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周恩來請表弟吃飯,不料,周恩來突然愧疚道歉:我很抱歉

奇葩曆史觀點 2024-05-06 09:40:52
前言:

距今,周恩來總理已經與世長辭了48年,斯人遠去,海棠依舊,他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生前,周恩來總理爲祖國的事業鞠躬盡瘁、嘔心瀝血,一片赤膽忠心感動著無數中國人民。盡管整日非常忙碌,但他並沒有疏于對親屬的約束,對親人的要求甚至可以用“嚴苛”來形容。

周恩來

在周總理的同輩親屬中,有一支非常低調,甚至有許多人都不知道他們與周總理的關系,他們就是周恩來的表親——王家。

與周恩來親密聯系的王家親屬

周王兩家的淵源關系很深,要從周恩來的祖父說起。

周恩來的祖父周攀龍生于紹興“百歲堂”,有一女四子,長子周劭綱即周恩來的父親,長女周桂珍即周恩來的姑母。

後來,周攀龍舉家前往淮安上任當知縣,走之前還請了其摯友王庸吾爲錢谷師爺一起去淮南赴任。王庸吾有一子,名叫王子余,聰明好學、知書達理,被王庸吾一起帶到了淮安。

任期中,因兩家交往甚多,周攀龍見王子余聰明好學,知書達理,內心十分喜愛,就將自己的愛女周桂珍許配其爲妻。從此,周王兩家就成了姻親親家。

王子余和周桂珍結婚後,兩人就定居在了紹興。少年時代,周恩來曾兩次回過紹興,每每回去,姑母就 爲他添衣做鞋,照顧有加。

少年周恩來

周恩來對姑丈王子余的印象也十分不錯,也可以說敬重。因爲王子余雖爲秀才出身,卻有敢作敢爲革新思想,在紹興創辦了第一張報紙《紹興白話報》,開設進步書店,先後加入光複會和同盟會,與蔡元培、徐錫麟、秋瑾是莫逆之交。

1907年,秋瑾犧牲,革命力量受到了重創,王子余只好拖家帶口避居上海。

周恩來一直不忘姑父一家,1939年,他從重慶赴浙東抗日前線視察,至紹興時借著掃墓的名義順便打聽姑父王子余的下落。

王子余

當王子余得悉多年不見的內侄來到故鄉時,也非常興奮,當即請周恩來到家裏做客。

這天晚上,因爲是便宴,全是家常便飯,還請了幾位紹興的開明士紳作陪。周恩來談笑風生,當吃到紹興的“黴千張”時,還笑著說:“這東西嗅嗅臭,放到嘴裏倒挺香。”逗得在座的人都笑了。

王子余以前就十分喜愛周恩來,現在見周恩來爲國操勞,爲民造福,更加敬重。同樣,周恩來也贏得了王家同輩親屬的欽佩,他的表弟王贶甫、表妹王去病和王逸鳴,還有其他王家親屬都十分崇拜他。

周恩來

在周恩來到紹興的日子,王家侄輩親屬王戍一直陪伴左右,周恩來十分喜歡他。之後,周恩來收了王戍爲義子,特意爲其寫了一幅“乘長風破萬裏浪”,並拿了10塊銀元,叫王戍去買書,要他好好學習。

王戍將這幅題字一直帶在身上,視若珍寶,不過可惜的是,王戍在福建逃難時遇到轟炸,這幅字連同箱子一起被日寇的炸彈炸毀了。

雖然字沒有了,但王戍卻將周恩來的教誨牢記在了心上。他在上海讀大學時就參加了中國共産黨所領導的上海學生反饑餓鬥爭,大學畢業後又參加了南下工作團,隨解放大軍一直打到福建。

周恩來夫婦和孩子們

周恩來對王戍這個義子很嚴格,王戍從上海交通大學畢業後又隨軍南下,臨行前他給周恩來寫了一封信,信中告訴義父,自己沒有忘記他的教育,現在已經走上革命的道路等等。但周恩來沒有回信。

直到1954年,周恩來表弟王贶甫到北京參加會議,周恩來才告訴他:“王戍的信我收到了,沒有給他回信,回信對他沒有好處,讓他自力更生吧!”

