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生不配參加中考?勸差生“自願”棄考,背後有一個死結

大嘴侃學習 2024-04-03 05:43:02

在任何一所學校,有學習成績第一名的學生,也有學習成績倒數第一名的學生,這是事實,無法改變!

我們都說“學習成績不是唯一,學習成績差不代表一切”,但是現實就是這麽殘酷,你學習成績差,有可能連中考都參加不了!

還有不足3個月的時間,初三年級學生就該參加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中考!現在春暖花開,正是提高學習成績的大好時光,可某地一些初三學生家長卻感受不到任何春天的溫暖,心裏陣陣寒意。

某地一家網絡發視頻爆料,自己讀初三的孩子成績不好,學校發來自願放棄中考的申請。之後該學校回應稱,成績較差的學生放棄中考可以申請職業教育,讓他們有更多選擇。當地教育局也發布了相關情況說明,稱網上反映的情況基本屬實,將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學習成績差,被學校和老師勸“自願放棄”中考,難道“差生”不配參加中考嗎?這背後其實一個“死結”,如果問題不解決,這樣的事件大概率還會發生。

“差生”不配參加中考?

學校爲什麽要勸“差生”自願放棄中考?是這些“差生”不配參加中考嗎?

一切都是排名惹得!

給大家講個實例。某地全縣當年共有21000余名初三學生,但是最終中考的學生僅有15000余人,近6000名學生因各種原因早早地離開了校園,在這6000名沒有參加中考的學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被老師“勸退”回家的。

老師苦口婆心勸“差生”“自願”放棄中考,是有原因的。

當地教育局每一年都要對轄區內各個初中學校進行中考成績排名,考核制度分爲兩項:中考成績得分(80分)和學生鞏固率得分(20分)。成績得分是按實際參加學生人數爲分母,取優秀率和及格率。大家想一下,一個學校的優秀學生數是很難突破的,但是如果讓分母變小,優秀率和及格率不就上去了嗎?

舉例:一個學校學年初有300名初三學生,假設中考優秀學生爲50人,這時候優秀率爲16%,如果“勸退”100名學生,中考優秀學生數仍然爲50人,但是因爲勸退有“差生”,分母變小,優秀率就提升到了25%,及格率的計算同樣如此。

“勸退”差生,讓這些學生“自願”放棄中考,能從技術層面提高學校的成績排名!至于學生鞏固率得分,直接放棄也影響不大。

教育局按中考成績給所有學校排名,這些排名決定著學校領導的升遷,而老師們教學成績也要進行全縣排名,排名影響老師們的獎金發放、職稱晉升、評先評優,在這樣的考核制度之下,誰敢不重視排名?

如果轄區內所有學校都不“勸退差生”,教育局的考核結果是一樣的,可現實卻是,只要有一所學校這樣操作,其他學校就會跟風,畢竟“勸退差生”對提高學校排名最簡單、最高效。

我們看到學校的只是因爲被爆料了出來,你說有沒有學校在變著花樣“勸退差生”,而我們卻根本不知道?

想必大家心裏都有答案。

那些學習成績特別差,總成績700分卻考不到200分的學生,他們參加中考的意義確實不大,到最後也確實考不上高中,但“差生”也有參加中考的權利,因爲有些孩子想讀“3+2”或五年一貫制學校,必須參加中考,並且要達到一定的分數。

不是“差生”不配參加中考,而是這些所謂的“差生”參加中考會影響學校和老師的排名,這才是學校勸“差生”“自願放棄中考”的最大原因。

“死結”不打開,這樣的事情很可能還會發生!

教育部門嚴禁學校按考試成績給學生排名,但是學校卻按學生考試成績給老師們排名,教育局也按學生考試成績給學校排名,這難道不是個“死結”嗎?

一邊嚴禁按成績給學生排名,一邊按學生成績給老師和學校排名,並且排名對老師和學校相當重要,老師們不敢不重視。老師們除了平時努力工作外,通過技術手段——“勸退差生”,來提高自己的名次,就顯得再正常不過了。

按學生考試成績錄取學生,這一點沒有錯,雖然有弊端,但是這是目前相對最公平的制度,如果采用推薦制上學,可能很多成績優秀的孩子根本就沒有機會,對于按成績高低錄取學生的中、高考制度,育之非常支持。

但是單一按學生成績來考核學校和老師,這肯定不對。一個學校培養學生按全面發展的思路,一個學校只是追求教學成績,你說哪個學校更好?一個老師教出來的學生成績優秀,一個老師教出來的學生雖然成績不太優秀,但是各方面全面發展,你能評價這兩位老師誰的教育教學工作更突出嗎?

嚴禁公布學生考試成績排名,卻嚴格按照學生考試成績給學校和老師排名,這就是個“死結”,如果“死結”不打開,育之認爲類似勸“差生”“自願放棄”中考的事情仍然可能發生。

(本文首發于公衆號:教而育之,本賬號授權轉發)

1 阅读:10

大嘴侃學習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