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爲什麽始終解決不了北方蒙古的威脅問題?

俇攘 2024-03-22 19:06:21

說起華夏自古以來的強盛王朝,首推漢唐,特別是盛唐時期,華夏威服四方。其次當屬元明時期,元朝因爲有蒙古騎兵的強悍外加漢族經濟文化的內在底蘊,自不必說。明朝則有所不同,雖然有所短板,但是在極盛時期,也實現了萬國來朝的盛況。

但是,看似軍事無比強大的明朝,卻始終沒有解決北方的蒙古問題,從前期的北元,中期的瓦剌和後期的鞑靼,蒙古各部落始終對明朝的北部疆域形成了巨大威脅,所以明朝最重要的四個重鎮一直都在北方,分別是宣府、大同、薊州、遼東,連戚繼光這樣的抗倭名將,晚年都到薊州邊境站了十多年崗才光榮退休。

明末和蒙古

對比明朝對北中國草原的弱勢,漢唐時期的中原王朝可展現出了完全不同的風貌,首先來說是漢朝,兩漢時期,前期對北方的匈奴格外弱勢,到了中期開始對匈奴開始了大規模反擊,漢武帝時期打垮了匈奴主力,青史載有霍去病和衛青的豐功偉績,漢宣帝時期,漢朝經曆了二十多年休養生息之後,國力再度回歸鼎盛,繼續對著匈奴窮追猛打,南匈奴被迫稱臣,北匈奴被驅逐北遁數千裏,基本肅清了草原。

到了東漢時期,漢王朝在沒有恢複到西漢巅峰時期的情況下,仍舊對死灰複燃的匈奴展開了強勢打擊,明章盛世期間,東漢王朝基本滅了匈奴,窦憲燕然勒石,同樣是漢家裏程碑,爲東漢換來了百余年的北境無憂。

西漢北伐‍

隋唐盛世時代同樣如此,面對比八百年前匈奴更爲強悍的突厥,隋朝統一天下之後,迎難而上,展開了強勢反擊,經過多次與突厥的大規模決戰,成功擊潰了突厥主力,突厥因此産生內亂,分裂爲東西兩部。而到了隋末唐初,由于中原王朝內亂,導致了國力衰落,東、西突厥在沒有中原王朝的壓制下,再度崛起,強如一代天驕李世民,也在渭水之畔遭受了人生之恥辱!

不過,在李世民坐穩江山之後,于貞觀初年就開始了全面反擊突厥,貞觀前期用李靖和李勣全線北伐,絞殺東突厥帝國,先破定襄,後出陰山,深入突厥腹地,直搗突厥王庭,生擒颉利可汗,在北方設立了幾個都督府,封突厥首領做都督,統領原有的部衆,基本完成了對東突厥的收服。

貞觀後期,唐太宗繼續向西北進軍,侯君集等名將也成長起來了,一路將西突厥趕到了中亞,還順手滅了突厥小弟薛延陀等部。到了高宗時期,名將蘇定方成爲了西部柱石,帶領大唐軍隊將西突厥帝國繼續往西驅逐,大唐王朝基本實現了虎步中亞,勢力範圍一度擴張到了阿姆河和錫爾河下遊的鹹海地區。唐初對中原威脅極大的突厥就這樣消失在了東亞曆史的滾滾風塵之中。而大唐對草原的控制也維持到了中唐時期,足以展出了大唐王朝的強大。

蘇定方北伐

中原王朝對于少數民族的弱勢,最開始展露,應該是在五代時期,自李存勖之後,五代的後晉和後漢幾乎沒有抵抗契丹的實力,後周略有招架之力,但是到了北宋時期,因爲重文輕武和軍制改革,導致了軍隊戰鬥力直線下滑,所以才有了後來澶淵之盟,三川口之慘敗,乃至後來需要向遼國和西夏支付歲幣買平安。再往後還遭遇了靖康之難,南宋偏安之後,應對女真只有自保之力,而面對蒙古,幾乎毫無戰鬥力可言,直到被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所統一。

