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解秘:上證指數370點深V走勢背後的暗戰

克哥投研 2024-02-28 09:58:15

昨天上證指數開盤于2992點,盤中最高觸及3009點,收盤于3004點;距離2月6日的最低點位2635點,足足上漲了370點;這一切僅僅發生在短短半個月之內,伴隨上證指數這一波“八連陽”走勢,中國股市大盤指數成功收複3000點失地。

不知這是否是最後一次3000點保衛戰,自從2015年6月30日上證指數摸高A股最高點6178點以來,在過去10年時間裏,我們的A股大盤一直在與“一只看不見的手”進行拉鋸戰。

既然3000點是一場多輪次的拉鋸戰、爭奪戰,就一定有互爲對手的多方力量和空方勢力。毋庸置疑,國家隊一定是A股大盤最堅定的多方力量;那麽空方勢力,這只隱形、看不見的手到底是誰?

注意,我這裏描述空方用到了“勢力”這個詞彙,意思是做空A股的力量,不像國家隊做多力量那麽單純,空方好比一支各種勢力的“聯合部隊”,在空方這支聯合部隊中,有空方主力部隊,也有空方幫凶。本文篇幅比較長,爲了便于大家理解,先羅列下空方、多方出場陣容:

多方就是國家隊;空方則是由北向資金(也有叫做北上資金),和內地量化交易私募基金共同組成。

空方當中的北向資金又分爲兩類:真正的國外資本和披著“北向資金”外衣繞道陸股通渠道的內資。北上資金中的國外資本,大家都能理解;那麽披著北上資金外衣的內資爲何繞道港股市場進入A股,而不是直接用人民幣投資A股,這不是多此一舉嗎?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答案就是這部分內地資金,可以在香港以相對較低的貸款利率進行配資。

香港比內地融資成本低這個特點,吸引了大量內地資金在香港配資到四五倍杠杆後,再繞道陸股通渠道,通過量化交易手段高頻買賣滬深兩市標的。A股啓動陸股通、港通通最早是在2014年底;2021年9月15日,二十一世紀經濟報道在采訪多位香港證券從業人士後,發布了一篇文章《北向資金A股量化興風》,重點介紹了內資繞道香港市場買入A股標的的原因就是離岸配資優勢:低成本、高杠杆。

不論是真正的國外資本,還是披著北上外衣繞道香港上杠杆的內資,他們通過陸股通渠道買入滬深兩市標的之後,普通投資者壓根無法區分他們的真實身份,因爲他們在A股持股股東列表中統一顯示爲“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截至2月24日A股收盤,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在A股總計持有1937只股票,占A股所有股票5351只股票的36%。如果大家細心一點,逐個打開你的所有持倉股,前十大股東中一般都會出現“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的身影,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北向資金,也叫做北上資金。

如果再細心一點,你會發現“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代筆的北向資金,來A股真的是不挑食,北向資金持股市值最高的是醬香型白酒龍頭——貴州茅台,北向累計持有1490億市值;北向資金持股市值最低的是來自浙江的、市值僅31的PVC複合地板概念股——天振股份,北向累計持股市值599萬。上述數據統計時間截至2024年2月24日。

看看北向資金的A股持股菜單,從萬億市值的貴州茅台、工商銀行,到千億市值的優質白馬股美的集團、甯德時代、長江電力,再到百億市值的速凍火鍋料龍頭股——安井食品、血液制品龍頭股——華蘭生物、以及偉星新材,最後再到我們壓根沒聽說過名字的幾十億市值微盤股,包括上面提到的天振股份,以及智慧農業、青島中程這些市值二三十億的創業板和深市中小板標的。

看完北向資金1937家長長一串持股清單,我的個人感受是:市值千億以上的優質白馬大盤股、藍籌股的持有基本是以真正的外資資本爲主,這些優質股權的資産質量,我們國人知道,老外也很清楚;另一方面,北向資金持股市值較低的那些市值300億以下的小盤股,以及100億以下的微盤股,北向資金持股主力是繞道北向的內資爲主。

爲什麽這麽說?因爲內資在香港市場高杠杆配資後,雖然利率相對較低,畢竟也是有使用成本的,這部分內資爲了獲利,最可行的是借助北向資金中外資主力的掩護,通過高頻量化交易割韭菜謀利。

怎樣才能割到更多的韭菜,肯定是到韭菜多的地方,而且是韭菜一茬一茬前赴後繼茂密生長的地方。因此,最適合北向資金通過量化交易割韭菜的一定是適合講概念、講題材的中小市值股票,如果大股東持股比例低那就更好。

