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熱度恰爛錢:老鐵們,它做得對嗎?

先生坐何至于此 2024-03-05 07:33:38

時至今日,許多人們都覺醒起來,總在義憤填膺地指責他人蹭熱度和恰爛錢,曾幾何時,鄙人當然也有過這樣的想法。

但如今鄙人回想一下,這種想法真是十分可笑,可笑至極。

恰爛錢是錯的,但蹭熱度是對的。

爲什麽人們討厭蹭熱度恰爛錢?爲什麽人們又會蹭熱度恰爛錢?該怎麽蹭熱度?

其他平台鄙人去得並不多,因此就拿B站的經曆來舉例。鄙人將會對這三個問題做一些主客觀相統一的分析,有不同意見的歡迎在評論區提出,鄙人保證不控評不刪評。

首先便是人們討厭蹭熱度恰爛錢的原因。作爲一個曾經十分深惡痛絕這種蹭熱度與恰爛錢的人,私以爲鄙人應該多多少少沾點發言權。我想,大多數人應該也都有過那樣一段憤青的經曆,都有過杠精的時候。

也許你可能會反駁鄙人自己從來沒有杠過,說自己從來就不是一個杠精。那麽對于這個問題,鄙人會再開一篇專欄,聊聊自己對杠精的理解。要把杠精這個問題講清楚,私以爲至少也得兩三千字往上。

回到人們討厭的問題上,首當其沖的便是這種不勞而獲的心理,“你不配的心理”。

爲什麽這麽說?

別家高創up甚至就是你本人辛辛苦苦累死累活做出了個什麽精美作品,專業教程,硬核分析,擱這一個蹭熱度作妖的低創視頻就把你們的流量給幹過去了,這現實嗎?怎麽就會有這麽這種不勞而獲的人發迹呢?不是說好了天道酬勤的嗎?

必須肯定諸位,你們所抱有的都是正確的價值觀。人當然就該努力奮鬥,就該積極向上不走歪門邪道,這才是做人的基本。因此,恰爛錢絕對是一種錯誤的行爲,典型的德不配位。

可如果這些指責的人自己都不努力去做好自己,那無非就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了。這樣的人,還有什麽資格去指責別人蹭熱度和恰爛錢?至少單論蹭熱度和恰爛錢這方面,別人可是實實在在地比你努力了呀!

雖說倡導天道酬勤,但這卻不是做一個紅人的基本。在這爲什麽蹭熱度個問題裏,大致會涉及四個方面。在這四個方面裏,馬太效應顯得尤爲突出。什麽是馬太效應?

對此,百度百科的解釋是“馬太效應是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廣泛應用于社會心理學、教育、金融以及科學領域。馬太效應,是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們常用的術語,反映的社會現象是兩極分化,富的更富,窮的更窮 。出自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一則寓言: “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表面看起來“馬太效應”與“平衡之道”相悖,與“二八定則”類似,但是實則它只不過是“平衡之道”的一極。”

放在B站上,怎麽體現?

一個擁有許多粉絲的up或者主播已經擁有了大量的粉絲。在這樣的條件下,他的粉絲點贊收藏轉發投幣都很多,他會很輕松地推到主頁乃至是熱搜,從而讓你來了解他。

即使因爲B站爲你量身定制的智能算法沒能成功地把他推到你的主頁,你所接觸一些up、主播,乃至你親朋好友的QQ空間、微信、知乎、微博、貼吧這些東西都能轉發抑或是科普給你。

因此你就了解到了這個主播。這個粉絲主播數越多,被推給你的可能性越大。反觀那些小主播,被推給你的可能性就小。

並且人們大多有一種先入爲主的效應。當你已經認可的一件東西,你的主觀立場很容易被這種觀念所篡改,塑造,根深蒂固。

這東西給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我們學校的一個男神原來是黑長直,後來燙了個發,我初期覺得這發型不倫不類,好醜。由于他就在隔壁組,坐的很近,天天可以看見,就這樣過了一個多月。

我覺得他好帥。

當他的新發長出來把燙發的部分剃掉了,我又接受不了黑長直的他了。

因此,當你看了這個主播一段時間之後,短時間裏你看其他同類型主播大抵都是挺難接受的。你會無意識地將兩者拿來比較,分出個好壞。最後,你大概率會抛棄掉那個新來的,因爲你長久以來的固有印象告訴你還是這個老的看的最順眼。

也是,他擁有了那麽龐大的粉絲數量,早就懂得粉絲們要些什麽了。他能更貼切地滿足粉絲們的需求,不論是視頻、直播還是專欄。抛開專業能力,這些人的節目效果和分鏡技巧、介紹方式都是其他人難以比擬的。所以,你更加會認可他們的實力。

由于現在自媒體極其興盛,主播與up同質化是非常嚴重的。平台第一頁的上半部分是最寶貴的推薦位,因爲很少人會翻到第二頁,甚至是連拉下去都不願意做。如果你不蹭熱度,拿什麽跟他們比?

