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達之死,以燒鵝爲代表的“發物”到底爲何物?

河南省醫學科普學會 2024-04-16 17:48:39

朱元璋開創大明王朝,徐達是明朝的帝國雙雄之一,被封爲中山王。洪武十七年,徐達得了背疽。第二年的春天,蹊跷而亡。關于徐達本人,用朱元璋的評價說:“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婦女無所愛,財寶無所取,中正無疵,昭明乎日月,大將軍一人而已。”意思是說“敢打必勝,不驕不躁,不好色不貪財,堪稱完人,這就是我們的徐達大將軍。”關于徐達之死有一種流傳很廣的說法,那就是朱元璋用“燒鵝”計殺徐達。此處提到“燒鵝”,就會關聯到一種神奇的東西----發物。

發物之所以說是一種神奇的存在,原因有三:第一,起源不詳。它源于中國古代,但又無明確的記載。第二,它沒有食物或者藥物種類的界限,可葷可素,或食或藥,可能是雞鴨魚肉蛋奶,也可能是生瓜熟果蔥姜蒜。第三,它的威力巨大,輕則皮膚瘙癢、胃腸不適、上吐下瀉;重則傷口不愈,舊病加重,新病又發,可置人于死地。本文所論主人翁徐達,就是在舊病未愈的情況下,吃了發物燒鵝而被置于死地…由此可見,發物可謂是惡魔之物。這神奇的“發物”究竟是什麽?中國人爲何信奉發物?術後患者、腫瘤患者真的不能食用發物嗎?該如何用現代營養學的觀點理解發物?《中醫飲食營養學》中對發物的描述是:“發物指能引起舊疾複發,新病增重的食物”。秦伯未先生在《中醫對于病員的膳食問題》中提出:“凡能引起口幹、目赤、牙跟腫脹、大便閉結等的芥菜、韭菜、香菇、金花菜等,都有發熱的可能,俗稱發物”。所謂“發”可以理解爲“誘發、引發、助發”,容易誘發某些舊病或加重現有疾病的食物統稱爲“發物”。比如有人認爲,魚蝦是發物,病人吃了傷口不容易愈合;有人認爲,羊肉、狗肉是發物,吃了容易上火;還有人認爲,芒果、荔枝等水果也是發物,吃了容易得口腔潰瘍。我們大致翻一翻曆代中醫的診治方劑,被稱爲發物的食物包括:海鮮類、蛋奶類、五谷類、蔬菜類、水果類、調料類......你會突然發現“發物”遍及各類食物,幾乎人類能吃的都落入了“發物”的範疇。說到這裏,可能大家一下子覺得這“發物”好像有點不靠譜!如果照此推論下去,“發物”不能吃,那我該吃什麽?這好像是個謬論!任何事情總會有起源,在古代,中國人爲何信奉發物呢?其實,在古代,人們由于醫學知識的缺乏,對一些現象的本質沒有科學的解釋,比如人們吃了海鮮導致過敏,出現皮膚瘙癢,起皮疹,或者拉肚子的症狀,嚴重者因過敏性休克導致死亡,但古人不知道這是過敏反應,只知道有人吃了海鮮出現這種症狀,所以就把海鮮歸結爲發物。這其實不是食物的問題,而是人們體質的問題,這種現象被古人錯誤地總結成了生活經驗,並流傳下來,從而導致了代代相傳的錯誤認知。由發物引起不良反應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古代很差的衛生條件。在沒有科學的檢驗、檢疫時代,食物被寄生蟲和細菌汙染常有發生。比如,海鮮、牛羊肉在長途運輸的過程中或儲存的過程中會有大量的細菌或寄生蟲滋生。古代的烹饪水平也相對底下,很難做到高溫蒸煮。這些食物健康人吃了有可能不會有太多的不良反應,但是由于病人本身就身體較差,抵抗力低下,可能會因爲寄生蟲或者細菌導致食物中毒的問題,從而加重原有的病情,由此大家就會總結出發物會加重病情的錯誤經驗。發物會影響傷口的愈合嗎?從現代醫學角度分析,能夠影響傷口愈合的因素包括年齡、是否有傷口感染、傷口的位置血液循環情況、患者是否合並糖尿病等。只要營養充足,吃什麽並非影響傷口愈合的主要因素。相反,雞蛋、魚蝦、羊肉等所謂的發物都是高蛋白食物,只要患者不過敏,反而是有利于傷口愈合的。