爲了證實筆者上述觀點,給大家分享一個早在2021年就有程序員公布到網上的一個最普通的北向量化交易策略,詳見下圖。

該量化交易策略的主要思想是:每天參考北向資金的淨流入情況,決定滬深300指數的詳細買點和賣點。該程序員最早從2016年12月7日開始,一直到2021年10月1日,將近5年時間裏,利用該量化交易策略操作25次,10000元的初始本金,最終漲到16436.07元,5年64%的收益率,明顯高于同期滬深300指數40%的收益。該程序員甚至在文中給出了量化交易程序的源代碼以及北向資金數據與指數數據的爬取來源。

我們的滬股通最早開始于2014年底,2016年就已經大大小小的機構、個人在使用北向資金高頻量化交易策略獲利。如果把北向當中的外資看作外資主力部隊,那麽打著北向幌子的內資,就好比僞軍;而內地的量化交易私募基金好比還鄉團,外資主力+北向僞軍+還鄉團私募,就是空方的聯合部隊;在這支聯合部隊中,外資主力大部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已經被國外5%的高利率吸引走了;因此,A股從去年底開始的這波劇烈波動,筆者認爲較大的可能性是,北向資金中做量化交易的內資,和甯波靈均這種排名靠前的幾家量化私募基金高頻交易共振造成。

筆者回頭看自己最近幾年虧損的股票標的,也大都是北向資金重倉持有股,北向資金持股比例越高的股票,波動性相對越強。創作本文的過程,是一個心情特別壓抑的過程,希望有更多的股民朋友,真正認識到北向資金對A股大盤的影響,盡量遠離波動劇烈的中盤股、小盤股。

最後給大家分享一個核彈級別利好消息;新的證監會領導班子確實是火眼金睛,一眼看穿了A股大盤3000點波動十年的症結所在。2月20日,根據滬深交易所網站發布新聞,量化交易報告制度已平穩落地。下階段,滬深交易所將從制度端、准入端、交易端、信息端、機構端等綜合施策,持續加強對量化交易特別是高頻交易的監測分析,並按照內外資一致的原則,將北向投資者量化交易納入報告範圍。

不管什麽鬥爭,我們都知道擒賊先擒王,打蛇要打七寸!如果對北向投資者量化交易監管落實好,這對A股大盤穩定並走牛絕對是核彈級別利好消息;因爲管住了北向資金的量化交易,境內的九坤、幻方、銳天和靈均這些還鄉團勢力,自然掀不起風浪。

A股上證指數,十年未擺脫3000點,也許會有讀者提到北向資金之外的因素,提到IPO注冊制度,提到財務造假,提到高位減持套現,以及我們尚不完善的監管政策……其實,這些並非主因,都是次要矛盾,相當于人民內部矛盾;只有北向資金,以及依托于北向做量化交易的內資,才是影響大盤穩定的主要矛盾。

延伸閱讀

大家去看自己持倉股前十大股東當中的北向資金時,一定會有疑惑,因爲除了本文提到的“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部分股票前十大股東還會有“香港中央結算結算(代理人)”。那麽,這二者的區別是什麽?

本質上講,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和香港中央結算代理人有限公司的共同點,都屬于香港交易所的附屬結算機構;這二者的不同點在于:香港中央結算結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是指H股股東持有股份的集合。換句話說,只有A+H股的中國大陸公司(也就是在中國內地和香港同時上市的公司)才會出現香港中央結算(代理人)有限公司的持股狀況。比如說中國平安、中國太保等這些國企藍籌股,會出現香港中央結算(代理人)有限公司的持股數量和比例的。另一方面,像貴州茅台、長江電力、美的集團,因爲還沒有在港交所上市,所以,我們不會在股東結構中看到香港中央結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持股狀況,只會看到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持股狀況。下圖以濰柴動力股票爲例,展示這兩類股東信息。

簡單總結一下,香港中央結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是作爲代理機構,對H股統一持股,基本是長期投資,換手不頻繁,對A股影響較少。而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則是一個不安分的火藥桶,該公司本質是多股勢力的混合體,既包括真正的外資實體,又包括繞道香港通過杠杆對A股做量化交易的內資,也就是僞軍。

感興趣的朋友,如果想知道如何查看“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這個外衣下面到底隱藏了哪些真實的股東,就需要借助專業工具網站去做進一步的數據嗅探,爲了防止違規推廣,本文不做公開介紹。



0 阅读:0

克哥投研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