不蕩平北中國草原,何以稱爲盛世?秉持這一觀點,大明王朝自建立起,就一心想要掃平蒙古草原,實現漢唐時期的豐功偉業,所以洪武時代開始,明朝便開始大舉北伐,僅洪武時代,明朝就有十三次北伐,這裏面有明朝最著名的幾員大將,初期的徐達、李文忠、馮勝、常遇春、傅友德等人,到了洪武中期,有藍玉等人。將北元朝廷從大都趕到元上都開平,最後趕回了草原,直到藍玉夜雪奔襲,將北元朝廷擊潰,但是北元雖垮台,蒙古各部猶然存在。

洪武北伐

到了永樂時期,被明軍打散的蒙古各部已經重新集結起來,形成了北部的鞑靼和西邊的瓦剌,永樂時期爲了開創盛世,朱棣先後五次親征,北伐蒙古草原,將鞑靼部落打得幾乎奄奄一息。而瓦剌卻在這一時期,趁機崛起,在蒙古草原形成了巨大的影響力,一度威脅著大明王朝西北疆域。

明成祖朱棣駕崩之後,仁宣二帝時期,致力于國內經濟建設,停止了對外擴張的腳步,開始戰略收縮,對蒙古草原的威脅幾乎均采取守勢。瓦剌在此期間強勢崛起,連蒙古正統的鞑靼都無力與其抗衡,幾乎統一了蒙古草原。明宣宗英年早逝之後,幼主即位,宦官王振掌權,之後進讒言,明英宗聽信了王振的建議,率領大明十數萬精銳北伐蒙古,在准備極爲不充分的情況下,漫無目的的行軍數百裏,人困馬乏之後,被瓦剌騎兵全殲于土木堡,震驚了朝野,明英宗被俘,精銳喪盡,朝廷六部衙門的主要官員也幾乎全部遇難,若非于謙以一己之力號召全天下勤王之師,守住了北京城,明朝就被蒙古人反推高地了。

明朝北伐

之後的大明王朝和蒙古之間,幾乎就陷入了長時間的拉鋸戰之中,明朝的控制範圍基本上也就限于長城以內,明軍和蒙古騎兵在河套地區和河西地區拉鋸達數十年,最終在嘉靖時期,明朝徹底丟失了河套,戰線一退再退。而蒙古部落這邊,在瓦剌窮兵黩武卻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之下,漸漸也有了分崩的趨勢,之後瓦剌內亂,鞑靼趁機崛起,重新成爲了草原的主人。

整個明朝都沒有解決來自蒙古草原的威脅,直到隆慶時期,高拱和張居正主持開放互市,才讓大明北境持續了近兩百年的緊張局勢得到了緩解。那大明朝巅峰時期,已經做到了萬國來朝了,特別是永樂時期的鄭和下西洋,已經讓東南亞和南亞小國們紛紛心悅誠服,但是卻爲何始終沒有解決北方的蒙古問題呢?

要知道明朝時期,蒙古一直存在,哪怕是明朝滅亡之後的數百年後,蒙古部落還在,這就說明蒙古的延續是曆史的選擇,肯定是有一定道理的。而這麽一個重要的外部威脅,明朝其實是想要解決的,特別是永樂時期,是想要一舉蕩平草原的,但是後期多少有些力不從心了。盡管明朝在軍事、政治和經濟方面都有著強大的實力,但因爲文化差異,無法全面占有蒙古草原,自然始終無法徹底解決蒙古的威脅。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下面我將從多個方面進行分析。

明朝盛世

首先,北方蒙古草原上,沒有再崛起一支足以制衡蒙古遊牧政權的新興部落,要知道,北中國草原的遊牧民族總是一代新人換舊人的,從最早的白狄等各部落,到匈奴,然後是鮮卑,之後又有柔然,然後又有突厥,回纥和契丹,最後才到了蒙古部落手中,但是蒙古之後,草原上再也沒有出現一支能夠替代蒙古人的遊牧部落,這也導致了蒙古部落雖然衰落,但是卻牢牢占據著蒙古草原的根本原因。

然後明朝與蒙古之間的地理環境十分複雜。蒙古地處內陸,地勢遼闊,氣候惡劣,這使得明朝很難對其進行有效的控制和統治。同時,蒙古地區的人民以遊牧爲生,流動性極大,很難進行穩定的治理。明朝在邊疆地區設立了長城等防線,但由于地理環境的複雜性和蒙古人民的遊擊戰術,明朝的防線始終難以穩固。

