與Grok的誕生,應該算是鋼鐵俠2023年爲數不多拿的出手的科技炫具,但其吸引力也要遠遜于2023年之前特斯拉與X Space發布的産品。

說白了,第三次AI浪潮——『雲計算X AI』這一波科技浪潮到來之時,馬斯克成跟隨者了。

關于爲何馬斯克作爲天使投資人卻退出了Open AI董事會,各路媒體打探出的消息很多。缺錢說,掌控欲太強被拒絕說,人事糾紛說,不一而足。但人家同樣是硅谷富豪的奧特曼,能不要股份加入Open AI擔任CEO,對比之下即可證明:馬斯克這回對科技趨勢看走眼了,這個結論應該是跑不掉的。

筆者看了一下各方評論,關于xAI與Grok,跟擎天柱與Semi一樣,看衰的多,看好的少。這也難怪,不比Dojo,用自家跑在路上的百千萬級別的特斯拉電動車就可以實現機器學習與計算叠代,通用大模型必須一個廣闊的內容生態才可以練級打怪。

沒有千行百業的數據,僅一個Twitter(已更名爲X)夠用嗎?

Grok是在馬斯克的好基友——甲骨文CEO拉裏·埃裏森的雲計算平台做機器學習的。

這看起來就更有點不靠譜了。

因爲甲骨文自己就是雲計算時代的Loser,10年前阿裏雲成功祛除的那個“IOE”,中間那個O指的就是甲骨文。

2008年,就在王堅加入阿裏巴巴開啓“飛天計劃”的幾乎同時,喜歡泡嫩模的拉裏·埃裏森公開發表了贻笑大方的論斷:

“雲計算?簡直是胡扯。現在的IT行業比時裝界還要追逐潮流與時尚。”

十年過後的2018年,Oracle終于宣布傾力轉型雲計算。

Gartner在2018年8月發布世界雲計算市場報告,亞馬遜的AWS、微軟的Azure以及阿裏雲,分列全球雲計算業務前三甲。而甲骨文的雲業務直接被歸入“其他”。

而當年甲骨文流失的高管中的很多人,比如原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技術總經理喻思成,也加入了加裏雲。

在『雲計算X AI』這波浪潮面前,科技圈老同志,已經79歲的拉裏·埃裏森反應遲鈍,這可以理解,馬斯克爲啥也反應這麽遲鈍?難道真的是兩個人都喜歡泡妞的共同愛好,耽擱了自己科技前瞻?

反觀阿裏雲,在2022年11月初的雲棲大會,那會ChatGPT尚未出世,周靖人就率先提出了MaaS的概念,並且發布了開源社區開源社區『魔搭』(ModelScope),短短一年時間,短短一年時間,魔搭彙聚了280萬開發者、2300多個優質模型,模型下載量超過1億,成爲中國規模最大、最活躍的AI開發者社區。

馬斯克說Dojo日後要做開放,這我信,畢竟先發優勢和産品市占率優勢明顯。但落後者Grok咋做開放?一缺雲計算資源,二缺開發者生態,大概率最後是給自家産品——擎天柱和特斯拉做人機交互用。

說起這屆雲棲大會,有一個有意思的事。

在第一天開幕式,有些媒體交頭接耳表達失望:通義千問大模型竟然不在上午發布?

王小川家的大模型竟然成爲大會上午的主角?

其實,這再次證明了阿裏雲的先見之明。

根據報道,GPT-3.5用了4000顆GPU,GPT-4用了25000顆,中國的企業已經有數家宣布趕上了GPT-3.5,明年趕上GPT-4。至于OpenAI正在研究的把1000萬顆GPU連在一起做大模型的技術,離實用還比較遙遠,人們看到的,倒是Open AI在今年搞砸了自己的Arrakis産品。

這些信息說明,中美在第三次AI浪潮——『雲計算X AI』面前,身位差距要遠小于之前任何一次。

最關鍵的,中國有著美國所沒有的“人和”優勢——産業齊全而發達。

衆所周知,亞馬遜的雲計算起步比微軟早,在公有雲市場具有絕對優勢。但爲何卻被微軟雲超越(Azure利潤率竟高出AWS 10%以上)了呢?

