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美國記者斯諾采訪徐海東,後來寫文透露:我對他有點兒埋怨

奇葩曆史觀點 2024-05-17 09:19:58
前言:

新中國成立前,一本介紹中國共産黨和中國共産黨領導人的書籍——《西行漫記》,引起了海內外巨大的反響。

這本書是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通過半年親身采訪完成的,裏面真實描述了中國共産黨帶領下的人民風貌和中共領導人的風采。

徐海東

其中對徐海東將軍的描述是這樣的:“在中國共産黨的軍事領導人中,恐怕沒有人能比徐海東更加‘大名鼎鼎’的了。”但斯諾還透露,對這位大名鼎鼎的徐海東將軍似乎有點兒“埋怨”之意。

初見徐海東,就被他那缺少的門牙吸引了

1936年,斯諾曆經千難萬險終于來到了延安聖地,令他震驚的是,中共領導人與外面國民黨描述的樣子,簡直天差地別。他們不是青面獠牙,也不是窮凶極惡,相反,他們和藹可親、心懷正義。

在延安,斯諾對許多領導人都進行了采訪,每個被采訪的人都令他印象深刻,尤其是徐海東將軍,初次見面,他就被他那缺少的門牙吸引了視線。

徐海東

一日,斯諾想要到彭德懷的窯洞中采訪,到時,恰巧彭總和幾個幹部開完了會正在閑聊,見斯諾前來,彭總立刻切開西瓜招待。

在一群年輕的指揮員中,細心的斯諾發現了一張之前從未見過的陌生面孔。那人笑眯眯地站在一旁,微張的嘴裏面黑洞洞的,仔細一看,原來他是少了門牙。

一瞬間,斯諾腦海裏想到了這個指揮員丟失門牙許多種可能,或許是打仗時候磕掉了,或許是沒有好好保護牙齒早早壞掉了,可以是許多種可能。就在這幾秒鍾,斯諾就對這位指揮員産生了非常濃厚地興趣。

斯諾

彭老總坐在炕上,看到斯諾緊盯著對面看,便開玩笑地說:“這就是著名的赤匪,你認出他來了嗎?”那名指揮員聽後又笑了起來,因缺失門牙而造成的黑窟窿更加顯露了出來。

“他就是你一直想見的人,他叫徐海東,他要你去訪問他的部隊。”彭總接著說。

斯諾恍然大悟,腦海中關于徐海東的報道迅速回蕩,他連忙上前,一邊與徐海東握手,一邊將其與蔣介石對他的描述比較。

徐海東

蔣介石曾將徐海東稱爲“文明的一大害”,可這個讓國民黨不惜花大價錢懸賞的指戰員,此時笑得竟像一個孩子。

徐海東真誠地邀請斯諾到他的部隊訪問,斯諾答應了。幾天後,斯諾帶著一把借來的自動步槍,和十名帶著步槍的紅軍騎兵護衛下前往徐海東部隊駐紮的預旺縣。

在到達預旺縣的五天,這裏的一切都吸引著斯諾,但更加吸引他的,是徐海東本人。

徐海東和家人

每天晚上,斯諾都會找徐海東聊天。從徐海東的口中,斯諾了解到了他一直感興趣的丟失的門牙的故事。

徐海東征戰十年,負傷八次,幾乎身體每個地方都受過傷。曾有一次,一顆子彈從他的眼下穿過他的腦袋又從耳後傳出,但問到他是否怕死,他仍然說:“不怕。”

徐海東打仗從不怕受傷,他身上的每一個傷口都是輝煌戰績的證明,但門牙不是。

徐海東(左一)

那是有一天他在路上騎馬奔馳,突然有一位戰士竄出,擔心會傷到戰士,徐海東急忙拉緊缰繩。馬卻受了驚,轉身撞到了一棵樹上,徐海東也因此昏迷了兩個星期。

等徐海東再次醒來後,發現他的門牙已經嵌在了那棵樹上。

這就是門牙丟失的全部過程,沒有斯諾想象的那樣壯烈輝煌,卻體現出了徐海東另一個美好的品質——關愛下屬。

徐海東在新四軍江北指揮部與戰友合影

徐海東對自己的部隊感到極爲自豪,不論他們是作爲個人,還是作爲戰士、騎兵、革命者。他的一位師長只有21歲,當紅軍卻有六年了,徐海東每每提起都非常自豪。

有馬卻不能騎,斯諾無法理解

除卻徐海東部隊,斯諾其實更加想了解徐海東本人,但徐海東不願意聊自己,總把話題引到打仗上。當時斯諾並不知道,徐海東之所以不想聊起生平,不僅是因爲他不想過度宣傳自己,還有就是不想回憶傷心事。

