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o玩砸了,Meta巨虧了,XR産業卻迎來曙光

摩羯商業評論 2023-11-13 18:51:23

近年來,雙11期間吸引眼球的新聞是越來越少,原因無外乎是平台增長見頂了,單品爆款難出現了,直播帶貨人們也看膩了。

但2023雙11期間,卻實打實地出現了一個消費電子領域的單品勁爆新聞:Rokid公布斬獲創AR産品紀錄的2萬台訂單。

說這個新聞勁爆,是因爲就在11月7日,字節跳動旗下的明星産品部門——Pico剛宣布大規模裁員。論資金實力,論員工規模,論知名度,Pico都在Rokid之上,可以說是中國XR(包括AR、VR、MR)行業“一哥”,Pico裁員很像是給XR行業潑了一盆冰水。

冰火兩重天,反差感強烈。

但如果仔細分析,便會發現自從蘋果公司在夏天發布Vision Pro之後,XR行業實際上是按下了快進鍵——國際上包括Meta在內的科技巨頭,國內包括Rokid在內的創業公司,都推出了新品或獲得新融資。而IDC也預測2024年的市場將取得45%以上的增長。技術上,則是Pancake、光波導、眼動追蹤、6DOF等層出不窮。

這麽看,用“潮水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來描述Pico退場,似乎並不合適。

雙11前夕的這幕“冰火兩重天”,背後的真實行業圖景又似乎是“冰”爲偶然,“火”爲必然。

實際上,背靠字節跳動財大氣粗的Pico,其黯然退場是中場戰術調整,而Rokid在2023年高奏凱歌也是瓜熟蒂落的産物。

賽道咖位變換,正預示著XR行業處在爆發的前夜。

1.退堂鼓難掩進行曲, XR行業迎來曙光

實際上,在Chat GPT開啓的2023科技大年裏,XR賽道也異彩紛呈。除了蘋果發布Vision Pro之外,整個行業可謂突飛猛進,下面僅列舉10月份發生的若幹行業熱點事件:

Meta Quest 3開售,其被稱爲“首款專爲混合現實打造的主流頭顯”,具有“4K+ 無限顯示分辨率”。

經典遊戲《刺客信條》Nexus VR版本推出,其將首先在Meta Quest 2、3 和 Pro上架;

國內XR空間計算芯片設計公司——萬有引力獲得數億元融資;

國內專注于AR領域的雷鳥創新獲得數千萬元投資;

美國基于VR的中等技能職業技能培訓公司——Transfr獲得4000 萬美元C輪融資;

專注于開發VR遊戲的工作室——Fast Travel Games獲得400萬美元投資;

AR隱形眼鏡開發商——XPANCEO獲得4000萬美元投資;

生成式 AI 嵌入式 AR 眼鏡開發商 Brilliant Labs 宣布爲其人工智能 AR 眼鏡籌集了 300 萬美元的資金。

2023世界VR産業暨元宇宙博覽會在南昌舉辦;

2023年中國上海VR/AR産業博覽會舉辦

......

其實,早在2月份,三星在GalaxyUnpacked發布會上宣布與高通和谷歌合作生産XR設備,就爲XR行業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而在Pico裁員第二天,《華爾街日報》報道了一個行業勁爆消息:騰訊與Meta達成協議,計劃在2024年引進Meta平價款VR産品進入中國市場。

可以說,XR行業是從年初到年尾奏響了一整年的進行曲,與之相比,Pico的退堂鼓還真是行業的不和諧音了。

爲何背靠字節跳動的Pico會撤退?其實原因並不難分析。

2020年,經由Meta補貼,Oculus Quest 2以299美元的低價進入市場,銷量迅速突破1000萬。之後不久,紮克伯格就抛出了著名的“1000萬理論”:1000萬用戶是VR硬件的“奇點”,超過這一規模後,VR硬件和應用、內容開發者就有了持續穩定獲利的條件,進而推動VR生態系統跨越式發展。

顯然,張一鳴是信了小紮的這句話,于是豪擲90億元收購了Pico。Pico在被收購之後,其補貼産品、砸錢營銷的方式與Oculus Quest如出一轍,明顯就是想快速突破1000萬門檻,站住“奇點”處的風口。

Pico與Oculus Quest還真是有很多想通之處,比如,兩者都是以社交起家,都采取産品補貼策略打價格戰。

然而,張一鳴失算了,證據就是Pico CEO周宏偉在裁員時的內部發言:

“此前,我們對行業和市場的發展估計得比較樂觀,但實際上沒有預期的那麽快。”

看起來,Pico的策略是違背張一鳴說的“延遲滿足感”的。其實,紮克伯格說的“奇點”根本就沒有出現,實際情況是,XR産品尚未完成産品論證,很多産品尚處于“功能機”階段。

更重要的是,Meta 開發相關技術的“現實實驗室部門”,每個季度虧損近40億美元,你字節跳動跟不跟?

