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丹:我們看到了戲劇的光明前景——評南山劇社的話劇《漢吏張湯》

光影故事的博客 2024-04-26 18:35:10

今天在課堂上觀看了我們新聞傳播學院南山劇社在2015年演出的話劇《漢吏張湯》,很震撼。

張湯墓在我們的校園裏面,因此從情感角度來說,即使沒看這部話劇,心裏對這個頗具爭議的曆史人物就有一種接近感,但是南山劇社的這部話劇讓張湯變得有血有肉,性格豐滿,而不再只是存在于曆史書上面的一個幹巴巴的姓名了。

話劇《漢吏張湯》共分爲“結識”“召見”“身死”和“留名”四幕,全劇基本按照時間順序展現了張湯從結識趙禹,受武安侯田蚡推薦,得到漢武帝重用,直到最後被迫自殺的一生。看完這部話劇之後,使我對這個人物有了更加立體、全面的理解,無論是從演員的表演還是從舞台布置等方面,都讓我獲益匪淺。

演員表演入木三分,可圈可點。在這部話劇中,無論是張湯生前的扮演者,還是張湯死後靈魂的扮演者,亦或是其他演員,在表演上都非常賣力,尤其是張湯死後的靈魂扮演者,他的內心戲比較多,本來就是屬于特別難演的,但是他將張湯死後看到孤獨老母拄著拐杖一人在那裏想念兒子,並當她得知自己兒子自殺的消息後悲痛欲絕的場景之後,作爲兒子的張湯心裏面的愧疚和悔恨,無論是對老母親還是自己生前所做的那些事兒都令他十分痛心。

心裏面的悔恨、愧疚、都化作悲痛的淚水,一縷靈魂站在母親身旁,盡管母親無法看到自己,可他還是想盡自己的能力來彌補自己的錯誤。這一點從張湯靈魂扮演者的肢體語言、面部表情等方面都可以看出來。演員將這些內心感受表現得淋漓盡致,也正是因爲演員的真情表演,感染了觀衆的心,將觀衆一起帶入張湯當時對母親愧疚、悔恨、悲痛的複雜情緒中,使觀衆不自覺潸然淚下。

其他演員的舞台表現力、念詞、情緒等方面都非常棒,雖然其中有點小瑕疵(比如張湯升官變得勢利之後,他的忠仆田甲勸他無果,遂撞柱而亡,田甲的扮演者的念詞能力還行,可是肢體表現力就顯得有點單薄,不足以充分展現該人物內心的激烈情感,舞台表現力稍顯遜色),但不影響整體的表演水平。

舞台布置恰到好處,導演也展現團隊近乎專業水平的創作能力。該劇本來一共五幕,但是因爲時間原因,在正式演出時做了一些刪減,但不影響戲劇情節的完整性。整部話劇的情節發展與舞台布景、燈光設計相得益彰,比如換幕時燈光的變化、給主人公的燈光特寫、顯示出斑駁滄桑的桌椅道具等,無不對于話劇劇情的發展以及戲劇沖突帶來正面影響,起到了推動作用。

《漢吏張湯》情節完整,創新意識凸顯。該劇在尊重曆史事實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比如該劇劇情設計中張湯母親念子悲痛欲絕,張湯魂魄悔恨交加,這一創新點不僅將張湯對于母親的孝心表現的淋漓盡致,張湯的形象顯得更加的立刻真實、豐滿,也使全劇的情節發展達到高潮。而劇中的兩段舞蹈(分別是《東城訣》和《琵琶語》)的加入與劇情完美融合,大大的豐富了劇本的內容和內涵,提升了劇本整體的藝術價值,爲整個劇本增色不少。

總體而言,南山劇社的《漢吏張湯》顯示了大學生的熱情與創新,也讓我們看到了話劇發展的光明前景。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