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的健康風險:30年研究揭示,超加工食品的長期危害

曦照認知 2024-05-12 07:34:08

一項發表在《英國醫學雜志》上、爲期30年的美國研究發現,高消費超加工食品,特別是即食肉類、家禽、海鮮産品、含糖飲料、乳制品甜點和早餐食品,與略高的死亡風險相關。盡管研究表明飲食質量可能會減輕一些風險,但研究結果支持限制某些超加工食品的攝入以改善長期健康。研究還呼籲更細致的食品政策和全球幹預措施,以增強公共衛生。

超加工食品包括包裝烘焙食品和零食、碳酸飲料、含糖谷物和即食或加熱産品。它們通常含有色素、乳化劑、香料和其他添加劑,通常能量高,添加糖、飽和脂肪和鹽含量高,但缺乏維生素和纖維。越來越多的證據將超加工食品與肥胖、心髒病、糖尿病和腸癌的高風險聯系起來,但很少有長期研究檢查其與所有死因和特定死因(尤其是癌症)的聯系。

爲了填補這一知識空白,研究人員追蹤了74,563名注冊護士(1984-2018年)和39,501名男性健康專業人員(1986-2018年)的長期健康狀況,這些參與者在研究入組時沒有癌症、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的病史。參與者每兩年提供一次他們的健康和生活習慣信息,每四年完成一次詳細的食品問卷調查。整體飲食質量也使用替代健康飲食指數-2010(AHEI)得分進行評估。

在平均34年的隨訪期間,研究人員發現了48,193例死亡,包括13,557例因癌症死亡、11,416例因心血管疾病死亡、3926例因呼吸系統疾病死亡和6343例因神經退行性疾病死亡。

與超加工食品攝入量最低的四分之一參與者(平均每日3份)相比,攝入量最高的四分之一(平均每日7份)的總死亡風險高4%,其他死亡風險高9%,包括神經退行性疾病死亡風險高8%。

在飲食質量考慮在內後,超加工食品攝入量與死亡之間的關聯在特定食品組中有所不同,其中基于肉類、家禽和海鮮的即食産品顯示出最強和最一致的關聯,其次是含糖和人工甜味飲料、基于乳制品的甜點和超加工早餐食品。作者指出,飲食質量對長期健康的影響大于超加工食品的消費。

這是一項觀察性研究,因此不能得出關于因果關系的確切結論。作者指出,超加工食品分類系統沒有捕捉到食品加工的全部複雜性,可能導致潛在的分類錯誤。此外,參與者是健康專業人員,主要是白人,這限制了研究結果的普遍適用性。

然而,這是一項大型研究,隨訪時間長,使用詳細、經過驗證和重複的測量,並且在進一步分析後結果相似,這爲結論提供了更大的信心。

研究人員強調,並非所有超加工食品都應該被普遍限制,並表示在制定飲食建議時應避免過度簡化。

但他們總結說:“研究結果支持限制某些類型的超加工食品的消費,以促進長期健康”,並補充說,“未來的研究應該致力于改善超加工食品的分類,並在其他人群中確認我們的發現。”

在一篇相關的評論中,新西蘭的研究人員指出,避免超加工食品的建議也可能給人留下不是超加工食品的食物,如紅肉,可以頻繁消費的印象。

他們認爲,關于超加工概念的辯論不應延遲改善健康的食物政策,如限制向兒童營銷不健康食品、對營養不足的食品産品貼上警告標簽以及對含糖飲料征稅。

他們總結說:“我們的重點應該是倡導全球更廣泛地采用這些更雄心勃勃的幹預措施,並增加保障措施,以防止政策受到與公共衛生或環境目標不一致的跨國食品公司的利益影響。”

這項研究不僅揭示了超加工食品消費與長期健康風險之間的聯系,而且強調了制定更健康飲食政策的重要性。那麽,您如何看待這項研究對公共健康和食品消費習慣的影響?您認爲這些發現將如何影響未來的食品政策和消費者選擇?歡迎在評論區分享您的想法,與我們共同探討超加工食品對健康的潛在影響。

參考資料:DOI: 10.1136/bmj-2023-078476

0 阅读:22

曦照認知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