後來,在斯諾的各種詢問下,徐海東才終于透露了他生平的零星一點兒。

徐海東生于1900年,雖然剛出生就迎來了中國的新世紀,但此時的中國滿目瘡痍,遍布苦難與噩夢。

徐海東和家人

徐海東家庭世世代代都是窯工,他的父親和五個哥哥都在窯裏做工,一輩子沒有念過書。徐海東是家中幼子,因此他獲得了讀書的機會。

由于家貧,徐海東在學校中備受歧視,不僅孩子們會欺負他,就連教書的先生也會偏袒家庭更加富裕的學生。所以,小時候的徐海東對上學根本提不起興趣。

一次,有錢地主的兒子又來找他的麻煩,他一氣之下用石頭打破了對方的腦袋。對方的家長很快就找了上來,對他一頓拳打腳踢。受到傷害的徐海東那時就明白了一個道理:窮人的孩子會受欺負。

徐海東和家人

後來,徐海東終究沒能堅持讀書,他和父親哥哥們一樣,做起了窯工。如果後來他沒有參加革命,他或許會像父親一樣,受苦一輩子。

“那你的家人現在在哪裏?”斯諾一邊做記錄,一邊問起。他不知道的是,這一句稀疏平常的話,對徐海東來說,卻是剜心的痛。

徐海東的眼睛中閃過一絲淒涼,但轉瞬即逝,隨即回答道:“我家的人全部被殺了,只留下一個哥哥,他現在四方面軍。”

斯諾不可思議地瞪大了眼睛,看到徐海東若無其事地表情,他甚至懷疑徐海東說的是假的。他問:“你是說在打仗的時候打死的?”

徐海東搖搖頭,說:“不是,我的哥哥只有三個是紅軍,兩個作戰犧牲,其余的都是湯恩伯和夏鬥寅槍決的。國民黨一共殺死了徐家66個人。”

斯諾差點驚呼起來,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可偏偏這就是事實。

不知道爲何,聽到這個龐大的數字,斯諾腦海裏首先想到的是蔣介石對徐海東的懸賞令。結合徐海東滿門被屠殺,斯諾不禁感歎,徐海東究竟是怎樣的風雲人物,竟然讓蔣介石如此害怕,以至于痛下殺手。

蔣介石懼怕徐海東,又無法抓住,便將魔爪伸向了徐海東的家人。

此刻,國民黨的殘忍體現的淋漓盡致,徐海東老家黃陂縣家家戶戶都姓徐,國民黨不分青紅皂白,只要是姓徐的都殺,就連襁褓中的嬰孩也沒有放過。

徐海東

看著眼前講述過往的將軍,斯諾心中湧起了許多種情緒,有對徐海東的同情,還有對國民黨的痛恨。斯諾沒有忍心繼續問下去,草草結束了話題。

徐海東的經曆讓斯諾心生敬佩,在後來寫的書中,也不吝對徐海東的贊美。但有一件事情,卻讓斯諾對徐海東有些“埋怨”。

紅軍打仗行軍是常事,斯諾也有幸跟著徐海東的部隊進行了一次行軍。可他畢竟沒有在部隊中待過,騎馬就成了他的“救命稻草”。可偏偏,斯諾所在隊伍的營長是個極度愛馬的人,要求所有人騎馬一裏路,就要走路三四裏路。

斯諾在馬上

斯諾有苦說不出,只能服從,這一切都被徐海東看在眼裏。

部隊行軍結束後,斯諾也要結束采訪回到預旺堡,徐海東熱情地給斯諾准備了一匹強壯如牛的馬。疲累了好幾天的斯諾,看到這匹馬心裏不禁高興,可當他騎上馬時,卻發現了不對勁。

這匹馬就像瘋了一樣朝著目的地狂奔,斯諾心中害怕,卻不敢輕舉妄動,只能由著馬奔騰。等斯諾達到目的地後,斯諾感覺骨頭都散了,那匹馬卻紋絲不動,若無其事。因此,斯諾不禁懷疑,這是徐海東故意爲之。

但當斯諾想起徐海東那張孩童般的笑容時,便知這是他開的一個玩笑,心裏的埋怨便煙消雲散了。

2 阅读: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