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是一直在走下坡路嗎?答案恰恰相反

令狐伯光 2024-03-30 00:38:04

文|令狐伯光

中國電影是一直在走下坡路嗎?

答案相反,正在走上坡路

簡單點來講的話就是:中國電影一直沒有解決文藝電影和商業電影平衡的問題,背後曆史導致的勢力也很複雜。

8090年代華語電影巅峰(70年代香港強過):香港電影強在商業片,除了動畫和個別題材不如日本電影,某種程度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僅遜色好萊塢商業片;當時內地強在文藝片,台灣雖然也市場化但也強在文藝片,商業電影一般般。

2001年WTO過後:港台本土市場同步衰落,全部北上內地市場處于一種合流狀態是個過渡期。香港電影和台灣電影不複巅峰但也有銀河映像,《無間道》《功夫》這些強片,台灣電影弱點但青春片,愛情片還是強,內地文藝片過渡到第六代導演(國際拿獎),張藝謀代表的第五代導演拍攝商業大片引領時代。

2012年後:華語電影最爲黑暗的時代,單獨從勢力角度就非常割裂,達到什麽程度呢。

商業片上面,台灣那邊拍了一堆狗血青春片和愛情片,香港拍了一堆警匪爛片和古裝魔幻爛片,相比之下張藝謀等內地大導演還算好了(底線高點),最關鍵的是金融資本入局文化産業催生流量經濟這個怪胎,這三者舊勢力在這點上面是合流的。

徐克周星馳《西遊》用凡凡,馮小剛管虎罵流量《老炮兒》用峰峰凡凡等,張藝謀就一直市場化。而《小時代》背後站著台灣資本和制片人等。

最關鍵的是,這個時代連文藝片都不行,不信你回憶一下有沒有內地第七代導演?誰又是這十年內地文藝片領軍人?做出了什麽貢獻(刁亦男,曹保平,程耳一般都算成六代,或者晚半代)。

2019年過後:內地青年新勢力全面崛起,開始取代港台和張藝謀代表的大導演。

商業大片吳京,郭帆,徐峥,大鵬,陳思誠,韓寒等人爲代表(好壞先不論)。文藝片畢贛,魏書鈞,顧曉剛和前面團隊扶持了一票新人爲代表。這個時代雖然港台導演還在,就像張藝謀等老一輩內地導演一樣。

但內地青年新勢力三者合流的情況是越來越明顯了,比如甯浩,徐峥扶持文牧野,《孤注一擲》等青年導演不用說。陳思誠本人雖然爭議大,但國內懸疑推理商業片一票新人基本上是他扶持的,《搖太陽》導演韓延扶持了《人生大事》導演,郭帆扶持了《宇宙探索編輯部》導演等等。

甚至韓寒都扶持了《揚名立萬》的劉循子墨。

這個例子還有很多,這個時代內地青年導演勢力崛起非常的明顯。

當然缺點也非常的明顯,商業大片層面明顯還沒有達到當初香港商業片的輝煌,而文藝片藝術上面又沒有當初第五代,第六代在中國電影藝術上面的成就,如同如果從時代換算,《戰狼》兩部,《流浪地球》兩部,很大程度就是80年代香港電影的《警察故事》和《英雄本色》。

其實在工業角度走得遠得多,但是從電影史角度,後者還有一定代表性,但也不成熟。總體談起來,感覺多多少少差點什麽。

總的來說,像你推到國産劇《漫長的季節》《顯微鏡下的大明》《狂飙》《三體》《平原上的摩西》等;動畫《靈籠》《凡人》《長安三萬裏》等,遊戲《原神》《黑神話》等等,以新時代內地青年創作者崛起態勢很明顯,而且有種勢不可擋的味道。

但目前整體上面確實還是有點上不上,下不下的。

一面票房高企,一面觀衆嘲諷?華語電影何時能“文化輸出”

實際上,當初香港影視文化能走上國際,除了自我努力和優秀(這不能否認),也有改開中美合作,到2001年簽署WTO進入世博(美國反恐了)這個中美聯合的大背景在。現在背景已經不同了。

中國是在扶持抖音,愛優騰自己的平台走向世界(目前東南亞不錯),其它地區還是美國爲主,而美國對于中國平台和文化以打壓的爲主。

說到內地流行文化本身,2001年後港台集體北上,2012年《泰囧》開啓票房騰飛時代,但也掉入新自由主義下,互聯網和金融資本的流量經濟泥潭,那些年的影視作品就不行。嚴格說來,2017年《戰狼2》成爲明顯分水嶺,2019年《流浪地球》差不多標志正式結束,後又遇到疫情三年。

不管怎麽算,17年到23年才6年時間,19年到23年才4年時間,沒有想象的長。

內地流行文化本身,23年是個大年,文藝片《宇宙探索編輯部》《河邊的錯誤》,商業大片《流浪地球2》《封神》《長安三萬裏》,還有一票中間優秀商業片《保你平安》《熱烈》《三大隊》等等。這就像國産劇一樣,不說爛尾《狂飙》,就《三體》《漫長的季節》《顯微鏡下的大明》《繁城之下》等等。

