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梁山上的內奸,被招安後比宋江的官大,皇帝對他十分信任

曆來有些現實 2024-02-27 16:08:08

臥底無處不在,梁山上也有臥底。

那麽這個臥底是誰?如何上梁山的?英明的宋大哥,還有智多星吳用,難道就沒有發現?

衆所周知,很多梁山好漢並非自願上的梁山,大都是在無奈的情況下才落草爲寇的。

所以才誕生了一個成語,叫“逼上梁山”。

同樣是逼上梁山,原因也不盡相同,大體分爲三種。

一種,是刑事犯罪,被官府通緝,不得已才上了梁山。

比如打劫生辰綱,犯了搶劫罪,東窗事發的那幾位好漢;再比如殺了西門慶,爲哥哥報仇,犯了殺人罪的武松;還有丟失了生辰綱,犯了渎職罪的楊志。

梁山上的老大宋江,也是因爲殺了自己的小情人閻婆惜,被判死刑,無奈之下上了梁山。

第二種,是被小人陷害。

比如豹子頭林沖,原來是個守法的教頭,因爲高衙內看上他的娘子加以陷害,發配充軍。

在奸人操縱下,他看守的草料場被燒,無法交差的林沖只好上了梁山。

第三種,宋江設套。

這種人大都是體制內的人,宋江爲了實現被朝廷诏安的戰略目標,刻意拉他們入夥,壯大聲勢,爲進入體制做鋪墊。

比如大刀關勝、霹雳火秦瓊、小李廣花榮、玉麒麟盧俊義等。

這些人本來有鐵飯碗,前程似錦,根本不想上梁山成爲通緝犯,提心吊膽過日子。

爲了讓他們入夥,宋江可謂是費盡心機,不擇手段。

這些人大都被宋江栽贓陷害,搞得家破人亡,無路可退,才被迫成爲宋江的小弟。

比如,爲了讓秦明上山,宋江讓人扮成花榮手下,大肆屠殺無辜百姓,縱火燒掉他們的房屋。

這樣做的直接後果,就是導致秦明全家被官府殺掉。

秦明再也回不去,只好答應入夥。

對盧俊義,宋江也費盡心機,弄得他老婆也丟了,還背上謀反罪名。

盧俊義守法公民不能做了,只好坐上梁山第二把交椅。

而他們上了梁山之後,大都對宋江忠心耿耿,死心塌地。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比如雙鞭呼延灼。

一個有力的證據是,在宋江的不懈努力下,梁山實現了自己的戰略目標,一衆英雄好漢全部接受朝廷的招安。

後來,梁山好漢付出血的代價,鎮壓了方臘的農民起義,朝廷論功行賞,幸存的梁山好漢全都功成名就,戴上烏紗帽,在朝廷中任職。

作爲“诏安”策劃者的宋江功不可沒,被授楚州安撫使。

根據宋朝的體制,這是一個3品官。

可是卻有那麽一人,被授禦營兵馬指揮使。

這個官職,類似禦林軍總管,相當于現在的總統衛戍部隊總司令,官階是正二品,少說是正三品。

這個官職,明顯高過了宋江。

宋江是诏安的整體推動者,梁山的領頭羊;按理來說,官職理應是他們中最大的。

可是這個人,卻超過了宋江。

官階並不重要,關鍵是皇帝對他信任。

後來朝廷對宋江是加以防範的,並沒有給他兵權。

原因很簡單,他曾經是賊寇。

按照傳統價值觀,一朝是寇,終身是賊,不得不防。

皇帝卻對此人信任有加,不僅賞賜給了讓很多金銀珠寶,還讓他統領禦林軍,每日“隨駕操練”。

到後來,梁山好漢除了歸隱的,戰死的,大都被殺害,包括宋江、吳用和盧俊義。

此人不但幸免,而且皇上還給了他帶兵權力,讓他統領大軍,參加了對金國四皇子金兀術的戰鬥。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雙鞭呼延灼。