原因就在于産業鏈接層,也就是PaSS 與SaaS層。

亞馬遜是全球第一大雲廠商,靠規模攤薄硬件成本效應明顯,然而,微軟高附加值的軟件産品占比大——微軟在傳統IT階段便開始服務行業市場,而AWS卻是行業市場的新人。

這就不難理解,爲何直到今年4月,AWS才推出了名爲Titan的大模型和名爲Bedrock的AIGC服務,徹底淪爲追趕者。如今在雲業務上,亞馬遜正在艱難地大象轉身。

實際上,微軟除了在PaaS和SaaS層形成了“Teams+Office365+Dynamic+Power Platform+Linkedin”的完整應用布局之外,還2021年制定了深挖六大行業(如零售、醫療、制造、金融、政府與非盈利組織、可持續發展)的戰略,並在這六大行業推出了相應的行業雲。比如,爲強化醫療雲,微軟在2021年4月以197億美元現金收購了醫療SaaS服務商Nuance。

如果把微軟與阿裏雲做産業層面的對比,就會發現阿裏雲的優勢只多不少。

實際上,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工業門類齊全的國家,而在之前的曆次科技大潮中,中國科技公司的快速增長,與其說是依靠“從0到1”的創新,不如說依靠的是“從1到99”的産品化、産業化。

所以,2023雲棲大會上,阿裏把自家的通義千問2.0放在首日議程的下午發布,而將王小川等人請上上午的講台,是頗具深意的。

不僅如此,今年大會上,阿裏雲已將MaaS置于智能時代的雲計算技術體系最上端,位于PaaS(平台即服務)、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之上,包含了模型微調、模型推理、基礎大模型、行業大模型、知識增強5個維度。

這是知己知彼,與時俱進。

實際上,阿裏雲也在此次大會上發布了基于通義千問的8個行業大模型,可以實現個性化角色創作平台、智能投研、AI 閱讀、智能編碼等等,未來也將廣泛賦能于阿裏巴巴的各項業務之中。

一句話:通義千問可能會成爲世界最牛的大模型,也有可能做不成,這沒有關系。誰想做世界級的模型,阿裏雲就幫他們做世界級的基礎設施,大家都是同樣一個世界級的目標。

2012年10月,在並不十分引人注目的第三屆ImageNet大規模視覺識別挑戰賽(ILSVRC)上,神經網絡的堅守者Geoffrey Hinton和他的幾位學生,憑借基于深度學習的卷積神經神經網絡AlexNet,以15.3%的低錯誤率獲得冠軍,這個成績幾乎是之前獲勝者錯誤率的一半,而那屆亞軍的錯誤率高達26%。

這次比賽將AI帶入了第二個發展高峰,其與移動互聯網波段疊加,至ChatGPT出世之前已帶動全球科技産業狂飙十年。而AlexNet所首次使用英偉達GPU進行計算的創舉,也爲第三次AI浪潮——『雲計算X AI』這一波科技浪潮到來埋下了伏筆。

與2012年這場劃時代的AI大賽幾乎同時,2012 年深圳IT峰會上,李彥宏說雲計算是“新瓶裝舊酒”,馬化騰認爲雲計算要在阿凡達時代才能實現,只有馬雲說:

“我們不做雲計算會死”。

草蛇灰線,伏脈千裏。2015 財年,正是阿裏巴巴第一次披露雲計算的營收的年份。當年,阿裏雲全年營收 12.71 億元,而截止上次披露,2023 財年,阿裏雲營收已達 772 億元。

阿裏巴巴新的掌舵人蔡崇信在開幕式上說:

“只有站在更先進更穩定的技術能力智商,才有開放的底氣。我們堅信不開放沒有生態,沒有生態就沒有未來,我們希望成爲AI時代一朵最開放的雲。通過這朵雲,把AI轉化爲巨大的生産力。”

第三波科技浪潮的後進生,馬斯克同志,您聽懂了嗎?

0 阅读:159

摩羯商業評論

簡介:曆史縱深,空間透視,深度商業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