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賀龍偶遇族孫,不想對方卻帶來前妻遺言:我做了我該做的

奇葩曆史觀點 2024-05-11 09:15:05
前言:

在湘西,有這樣一位平凡而又偉大的女性。30年代,她被國民黨反動派以“危害民國”的罪名判處12年有期徒刑,在監獄中受盡酷刑。獲得釋放後,她仍以堅強的信念秘密展開鬥爭,直到病魔纏身只好削發爲尼。

她就是賀龍念念不忘的第二任妻子向媛姑。

賀龍

喪事期間迎娶的土家媳婦

1920年,24歲的賀龍參加了由林伯渠堂兄林修梅領導的“援粵討桂”的軍事鬥爭。爲擴大武裝,賀龍派父親賀士道和胞弟賀文掌赴澧州購買槍支彈藥。

然而不幸的是,消息泄露,賀龍的參謀叛變,暗中勾結外地反動武裝,將其父親殺害,其弟弟也沒能幸免被活活蒸死。

噩耗傳到家鄉後,賀姓族人個個憤憤不平,准備爲賀家父子報仇。眼看即將發生更大規模的宗族械鬥,賀龍忍下悲痛,高瞻遠矚,果斷勸說族人絕不能互相殘殺。

賀龍

族人聽後無奈取消械鬥准備,家仇可以不報,但賀家父子死得實在悲慘,因此族人向賀龍提出,爲讓死者安息,活人放心,一定要在其父靈柩前舉辦一場喪婚。賀龍理解父老鄉親的心情,只好照辦。

于是,在族人的精心挑選下,選中了縣內大文人肖珍元的外甥女向媛姑。

向媛姑(也叫向元姑)本名向志德,1901年出生,這年剛滿19歲,她從小聰明伶俐,靠著家中的寵愛受過良好的教育,因此與賀龍門當戶對。

向媛姑怎麽也沒有想到,自己與賀龍的婚姻竟然是以這樣的方式開始的。

這年5月下旬的一天,賀家族人吹吹打打將新娘子接到了賀龍家,只見賀家堂屋中安放著父親的靈柩,滿堂孝男孝女披麻戴孝,唯獨不見新郎賀龍的身影。

原來,賀龍因軍務繁忙不能准時趕回家裏,考慮到吉時不能耽誤,族人便按照土家人的規矩,由賀龍的胞妹賀絨姑抱著一只大公雞,代表賀龍與向媛姑在其亡父靈前拜了天地。

當晚,聽說了白天之事的賀龍飛奔回到家中,愧疚地攬起妻子的手說:“沒想到我這個軍家營長,用一只公雞娶了你這個漂亮的土家媳婦。”

婚後第二年,賀龍駐防桃源,向媛姑隨軍出發。此時,“五四”運動余波未盡,桃源女校的女學生經常成群結隊在街頭宣傳愛國主張,這讓向媛姑的無比向往。因此,在賀龍奉命入川討賊時,她提出留下桃源女校讀書,賀龍答應了。

從此,向媛姑脫下軍官太太的旗袍,換上女學生便裝,當上了桃師女校的特殊學生。

賀龍

1925年,向媛姑從學校畢業,隨軍到澧州賀龍部隊。當時,由于戰事頻繁,賀龍無暇顧及家人,便將向媛姑在內的20多個親屬都安置在漢口輔堂的公館內,平常他無法回家時,料理家務、照顧親屬的任務就交到了向媛姑的身上。

1927年,賀龍參加了震驚中外的南昌起義,漢口公館成爲了重點搜查對象,向媛姑帶著女兒金蓮和幾個外甥東躲西藏,她在危急時刻保住了賀龍在漢口這個殘破不全的家。

在外苦苦支撐了一年後,向媛姑終于在黨中央的護送下,帶著賀龍的5位親眷從漢口來到了上海。

在這裏,向媛姑與賀龍只團聚了10天,便再次迎來了分別。但賀龍走後不久,在上海的黨地下組織就遭到了嚴重破壞,向媛姑一家的供給來源被中斷,甚至連房租都交不起。

爲了克服經濟困難,養活一大家子人,向媛姑給人打毛衣、織襪子,度過了一段艱難的日子。後來,在湘鄂邊的賀龍得知了情況,向黨組織求助,向媛姑一家人的生活才得以好轉。

向媛姑雖爲一介女子,但內心堅強,在賀龍無法顧及家人的動亂生活中,她成了賀龍後方唯一的定心丸。

賀龍

出家爲尼,留下唯一遺願

上個世紀30年代的上海,已經遍布白色恐怖。蔣介石在對紅色根據地發動大規模“圍剿”的同時,在上海出動了大批特務,瘋狂搜捕共産黨人和進步人士。賀龍作爲國民黨抓捕的主要目標,他的家人自然也受到了牽連。