呼延灼出生在將門世家,他的祖上大名鼎鼎,是宋朝的開國名將呼延贊。

呼延贊的父親呼延琮,是後周軍事將領,在軍中影響很大。

在陳橋兵變中,呼延琮是立了大功的。

因此,趙匡胤當了皇帝之後,重用呼延贊。

太宗趙光以也對他信任有加,委以重任。

不僅如此,呼延贊的四個兒子也都受到重用。

此後,他們代代世襲,直到呼延灼這一輩。

總之,呼家的地位宋朝非常重要,舉足輕重。

毫不誇張地說,呼家世代忠良,深受皇恩。

他們對趙家皇帝的忠誠,是別人無法比擬的。

需要指出的是,呼延贊的拿手兵器就是雙鞭,作爲將門虎子,呼延灼繼承了父輩基因,學會了一身本領,雙鞭無人能敵。

呼延灼上梁山前,擔任汝甯郡都統制,當時梁山軍隊攻陷了高唐州,勢如破竹。

朝中震驚,大臣手足無措。

這時候,太尉高俅向宋徽宗推薦了呼延灼,建議他擔任征寇大將。

于是送徽宗親自召見呼延灼,還禦賜了一匹踢雪烏骓馬,作爲呼延灼坐騎。

由此可見,宋徽宗對呼延灼的殷切期望。

當時的呼延灼,一定是感激涕零,發誓爲剿滅梁山“賊寇”沖鋒陷陣。

隨即,呼延灼帶領著麾下人馬氣勢洶洶殺向梁山。

在呼延灼看來,梁山是蟊賊組成的,不過是一夥烏合之衆。

他們沒有經過正規軍事訓練,談不上什麽戰鬥力,肯定是不堪一擊。

而呼延灼率領的部隊,是政府的正規軍,經過嚴格的軍事訓練,戰鬥力很強。

雙方不是一個重量級的拳手,結果理應毫無懸念。

可是交戰之後,呼延灼才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首先,梁山上的人都是“亡命之徒”,其次,這些人單兵素質很高。

還有,軍師吳用善于用兵。

更重要的是,梁山地形複雜,政府軍不熟悉地形,一交手就被打得暈頭轉向,吃了大虧。

遊擊戰和正規作戰,不是一個概念,梁山好漢不按照套路出牌。

再說了,呼延灼雖然是將門虎子,但是少有實戰經驗,只會紙上談兵。

因此,呼延灼雖然與林沖、孫立等人交鋒有分出勝負,但是手下的一名副將卻遭遇敗績,被對方活捉。

呼延灼無奈,只好請炮手轟天雷淩振出山。

加上用了連環馬,呼延灼總算扳回一局,大敗宋江。

但最終他還是沒有鬥過吳用,被對方活捉。

呼延灼被俘之後,並沒有貪生怕死向宋江屈服,他當時是甯死不屈。

宋江在訴說了自己的宏偉願景之後,他才改變主意。

宋江說,我原來也是體制中人,是因爲痛恨貪官汙吏和奸臣,才上了梁山。

我並沒有打算跟官府作對,對皇帝也忠心不二,上梁山是權宜之計,是爲了接受诏安,爲大宋出力。

宋江的一番話,深深打動了呼延灼。

接下來,宋江還說了一番話觸動了呼延灼。

“如果你願意上山,我情願把梁山老大的位子讓出來,讓將軍擔任。”

宋江不愧是戲精,厚黑學運用得爐火純青,他這樣的話說過不止一次,比如對盧俊義曾說過。

總之,這句話是最能打動人的,可以說是屢試不爽。

到底是不是真心的,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宋江的這一套說辭果然起了作用,呼延灼終于答應入夥。

呼延灼上梁山,大有深意,跟李逵、魯智深、武松和三阮兄弟完全不同。

後者上梁山,是鐵了心跟官府作對,也跟皇帝勢不兩立。

他們是堅決反對招安的,毫不妥協的,一聽說诏安就火冒三丈。

而呼延灼就不同了,他上梁山,就是爲了推動诏安。

當然,他的想法是不能公開的,不然生命就會受到反诏安派的威脅。

既然想推動诏安,就要取得梁山好漢的信任,就要像那麽回事。

上梁山之後,他首先拿下了大刀關勝,向宋江交了投名狀,得到了充分信任。

他的臥底生涯,也從此開始。

接受诏安之後,呼延灼仍然待在這支部隊,因爲這是一支由賊寇組成的部隊,充滿不確定性。

雖然宋江真心接受诏安,但是很多兄弟反對诏安,能不能始終控制部隊還是未知數。

呼延灼待在裏面,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之後的征遼和征討王慶、方臘的戰鬥中,呼延灼屢立戰功,同時起著穩定部隊的作用。

這也就是爲什麽方臘起義被鎮壓之後,幸存的梁山好漢除了提前離開的,全都被害,唯有呼延灼繼續受到重用的原因。

作者雖然沒有直接寫明,但呼延灼的人生結局,其實就是最終答案。

0 阅读: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