王戍得知總理對他的期望後,一直牢記于心,勤勤懇懇、老老實實地工作在崗位上,從不向人提起周恩來是自己義父一事。

周恩來

不僅是王戍,王家其他人也受到了周恩來的影響。

抗戰時期,紹興淪陷後,日寇要成立維持會,想讓紹興最有聲望的王子余當會長。王子余甯死不當漢奸,帶著全家人逃到鄉下,無論生活有多艱辛,他和他的家人沒有一人失節。

未能照顧好表妹,周恩來深感抱歉

從1939年回紹興到新中國成立,當上了國務院總理的周恩來仍然關懷王家親屬,他既沒有因爲身份的改變而對這些平民親屬不理不睬,也沒有因爲手握大權,讓這些親屬“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周恩來和親人們

身爲一國總理,周恩來有很多無奈,他心中雖然牽挂著親人,卻只能將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這導致他的一生中有許多遺憾。

新中國剛剛成立時,王家表妹王逸鳴從浙江大學法律系畢業,去北京後就被分配到最高檢察署研究室工作,星期天時經常到周恩來表哥家玩。

周恩來非常忙碌,卻也沒有怠慢這個表妹,他自己沒有時間陪伴,就常讓一位女秘書作陪。他對秘書說:“紹興人能喝酒,開瓶葡萄酒給她喝。”

就這樣,王逸鳴在周恩來身邊幸福地過了幾年。

但周恩來認爲,一個孩子剛剛從學校畢業,沒有社會實踐經驗,不應該在機關單位工作,應該到基層去鍛煉。爲此,周恩來向最高檢察署提出了建議。

王逸鳴清楚表哥的脾氣,很高興地接受了組織的調動,到基層法院工作去了。

可就在1955年,王逸鳴忽然得了肺結核,不得不住在通縣肺結核防治所治療。她沒有將得病的事情告訴周恩來,擔心會給表哥制造麻煩,直到後來病情越來越嚴重,她才只好說了。

鄧穎超得知後,連忙派車將她接到中蘇友誼醫院,請蘇聯專家診斷,但已經晚了,醫生檢查後表示是肺癌晚期。

王逸鳴沒能及時得到治療,在中蘇友誼醫院住院不長時間就病逝了,時年30歲,留下一子二女,小女兒還不足周歲。

王逸鳴是半夜三點病逝的,半夜一點時周恩來趕到病房看望這位表妹。此時王逸鳴已經不能說話了,只是握著周恩來的手不放,流下了幾行熱淚。

表妹的去世給周恩來心裏留下了深深的愧疚,他認爲是自己沒有照顧好表妹。

1959年12月,表弟王贶甫第二次赴京參加全國民建會議,中共中央統戰部在北京飯店舉行宴會。周恩來到浙江代表席上,高聲問:“我老表在哪裏?”

王贶甫立刻迎上前去,周恩來熱情地將他介紹給了陳雲及幾位領導同志。

過了幾天,周恩來邀請王贶甫去西花廳共進午餐,席間周恩來突然傷感,滿是愧疚地對表弟說:“小妹在我身邊,我沒照顧好,實在抱歉。”

王贶甫也紅著眼說:“妹妹在你身邊,有那麽好的醫療條件,我們已經感激不盡,如在我身邊哪有如此好的條件呢?”

周恩來對王逸鳴關懷備至,在她臨終前還趕去探望,王家親屬心懷感激,更不會將王逸鳴的去世歸結在誰身上。

後來王贶甫的妹妹來到西花廳,周恩來又提起了王逸鳴表妹的往事。原來,在王逸鳴病逝之後,周恩來擔心是誤診,還特意讓醫院解剖以確診是否真是癌症。當談到表妹真是癌症時,周恩來表示出一種十分惋惜的神情。

周恩來

周恩來雖然沒有利用職權給王家帶來利益,但他的光輝卻使得王家親屬對他崇敬不已,王家永遠忘不了他對于人民的真情。

1976年,周恩來病逝,王逸鳴當初的小女兒站在寒風中向舅舅周恩來告別,因沒有批准,她從早站到晚,直到得到批准後才終于見到舅舅最後一面。

1 阅读: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