再者,明朝內部政治的不穩定也是導致無法徹底解決蒙古威脅的重要原因之一。明朝中後期,政治腐敗、官員貪汙、民生凋敝等問題日益嚴重,這使得明朝的統治力量逐漸削弱。同時,明朝內部還存在各種政治派系和利益集團,這些集團之間的爭鬥和博弈也使得明朝難以集中精力應對外部威脅。

還有,明朝的軍事戰略和戰術存在缺陷。明朝在與蒙古的戰爭中,往往采取被動防禦的策略,缺乏主動進攻的意識。同時,明朝的軍隊在戰術上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缺乏靈活性和創新性,難以應對蒙古人民的遊擊戰術。此外,明朝的軍隊還存在著腐敗和戰鬥力下降等問題,這使得明朝的軍事實力逐漸減弱。

明朝和鞑靼對峙

最後,明朝的經濟實力雖然強大,但由于種種原因,其對于邊疆地區的開發和管理並不夠充分。邊疆地區的經濟落後、民生凋敝,這使得當地人民難以對明朝産生歸屬感和認同感。同時,明朝對于邊疆地區的貿易和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也相對滯後,這使得明朝對于邊疆地區的控制力度不夠強大。

綜上所述,明朝無法徹底解決蒙古的威脅,主要是由于地理環境複雜、內部政治不穩定、軍事戰略和戰術存在缺陷以及經濟開發和管理不足等多種原因的綜合影響。因此,要想有效地解決蒙古的威脅,明朝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加強邊疆地區的管理和開發,提高軍隊的戰鬥力和靈活性,加強內部政治的穩定和改革,以及推動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明朝的長治久安和邊疆地區的穩定。

8 阅读:3197
评论列表
  • 2024-03-27 12:21

    大家別上小日本當了。“崖山之後無中華”是小日本想分裂中國56個民族組成的中華民族大家庭,以及想洗白侵華罪行把侵華罪行往中國古代內戰上靠而編的陰謀。世界大國都是多民族組成的國家,中國有古代內戰在世界上都很常見。但小日本根本不是中華民族56個民族裏面的。曆史上中國這片土地上很早就有56個民族在此生息繁衍,互相發生內戰,最後融合,中國這片土地自古就是56個民族共同的“曆史舞台”。每個民族都自稱我族,而中國意義的我族是指中國56個民族組成的中華民族,中華民族才是中國意義的我族,中華民族才是完整中國。 而小日本從來就不是中國這片土地上,不是中華民族這個曆史大舞台上的成員。右翼小日本至今對侵華罪行不認錯,必受嚴懲,血債血償!

    秦北漢 回覆: 富貴爸
    也不是,早在秦、唐就已經有胡風,佛教更是西域過來的宗教文化,秦、唐、元等等中國朝代都非常開放。漢2000年,漢之前的中國3000年裏,中國這片古老土地上,多個不同民族部落多元文化早就互相影響融合,中國及中華民族曆史是56個民族共同書寫。
    富貴爸 回覆:
    中國文化元前後有明顯不同,從服飾,建築,日常生活,文化都是天壤之別。從日常生活上,元以前,尤其是唐宋以前,稱呼父母爲阿爺,阿娘,兒子叫郎,建築元以前是高台結構,房屋房頂很大,很有氣勢,明清一般是沒有高台,是須彌座。服飾唐宋以前更爲寬松,明清比較緊身。
  • 2024-04-01 01:39

    整個大明王朝270多年基本上都是在跟蒙古部落拉鋸戰,雖然未能鏟除,到崇祯自缢而亡至少沒讓蒙古鐵騎再次踐踏中原一步!橫向對比一下兩宋三百年來都幹了些什麽就知道明朝已經是很偉大的了

    哈哈 回覆:
    你是沒讀過書嗎?不知道瓦剌、鞑靼和後金三次保衛北京嗎?連皇帝都被人家俘虜了,你還舔臉說蒙古鐵騎沒踏入中原?人家皇太極五次入關,最遠打到江蘇,你還是多讀讀曆史吧
    Bee 回覆: 哈哈
    中原一般是指河南附近地區,直到亡國蒙古的確沒有踏入中原,蒙古一般都是在宣府 大同等邊境地區鬧騰,至于土木堡實際是繞過了宣府直接到了北京城下,北京附近地區並不屬于中原而是燕雲十六州,閣下沒讀過書就不要在這裝懂。
  • 2024-04-03 19:24

