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寶寶創造豐富的聽覺環境

二胎媽媽會會 2024-05-02 20:42:18

如果生活缺少了聲音,或者聲音很單調,那生活必定會乏善可陳。對于寶寶來說,豐富的聽覺環境也是不必可少的。它會讓寶寶的耳朵變得更靈敏、嘴巴更會說。具體怎麽做呢?

跟寶寶一起聆聽自然的有聲世界

刮風下雨、雪花飄落、風吹竹葉、動物叫聲及說話、開關門的聲音…….這些聲音都要讓寶寶聆聽、體會。媽媽可以帶著寶寶走進大自然,一起去去感受。這樣有利于開拓寶寶的“聽說系統”。但是,過于嘈雜的噪音,如工程車施工的聲音、裝修的聲音等盡量不要讓寶寶聆聽。

在戶外玩耍時,聽見風吹樹葉,媽媽要告訴寶寶:“風吹樹葉沙沙沙”;看見喜鵲叫喚,可以告訴寶寶“喜鵲喳喳叫”;看見下雨,可以告訴寶寶“大雨嘩嘩地下”。以後,寶寶見到就會不自主地說出來。

給寶寶念兒歌、講童話故事

兒歌節奏明快,朗朗上口,寶寶很喜歡。媽媽可以根據寶寶從起床到睡覺的日常生活給他念唱,如穿衣服時念《穿衣歌》等。晚上給寶寶讀童話故事,如《365個睡前故事》等。多聽兒歌和兒童故事,能刺激寶寶的聽覺,從而爲說打下良好的基礎。

媽媽可以選擇《做早操》《小星星》《小兔子乖乖》等一些韻律感強的兒歌和童謠,配上簡單、色彩鮮明的圖畫,讓寶寶體會語言的美妙。也可以在講《小貓釣魚》的故事時,與寶寶交流,如問寶寶:“小貓釣到魚沒有?”等,聽聽寶寶稚嫩有趣的表達。

聆聽並分辨各種各樣的聲音

讓寶寶接觸各種各樣的聲音。如揉搓紙張發出的聲音,敲打物體發出的聲音,生動有趣的音樂樂曲,警報聲,蜜蜂的嗡嗡聲,假裝打噴嚏的聲音,哈哈的笑聲等。這些聲音能刺激寶寶聽覺,等寶寶稍大一些,可以引導寶寶辨別和區分它們,這樣爲寶寶更清楚地發音,學習說話做好准備。比如,當蜜蜂嗡嗡聲、鴨子嘎嘎叫等聲音特別引起寶寶的關注時,媽媽可以反複發出相同的聲音,並做出相關的動作,引寶寶發笑,並鼓勵寶寶自己學著表達。

多跟寶寶交流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對于寶寶來說,要隨時提供聽說話的環境,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隨時把媽媽正在做的事告訴他。比如媽媽在爲寶寶做飯,就可以告訴他:“媽媽在爲你做好吃的,你要等著哦。”當寶寶一直盯著某件事物,媽媽要盡可能的向寶寶詳細描述其特質。比如告訴寶寶:“這是小狗,穿著花衣服在散步呢。”還可以模仿各種各樣的聲音給寶寶聽,看見小貓時,可以對寶寶說:“喵喵”!

0 阅读:3

二胎媽媽會會

簡介:我們一起科學帶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