所以發物影響傷口愈合的觀點也是古代醫學對傷口愈合原理的認識不足所總結出來的錯誤經驗。我們應該怎樣用現代醫學和營養學的觀點來理解發物呢?從食物給人類帶來不良反應的機制來分類的話,這些所謂的發物可分爲導致過敏的食物和高發漫的食物兩大類。一、造成過敏的食物食物過敏的症狀是非常多樣的,除了常見的皮炎、濕疹、荨麻疹外,還包括胃痛、腸胃炎等消化症狀,以及鼻炎、哮喘、肺泡炎等呼吸道症狀。從理論上來說,所有食物都可能引起過敏。其實這可能和食物本身無關,而是和有些人是“過敏體質”有關。造成過敏的食物還包括一些高組胺的食物。組胺是過敏反應中的一種重要的炎症介質。在人們接觸過敏原後,人體會釋放大量的組胺;當大量的組胺和某些受體的結合時,就會引起我們上述所說的過敏症狀,比如荨麻疹、瘙癢、胃痛、頭痛、打噴嚏。這些食物包括:海鮮、酒、醬油、醋、番茄、茄子、菠菜等等。還有一些食物,本身的組胺不高,但是促進人體自身釋放組胺。這些食物包括橘子、草莓、木瓜和菠蘿。二、高發漫食物發漫,是一類可發酵的碳水化合物。比如乳糖、果糖、木糖醇和赤藓糖醇等等。這些碳水化合物在小腸中容易聚集液體,而在大腸中容易産生氣體。對于腸道敏感的人來說,這些液體和氣體就會給他們帶來不適。比如,一喝牛奶就腹瀉的“乳糖不耐症”就屬于發漫不耐受表現。高發漫的水果包括:蘋果、桃子、櫻桃和荔枝;蔬菜包括:大蒜、韭菜、洋蔥和蘆筍;谷物、堅果包括:小麥、開心果、腰果;大部分的豆類也都是高發漫的食物。我們了解了發物之後,再來聊一聊當時徐達在食用燒鵝的時候得了什麽病。根據《龍興慈記》所載“患背疽,病笃,遂卒”,徐達當時是患了背疽。“背疽”又是何物?翻開曆史,我會發現很多古代名人都患過背疽,而且大多都因背疽而死,如秦朝末年的範增、三國時的劉表、曹休,唐朝的孟浩然,後唐的李克用,宋朝的秦桧等家喻戶曉的名人,都是因爲背疽而亡。在現代醫學看來,背疽又稱蜂窩疽,指的是皮下急性蜂窩織炎。此病多與皮膚、黏膜受傷或其他病變有關,常見于手、足、背、臀等部位。其特點是起病的初期,皮膚會出現瘡樣的疹子,粟粒樣,呈彌散性分布,高出皮膚,顔色騷紅,疼痛比較輕;隨著病情的發展,疹子上會有膿點,形狀如蜂窩樣,所以稱之爲蜂窩疽。疹子上的濃點比較粘稠,不容易破潰,按壓可以滲血。患者可以表現爲局部的紅、腫、熱、痛,嚴重感染時還會出現全身症狀,如發熱、乏力、頭痛等症狀。還可能會造成全身的感染情況,如果颌下和頸部等部位感染,還可能會導致喉頭水腫壓迫氣管,導致呼吸困難的症狀。一般是由于金黃葡萄球菌、大腸杆菌、厭氧菌、溶血性鏈球菌等病菌感染導致。需要及時使用抗生素藥物進行消炎治療。而在古代因爲沒有抗生素的出現,也沒有切開引流的外科治療措施,導致蜂窩織炎變成一種難以醫治甚至是致命的疾病。我們現在弄懂了發物,也知道了背疽的“真實身份”,那到底吃了鵝肉會加重徐達的病情嗎?首先,截止目前沒有權威的中醫藥書籍明確提出“鵝肉會加重背疽的病情”。從現代醫學來分析,吃鵝肉和急性蜂窩織炎的發生也沒有必然的關系。從營養學的角度分析,鵝肉含有豐富的必需氨基酸,極其接近成人必需氨基酸的平均需要量,鵝肉中的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非常高,接近97%,鵝脂肪也要優于牛、豬、雞脂肪,因此,鵝肉不僅不會致人死亡,它還是一種非常具有營養的食物。所以,徐達之死,是現代醫學來講應用抗生素就可以治愈的一種常見病,但是在古代醫學不發達的情況下,發物“燒鵝”因此而背了幾百年的黑鍋!

本文供稿專家 | 萬百順 河南省腫瘤醫院 肝膽胰外科 副主任醫師

0 阅读:7

河南省醫學科普學會

簡介:普及大衆醫學科學知識,提高人民身體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