其二,作爲一個用戶,你每天花在B站的時間應該是隨著年齡遞減的,如果你對你的人生足夠負責的話。大學以前,你只需要學習;到了大學,你不但要學習,還要實踐;到了工作,你不但要學習、實踐、發展你的人脈,還要成立你的家庭,養小孩。

如果你是單身貴族、同性戀、丁克主義抑或是與我一樣是個不求上進的自閉患者那麽盡可以當鄙人胡說八道,過好自己的生活就好了。

人的時間是有限的,但花在興趣與休閑上的需求是無限的,作品更是如此。你電腦和手機上的軟件已經夠多了,花在它們身上的時間不少了。而如果你要踏入短視頻網站或是社區,留給你的時間就不多了。有些人關注了許多up,但動態他是絕不可能一個個看完的,更不要說去找新的up了。

因此,這些高創up被埋沒並不是沒有原因的。並不是說你實力不夠,而是沒能看清局勢,窮則思變。

第三,劣幣驅逐良幣。當有一些人發現蹭熱度可以很好地幫助自己上首頁上推薦乃至被目標群體主動搜出來之後,這些人便會變本加厲地蹭熱度。

由于這些人蹭熱度頻率太高,以至于那些高創作者被埋得更深。而在這些高創作者與新入門的一些人中發覺自己累死累活不值得,還不如人家低創蹭個熱度來得快,于是也選擇加入了蹭熱度的行列之中。于是乎,B站就變味了。許多快手與抖音、甚至是B站的人(雖然不想這麽表達,但B站的用戶有些確實似鄙人一般都不太理智),就是在潛移默化之中被這些土味帶偏。

最好的例子便是那個“正道的光”。

一切都起源于那個擺拍視頻。一個著裝清涼的黑長直女子與人攀談之時見到一位盲奶奶前進的路旁(就是路旁)有個水坑,便穿著高跟鞋一路小跑過去躺在了水坑裏。此時,老奶奶也奇迹般地突然轉過身朝著石階上走,一腳踩在她的身上,雖然還有一腳也結結實實地踩在了水裏。

隨著音樂響起,幾行字也出現在了視頻裏。老鐵們,我做得對嗎?支持正能量。

這個短視頻可以說是十分奇葩。第一,女子能預判老奶奶的走位並作出反應;第二,你要鋪路還鋪得不到位,讓人家一腳踩水裏;第三,你直接背上不就好了,何必要趴汙水裏讓別人踩自己?

但正是這三個原因,特別是最後一個原因,造成了它大火的局面。

然後不管是抖音快手還是B站,一群人便加上自己的創意翻拍這個視頻,狠狠地榨幹這個視頻的剩余價值,成功埋沒了更多高創up主,讓更多的人被“正道的光”所洗腦。

于是乎,B站也變味了。只是有些人不願意承認而已。嘲諷的視頻是惡搞諷刺蹭熱度,其實原版也是。但變味的根源,還是在于用戶。用戶愛看什麽,什麽上熱搜、首頁、推薦。其實,變味的是用戶,不是B站。

如果你想要了解一個人是什麽樣的,不要看他說了什麽,不要翻他的聊天記錄。把他的手機拿過來,打開他的B站、貼吧、知乎、抖音、快手以及浏覽器記錄,然後隨手打幾個字試一試他的輸入法能出來什麽東西,那就是這個人大概的真實面貌了。

你也許要噴這些翻拍的蹭熱度恰爛錢,但你也不想想,如果他沒有這麽做,你怎麽能在他的評論下方與他展開一番唇槍舌戰?你怕是連他的骨灰都見不到吧?

第四,這涉及到有些難以理解的一個話題,便是價值觀。

你自己的價值觀是誰給你的?

衆所周知,一個空桶裏更容易裝入東西。當你尚且對這個社會認知甚少時,別人告訴你是啥你大概率就會相信是啥。如果你想駁斥鄙人該觀點,那麽你大概率已經承認自己就是這樣了。之所以你不會相信別人的觀點,是因爲有些人已經提前給你放入一個觀點了,這也和鄙人前面所講的一致。是前一個人先告訴了你,你信了,所以你不信後一個人。

這就是爲什麽說實踐出真知,你不經曆這些東西你就是一個任人亂丟垃圾的空桶。就連曆史也是主觀的,因爲記錄的人總不免夾帶自己的價值觀,雖然他們可能沒意識到。

在這裏鄙人誠推一部紀錄片,《短路的大腦》,B站就可以看得到。

但有些人丟的是夢想,是美好的觀點,是正確的價值觀,一點沒錯。但他們自己卻不幹這樣的事。畢竟,這個社會競爭很激烈,他們之所以要倡導你們這麽做,就是爲了噶韭菜的同時不讓你們成爲他們的絆腳石。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耶?