1933年的一天,向媛姑正在家中,忽地聽見兩個外甥撕心裂肺尖叫,她快步走出房間,便看見一個頭戴高檐大帽的國民黨特務帶著一群人破門而入,不分青紅皂白就將他們捆綁了起來,押上了囚車。

賀龍

特務在向媛姑家中一通翻找,找出了她從漢口帶來的漢口賀公館支出日記簿,和兩枚私人印章。敵人憑借搜出來的東西,指控向媛姑一家人是“湘鄂西共魁賀龍”在上海設立的“以危害國民爲目的的團體”。

當天上午,敵人就將向媛姑等人押到法租界巡捕房,對著他們就是一頓抽打,企圖屈打成招,達到他們指控的目的。

面對敵人的酷刑,向媛姑堅貞不屈,始終咬緊牙關不承認敵人有心安排的各種罪行。敵人無法,只能強制結案,在向媛姑身上安上了“危害民國”的罪名,判處她有期徒刑12年。

向媛姑不服判決,在獄中不斷申辯,最終,著名律師史良受宋慶齡之托,爲向媛姑等人作了辯護,法院不得不將12年有期徒刑改判5年。

直到1937年抗戰爆發,日軍轟炸上海後,向媛姑才得以走出監獄重獲自由。

然而,經曆過敵人的瘋狂折磨,向媛姑並沒有被打倒,她在熊瑾玎夫婦的安排下,順利回到了老家。

這時,國共合作抗日,地方上相對安定,她利用這個有利時機,四處走訪娘家和外祖母家鄉,很快開辦了紀念先人的“崇縣小學”。後來,向媛姑又利用《新華日報》這份刊物,不斷向師生宣傳革命思想。

當時,賀龍家鄉有一支可靠的武裝力量,領導人是賀文慈。賀文慈是二戰時期在湘鄂邊界和四門岩大山的遊擊隊司令,紅軍長征後,他仍在這一帶擁槍自衛,保護紅軍失散人員和賀龍家屬。

向媛姑極力支持賀文慈擴大武裝,並動員賀、向兩姓族人參加武裝。

但好景不長,1938年國民黨反動派又對桑植縣進行了“圍剿”,自衛武裝被打散,向媛姑也不得不回到娘家。

1945年抗戰勝利,這原本是一個普天同慶的好時機,然而跟隨在向媛姑身上的厄運並未全部消除。

1946年下半年,由桑植縣長導演策劃了一場迫害洪家關賀龍親屬的冤案,向媛姑也被牽涉其中。賀家親屬死傷慘烈,向媛姑在外甥向楚明的護送下幸運逃脫,但反動勢力仍然不肯放過她。

在東奔西逃了將近兩年後,向媛姑毅然走進了夏家峪的仙姑大廟,削發爲尼,以表示對反動派的反抗。

雖然已經出家,但向媛姑始終記挂著賀龍以及賀家親屬。

一日,向媛姑在街上化緣,無意中遇到了一位名叫賀興桐的賀家族人。賀興桐也是個苦命人,在他很小的時候父母就跟著賀龍鬧革命,他成了沒人管的野娃。

當時,正好有一戶人家有個和他年齡相當的女兒,便領了他回去做上門女婿。誰料,這家女兒得了重病去世,賀興桐就被趕了出來,無家可歸。

按照輩分,賀興桐應該稱賀龍爲爺爺,向媛姑便是奶奶。見賀興桐無處可去,向媛姑便將其帶回了尼姑庵,相依爲命多年。

1949年,向媛姑終因反動派長期摧殘和折磨走向了生命的終點。病逝之前,她對賀興桐說:“我見不到解放軍了,也見不到他(賀龍)了,以後你見到他,告訴他我做了該做的。”之後她又囑咐親人,死後要葬在賀龍的祖地,表示她生死都是賀家的人。

賀龍

關于向媛姑的一切,忙于戰事的賀龍並不知情。直到1951年,賀興桐到重慶見到了賀龍,他將向媛姑奶奶臨終遺言帶到,賀龍這才得知向媛姑已經去世。

“那天夕陽西下,晚霞照在老人的臉上,我能看見他眼中的淚花。”後來賀興桐如此回憶。

0 阅读: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