    敵國未滅誅謀臣強將,朱元璋和尚釋教習性導致的惡果,如果將分封制落實到三大案所殺之精銳身上,誰打下蒙古人所統的外域地區分封爲異姓諸侯王,曆史必改變走向,如下西洋後各藩王也分封出外亦改變世界,儒釋習性誤華夏文明

    用戶10xxx19 回覆: 小市民
    明朝燕王靖難之役就是了
    小市民 回覆:
    還分封制呢啊??周朝,晉朝甚至漢朝的分封之亂看不到嗎,,,
  • Bee 10
    2024-04-15 22:54

    因爲蒙古打不過可以跑,徐達打到元大都人家跑了,藍玉追到捕魚兒海人家又跑了,總派大軍追又劃不來,所以只能幹耗著。

    甜蜜的味道 回覆:
    因爲都是南方人,打贏了也沒有好處[笑著哭][笑著哭][笑著哭]
  • 2024-03-31 15:18

    特馬的朱元璋能滅了不可一世的元帝國把它們蒙古軍隊趕到了長城以北就不錯了還想怎麽樣,把世界全都占領嗎。。。

    土輝 回覆:
    河西走廊呢,涼州瓜州呢?
  • 2024-04-05 11:11

    我也一直疑問,爲何三國說的那麽精彩,那麽人才輩出,各種戰術謀略,但宋後卻基本都是被動,是讓人惋惜

    平靜~開開開 回覆:
    漢朝時有一漢抵五胡的說法,一漢能抵五胡,不是因爲雙方個人身體素質的差距,而是制度,思想、科技上的巨大差距。但是從漢武帝獨尊儒術後,整個社會基本沒有進步甚至思想上還有退步,逐漸就被人追上了。
    本人 回覆:
    宋不缺名將,問題誰常勝誰死
  • 2024-04-16 11:23

    你知道蒙古是多大範圍?那個時候,俄羅斯還是蒙古屬下的,這裏消滅蒙古可以,你要打到歐洲去,後勤跟不上,沒辦法

  • 2024-04-18 02:31

    固步自封惹的!高高在上的大明高官根本看不起蒙古人,也懶得去整編討好蒙古人,打蒙古就爲了殺人而不是爲了建立有效的統治。

  • 2024-03-22 23:40

    匈奴、柔然、突厥都是一堆小弟裏的老大,老大被中原王朝揍趴下了,其余的小弟就不跟他混了。蒙古本來也是這樣,不過出了個成吉思汗武功太盛,導致成吉思汗之後草原上所有人都認爲自己是蒙古族,像瓦剌不是正統蒙古人但人家就覺得自己是,哪怕衰落了也是想著複興成吉思汗偉業,自然不可能出現新的民族。所以成吉思汗是真的偉大,起到了類似漢族黃帝的作用。

    秦北漢 回覆:
    這個蒙漢都一樣。統一七國前的“秦”只是七國之一,統一七國後的“秦”,是七國範圍之內的總稱。蒙古也是一樣,成吉思汗把草原上所有部落全部統一之後,從此所有這些人都是蒙古人。
  • 因爲整個明朝只出過朱棣一個明君

  • 2024-04-01 01:59

    蒙古之前草原上一直是部落聯盟制,直到成吉思汗統一北方草原,實行了萬戶制度草原才建立起一個完整的制度形成了一個整體,再加上後來元朝的建立使得草原上更多更好的接受了中原的文化制度,使得草原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