Rokid創始人兼CEO祝銘明,曾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侯表達過對補貼策略的懷疑。他認爲,價格戰表明品牌商對産品信心不足,而且曆史上也從沒有成功過,而且會把整個行業毀掉。

“一個欣欣向榮的行業,一定有多個玩家,健康的市場體系才是最終贏家的一個真正的遊戲規則。”

祝銘明說。

實際上,新上市的Quest 3起售價爲499美元,比Quest 2貴200美元,這標志著Meta已經放棄了價格戰。而此番Pico選擇戰術性撤退,也是實事求是,對整個XR行業發展有利。

Rokid從一開始就沒有走補貼這條路,祝銘明給Rokid的定位是:“隱藏在精美硬件産品中的系統軟件公司”。2023年8月份,Rokid發布了消費級個人空間計算平台Rokid AR Studio,宣布把AR産品由娛樂帶入了生産力階段。

在系統層深耕的Rokid AR産品,除了消費者購買外,已經應用在了國內的博物館、核電站與新能源車等各種産業場景,這本身也是XR賽道正在漸入佳境的證明。

2.技術、投資與市場, AR産品2024有望反超VR

十年來,關于VR與AR産品誰才是市場需求更大的産品,一直爭論不休。但由于整個市場沒有啓動,很長時間內也很難看清未來走向,所以才有了後來的MR和XR概念,這兩個概念本身就是此類産品尚未完成産品定義的明證。

到了2023年,一系列的迹象表明,産業方向正在朝著有利于AR産品的方向發展。

首先,有硅谷三巨頭以各自的方式作證——微軟在年初暫停了2017年收購的虛擬現實社交平台AltspaceVR,專心搞Open AI 去了;Meta的VR産品越賣越虧,Pico也放棄跟隨了,並且Quest 3向AR功能傾向明顯;至于蘋果的Vision Pro,庫克在發布會上通篇提的都是AR與MR。

其次,VR産品難以擺脫娛樂功能局限,而AR産品已經小範圍應用于各種生産力場景,這也是不爭的事實。例如,除了國內各大博物館之外,Rokid的産品已經在甯德核電站投入使用,理想汽車全系車型選配Rokid Max+Rokid Station作爲車載AR眼鏡。

爲何AR比VR更容易商業閉環?這是由市場與技術兩方面決定的。

先從市場方面看。

目前,C端的娛樂需求VR産品的主打買點,但即使Meta如此補貼銷售,Quest産品的量級也難以過億。這就導致一個問題,那就是對于開發者來說,用戶少,盤子小,導致開發者的動力不足。這也是爲何各家XR廠商都期盼Vision Pro趕緊開賣帶一帶市場的原因。

而且,娛樂功能對硬件要求高,VR産品的重量與舒適度都難以滿足長時間佩戴需求,這又從另一個方向降低了産品使用率,而這樣的結果必然導致開發者開發出來的App活躍度過低。

再加上谷歌對Meta的系統級技術封鎖,至使現在VR産品在內容上捉襟見肘,多在房間裏吃灰。

Rokid創始人兼CEO祝銘明

反觀AR産品,其面向娛樂場景與生産力場景的實現路徑都比較短,取得市場先機是在情理之中。

實際上,在8月份發布會上,Rokid就宣布産品成爲全球首款經谷歌認證的AR版Android TV設備,並可以做到把Google Play的百萬內容裝進口袋。而在更早些時侯,Rokid與釘釘共同發布了XR辦公解決方案『釘釘Workspace』。

再從技術上看。

實際上,AR與VR産品之爭,背後是OST(光學透視)與VST(視頻透視)的技術路線之爭。

VST技術需要把物理世界全部數字化,之後進行視覺處理。然而,這就需要更多的攝像頭,更強大的芯片,以及更大尺寸的鏡片及電池。顯然,這與用戶體驗是相悖的,戴在頭上的物品是“克克計較”,用戶難以忍受長時間的頭部負重,何況目前的娛樂內容還十分有限。

實際上,就連紮克伯格也在接受『The Verge』采訪時表示過,一個人們戴著VR頭顯穿行的世界不是他希望的未來。AR眼鏡是Meta的長期目標,而Meta需要在VR設備上實現近似AR的功能過渡。

此外,由于目前的XR産業供應鏈還是智能手機平替而來,這也會在客觀上拖累VST産品的研發與生産。

相比之下,OST技術實現的沉浸感雖然不如VST,但其卻更容易實現輕便攜帶,是更容易實現“眼鏡化”的技術路線。同時,其對硬件的要求相對較低,也意味著在成本上要比VST技術産品便宜很多。

實際上,以祝銘明爲代表的OST技術派,既看好OST技術,也看好VST技術,但他們認爲未來的市場將是OST産品占據大部分份額。

根據IDC,2023年上半年中國AR/VR頭顯出貨32.8萬台,其中Pico在中國VR市場的份額占比達到58.7%,遙遙領先于其他廠商。但隨著Pico偃旗息鼓,以Rokid爲代表的更容實現商業閉環的AR産品,很可能會實現反超。

十年前,關于什麽産品會成爲繼電視機、PC、智能手機之外的人類生活“第四屏”話題,曾經甚囂塵上過好長時間。

在這十年裏,有很多弄潮兒曾被看好成爲“第四屏”,這個弄潮兒群體中,谷歌眼鏡、車載屏幕、智能家居屏幕,都曾你方唱罷我登場地被熱議過一陣,但也都沒了下文。最後,是蘋果在2023年展示的Vision Pro重新點燃了科技媒體的熱情與想象。

雖然Pico偃旗息鼓,但大部分從業者都認爲,2023年的這一次XR浪潮,不同于十年前Google Glass的昙花一現。一場讓眼鏡從“功能機”到“智能機”的劃時代革命已到臨界點。

也許,在“第四屏”的這波科技浪潮中,中國的産業實力會同樣實現新能源車那樣的後來居上反超好戲。

0 阅读:84

摩羯商業評論

簡介:曆史縱深,空間透視,深度商業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