說那麽多就是,你可以不喜歡,肯定也有很多作品GET不到,甚至嚴格說來,如果從GDP照搬時代,香港人均一萬美元大概是在1976年到1980年之間,作品就是《警察故事》《英雄本色》《倩女幽魂》那一類。

你也可以覺得《戰狼2》《流浪地球》比不上。主要問題在于,發展是線性的,按照今年內地觀衆用腳投票,未來只要每年能貢獻出《流浪地球》這類作品,一如明年遊戲《黑神話悟空》,動畫《哪吒2》,什麽外國火不火,中國觀衆大概也是不在意的。

40年開放合作,試錯的積累,這樣的龐大的試錯經驗,沒有一個國家和市場能和中國比,目前,西方衰落,港台衰落,日韓也在衰落(日劇最後高光2010年左右),只有中國還是活力滿滿,破繭化殼中,並且還有更大的試錯空間,但是代價慢慢的就不是國家某有關部門了。

最近3年,每次中央級別的關于文藝的政策方針出台,地方和個影視劇制作都會“自覺”掩埋無數作品,3年前多個日韓港台大佬叫囂說,如果不是中共廣電總局,自己的本事可以在大陸隨便撈多少億。

現在只能培養大陸菜鳥,經過他們的培養,這些大陸菜鳥隨便就可以通過視頻網絡賺多少億點點,現在還有叫囂的嗎?

從影視作品的好壞到受不受觀衆喜愛,最關鍵的是影視作品本身!觀衆的審美不是在退化,而是被動被退化的影視劇帶的無奈“退化”而已。這裏面有個基本邏輯問題,觀衆是受衆,看什麽影視作品沒得選。

電視機裏、網絡裏、自媒體裏甚至手機裏,能看的是都是被看到的,不是我想看什麽樣內涵、層次、劇情等就能看到的,除非到了AI時代能在專屬自己的機器上自編自導自演自看。所以,觀衆審美不是在退化,而是從退化的影視劇的角度反觀普羅大衆們,似乎退化了。

和“文化輸出”相比,中國電影有更重要的事情

實際上,我一直覺得爲什麽要去講什麽文化輸出,爲什麽要把娛樂圈的人看得那麽高呢?有幾個人是真的追逐夢想和思想高度的?大多都是想著名利雙收而已,現在甚至連“服務大衆”都做不到。

像導演是會變的,曾經籍籍無名的張藝謀也許是真的想要實現自己的導演夢的,用作品讓世人記住他,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娛樂圈的浸染、周圍聲音的變化以及後起之秀的威脅,他會改變初心也算正常。

我不明白爲什麽還有那麽多中國導演,中國觀衆那麽執著于外國的獎項,奧斯卡、戛納、柏林、威尼斯這些外國的電影節,說到底還是外國人的主場,演員想要沖擊影帝影後還簡單點,畢竟對于演技的評價標准全世界都差不多,但是想拿導演類甚至作品類獎項,太難。

畢竟每個國家的文化不同,你不可能讓每個評委都明白理解我們的文化和思想,這必然會在獎項追逐上有劣勢。李安和張藝謀不一樣,李安常年生活在國外,和國外有深度合作,對于外國人的喜好自然要更了解點,拍出對外國人胃口的片子自然容易點。

張藝謀難道不明白這些?他當然明白,但是他爲了名利不惜改變影片的核心思想,努力靠近西方,但是又沒有完全舍棄我們自己的思想,最後導致影片成了四不像,西方人看不上,國內也罵聲一片。

這個很多中國導演的電影都是這樣的,商業片像賈玲,陳思誠,開心麻花不用多講了吧。

我一直認爲文化是有國界的,每個國家的文化和集體思想都不一樣,典型的個人和集體的關系,這就是我們和別人的區別,如果你想讓別人認同你,你就必須要舍棄我們的思想,但這是危險的,會讓他們的文化入侵更猛烈。

如果你不改變這種核心思想,想要獲獎很難;如果你沒有文藝追求,拿票房容易,但是拿口碑很困難。怎麽平衡才是關鍵,但很明顯很多中國導演沒有那個實力。

中國電影目前來看,確實還是郭帆那一代踏實,努力,肯幹又謙遜的導演是未來。當我們什麽時候都是郭帆那種導演,張藝謀和港台導演徹底退休,扶持出更多朱一龍等優秀青年演員(吳京那一代也不年輕了)。

到時候賈玲,陳思誠和開心麻花是個別,甚至生存不下去都拍好片。

到時候,中國電影還講什麽文化輸出,中國觀衆服務好了,藝術水平到位了,也就行了

1 阅读:54
评论列表
  • 2024-05-02 18:05

    電影工業的水平才是真正的實力,成功的商業電影比文藝片難拍多了,好萊塢在中國的對手是國産商業大片,這也是國內商業電影在網上被一些輿論拼命黑而偶有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文藝片成功會被捧上天一樣,前者如戰狼、滿江紅、封神,後者如藥神、讓子彈飛。

令狐伯光

簡介:遊戲模型師| 動畫愛好 | 影視産業分析 | 網絡小說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