    小市民 回覆:
    還是掠奪了很多工匠,冶鐵技術,騎具,甚至火器都學會了很多,
  • 2024-04-13 19:32

    個人淺見,這就是我爲啥覺得藍玉強奸蒙古王妃即犯滅門大罪的原因!如果沒有藍玉這麽一搞,玩一個禅讓天下的遊戲,可能就沒有以後這麽多的事了。

  • 2024-04-21 20:03

    確實沒有徹底解決過,雖然前期一直暴打蒙古

  • 2024-05-22 17:29

    不是明朝沒有解決,是曆朝曆代都沒有解決這個問題,看似漢唐好像打的北方遊牧不敢南下,實際上西東漢有羌人問題沒有解決,魏晉有五胡亂華,唐有突厥回鹘叛亂,至兩宋時,兩級反轉了,遼金蒙古先後崛起,再到明朝來回拉鋸,最後在清朝統一北方,但是這不代表清朝是最強的,因爲清朝就是建立在撿漏的基礎,北方和西方同時被沙俄和奧斯曼堵住,這才沒有辦法,最後被清朝一鍋端了

  • 2024-05-24 23:48

    朱元璋根本就不想把北元徹底剿滅,他收複雲南後就覺得功業圓滿,然後殺功臣武將,又說十五不征之國,列入皇明祖訓。漢朝和唐朝清朝面對北方威脅,都會想辦法消滅對方,獲取長期和平,或走私良馬,或遠交近攻,或者經過幾世積累來打大戰消滅對方,漢唐清都有幾十萬騎兵西出北出的記載,只有明朝沒有。基于朱元璋的皇明祖訓,明朝在朱元璋和朱棣以後對蒙古都是采取守勢,並未對西域和蒙古高原采取收複行動,朝廷裏大臣偶爾有提議,但是通常被皇帝拒絕,即使在邊疆有設立衛所都司之類的也駐軍不多,面對少數民族侵擾只是很快把機構撤入關內,然後封少數民族的頭領爲一些官職,而且被封的那些人很快叛變,

  • 2024-03-27 12:22

    蒙古是北方遊牧民族集大成者,也包括林中百姓。匈奴,鮮卑,柔然,契丹,蒙古是一脈相承的。阿爾泰,圖瓦,卡爾梅克,布裏亞特等等,都是蒙古部落。

    秦北漢 回覆: 用戶10xxx46
    蠢!照你這麽說,黃帝跟炎帝也互殺過對方部落,曾經是死敵,以後就不是同一民族了?!
    用戶10xxx46 回覆:
    你是真扯淡呀,匈奴鮮卑還一脈相承?鮮卑前身東胡是匈奴死敵。
  • 2024-04-04 16:22

    明朝財政不行,養的藩王又要花費一大筆,到中後期連基本的軍饷都拿不出來

    土輝 回覆:
    只是其中一個方面,明制度是所有朝代最固化的社會,大的軍戶農民工匠都是世襲制的,小到穿衣服都有規定。片甲不能下海。
  • 2024-03-27 12:23

    很多人眼光狹隘,他們忘了,中華民族母親河長江、黃河都是發源于中國少數民族地區,並流經整個中國境內,中國56個民族都是中華民族都是中國人。

    土輝 回覆:
    是大家都住在地球,中華民族母親是地球,所以整個地球都是中國的
    秦北漢 回覆: 土輝
    中國《憲法》寫的很清楚,中國56個民族都是中華民族都是中國人。世界大國都是多民族組成的國家,你想分裂就去分裂美國啊!加油!
  • 2024-04-20 18:56

    中國從宋朝後國家有1/3是殘疾人,嚴重影響了國家後勤力量

  • 2024-04-20 23:44

    打蒙古,人家放牧的,直接就可以跑。你排軍隊打,入不敷出。以經濟軟實力消磨它。到了清朝,讓沙俄做大了。蒙古的根本沒了後路。被前後夾著。

  • 2024-05-27 09:29

    軍事手段都不夠靈活,沒有霍去病似的人物!

  • 2024-03-27 12:21

    世界大國都是多民族組成的國家,中國有古代內戰在世界上都很常見。 中國56個民族組成中華民族大家庭是一家人,都是中國人。漢族與中國其他少數民族一樣,都是子集,中華民族才是母集。 每個民族都自稱我族,中國意義的我族是指中國56個民族組成的中華民族,中華民族才是中國意義的我族,中華民族才是完整中國。世界大國都是多民族組成的國家,網絡上那些別有用心的人想分裂就去分裂美國啊!加油!

  • 2024-05-10 20:56

    因爲明朝沒有把蒙古人當成是中國人的一部分。

  • 2024-03-27 08:42

    因爲祖國統一勢不可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