因此,他們在告誡你天道酬勤的同時自己瘋狂地蹭熱度恰爛錢。畢竟這種門檻低來錢快的東西,對于用戶有限的時間來說,多一個參與者他們就少分一杯羹。

綜上所述,蹭熱度其實還算是蠻必要的。諸位一定要把蹭熱度和恰爛錢區分開來,熱度可以蹭,但爛錢不能恰。

蹭熱度,只是爲了讓那些有價值有意義的高創作品得到推廣,發光發熱。世界很殘酷,要想和平就得以暴制暴,只有硬實力才有發言權。否則,抱著理想主義的想法,中國在20世紀也不用開發核彈了,即使中國一點對外侵略的意思也沒有。

那麽就是如何蹭熱度了。

要想熱度蹭的好,就得時刻關注當今的熱點內容,尤其是各大平台與社區的熱搜。

爲什麽這麽說?

每個人發表的作品就像是開店,有許多種地段可以開。你可以選擇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開一家店。在這種地方沒人開店,競爭少,來了就是客,都是目標十分清晰的客群受衆。

但這也注定了你的流量與粉絲必定上不去,除非你能夠把作品賣出花來,深入淺出地表達,有趣地表達,讓更廣大的客戶能夠接受。

也許很多人就會聯想到最近大火的羅翔老師,厚大法考的那個。可惜,不是誰都有他那樣過硬的專業素養和表達功力。

再說了,人家從來就沒想過要火,是被捧起來的。比起許多擠破頭刻意要讓自己火的,他成功得太多了。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繁華地帶開。

但大家也不是傻子,爲什麽人們不去少的地方開?因爲沒流量。要是有了流量,一定會有人往這邊擠。不擠那不是因爲別人沒想到,而是風險高,不要把自己想得太聰明。爲什麽不去人多的地方開?因爲店太多,同質化的流量會被大量分割,同樣是因爲馬太效應。

你去外地旅遊,對這裏一無所知。因此,如何選擇店家基本取決于排隊有多長以及網站上的口碑。

其實網上的口碑和排隊又是一個道理了。開得久開得好有特色的店家本來受衆就多,好評就多,評論就多。看到這麽多的評論量和好評,許多人不禁也來嘗試,留下了更多的評論和好評。

因此,馬太效應再次發光發熱。

但在網上,你不需要花費那麽高的開店成本。你可以學一些視頻剪輯和拍攝技術,文案技術,在各個平台社區都留下你的作品,前提你對這些社區都沒有足夠的了解。

因爲你的一個不符合人設的作品都會影響到你在這個地方後續的發展,要長期恰這個平台的爛錢,必須保持人設一致。如果不這麽做,大概率你的粉絲會感覺你欺騙了他們的感情,從而開始大規模掉粉。

當然,如果你只想做好一個平台,且處于發展初期,跨平台蹭熱度雨露均沾未嘗不可。

很顯然,如果一個作者想要火,最必要的就是提高自己的作品質量。

你必須要維護得住自己的粉絲。粉絲也不是傻子,看著你長期出産蹭熱度恰爛錢低創的內容也會覺得惡心反感從而取關。蹭熱度只是引流的手段而並非固流的手段。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蹭熱度就是水槽的水龍頭,作品質量就是水槽的塞子面積,水槽的體積就是作者的格局。

有了質量,你就要開始思考引流的問題。盡可能地多加幾個水龍頭,同一個水龍頭擰得更大一點。

你在擰水龍頭時不可避免地要應對馬太效應。對于馬太效應這種東西,我們要發揚辯證否定的觀點,揚長避短,適當運用它的正面影響,避開負面影響。

那究竟該怎麽實操?

首先是避開。你不要但想著提高作品質量就得了,想想該怎麽不要和那些頭部作者正面交鋒,那只會屍骨無存。你得開創一點新的東西出來,自己去發掘去思考,猶如影流之主、黑人擡棺、正道的光。我相信這些原作者都是有自己的思考的,這也是提高熱度的第一個最好的方法。

但它也有門檻,那就是你的想象力。

接著,有一句話非常經典。

既然上不了熱評,那就上熱評的熱評。

頭部作者發布了高創作品,你盡可能在贊美的同時總結它視頻的內容乃至是附帶一些有思考的東西去搶熱評。

搶不到熱評,你就在它的熱評下面搶它熱評的熱評。

搶熱評部分到這裏就結束了。

之後,根據社會熱點,B站熱點,各大平台與榜單的熱搜,出模仿視頻。不要覺得不好意思,很多粉絲數量龐大的高創作者也會做這種事繼續擴大他們的粉絲數,增加他們的流量。

除了模仿視頻外,你還可以根據這些視頻做一些鬼畜,鬼畜裏有著關于這件事的解讀和思考,讓更多的人了解你的觀點。在鬼畜裏,你可以加一些關于自己的專業知識下去,如果你有的話,但盡量不要用術語。

最後,如果你真的非常非常想要成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買水軍刷流量,盡量把自己的作品刷進首頁(刷進熱搜就算了,不現實)。

如果這會讓你鄙視功利的自己,那麽你可以蹭完熱度恰完流量功成名就之後把這些水軍粉絲全部刪除,這樣也不失一種更爲合理的方法。既能引來流量,又能符合自己天道酬勤的價值觀,何樂而不爲?

0 阅读:0

先生坐何至于此

簡介:工商管理專業,精通經濟學、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