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爲明君?兩位皇帝告訴你:並非德好能畫大餅,而是要對數字敏感

曆史中的科學原理 2024-04-18 18:56:23

如何做一個好皇帝,如何能成爲明君?中華老祖宗給出的標准答案就是:德行要好,能推行仁政,治理國家能夠“降民以德不以強”,這便是所謂的“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民齒有格”。這方面典型代表無可爭議當屬宋仁宗。

這是沒當過皇帝的讀書人的答案,如何做一個好皇帝?很多執政者還給出了另一個“上不了台面”的答案:“能畫大餅”,即借助于中華文明自古以來形成的強大想象思維,激發老百姓在逆境中求生存、謀發展的動力。說白了就是口才要好,會演戲,能激發老百姓尋求生存的無限希望。這方面成功的典型代表當推劉備,以“哭”得天下。

但是明君的前提真的就是德好、能畫大餅嗎?做到這兩點老百姓就真心擁護,“民齒有格”了嗎?顯然不是,偉大領袖曾經說過:戰士們要吃飯睡覺,要靠兩條腿走路,有些同志不考慮這些實際情況,只是在地圖上一畫下令限期打顯然是脫離實際的。

所以說,如何能成爲明君?明面上的“德好、能畫大餅”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能切合實際。如何能切合實際呢?對于我們這個有形有邊界的世界,切合實際顯然就是要對數字敏感。以下兩位帝王就是對數字敏感的成功案例:

漢昭帝:僅憑時間和路途的量差,便識破上官桀栽贓陷害的陰謀

公元前81年,大將軍霍光正在閱兵,途中,他將一名校尉調入自己的將軍府。此舉被政敵上官桀發現,上官桀立馬跑到漢昭帝面前告狀,並拿出燕王的奏章以示證據確鑿。

在燕王的信中,燕王對霍光檢閱部隊的禮儀規格非常不滿,並且霍光私調校尉一定是有陰謀。信的末尾,燕王還“義憤填膺”,決定離開封地,率兵進京保衛皇上。

霍光聽說自己私調校尉的事被發現,並且上官桀還向漢昭帝參了一本,頓時戰戰兢兢、冷汗直冒,感覺自己要玩完了。沒想到14歲的漢昭帝看完了上官桀的信之後將其扔到了一邊,並安撫起了還在打寒顫的霍光,聲稱這是有人要陷害霍光。

上官桀十分詫異,此事他密謀了很久,各方面都安排得滴水不漏,按說不會有什麽破綻。漢昭帝見其一臉疑雲,無奈地指出了這裏面存在數字上面的破綻:霍光檢閱禦林軍是在長安附近,調用校尉是最近的事,前後不到10天。燕王遠在北方,怎麽會知道這事?

解讀完畢,群臣都豁然開朗,紛紛對這位少主拜服得五體投地,也紛紛感歎這是位不可糊弄的英主。對數字敏感的漢昭帝自然明白這是誰幹得好事,于是借助于上官准備桀魚死網破地拼命一搏的“天賜良機”,果斷出兵,將上官桀一夥一鍋端。

只是非常可惜的是:這位無比英睿的少主卻不長壽,僅活到了21歲便患病去世了,非常可惜。

乾隆:僅憑捐贈數字便揪出驚天貪腐大案

另一位對數字十分敏感且位列明君英主之列的就是乾隆。

對于乾隆,很多人的認知停留在遊山玩水、到處留香的敗家風流形象,客觀來講,清朝由盛到衰,乾隆的“玩心重”確實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晚年的乾隆日益怠政、好大喜功,一定程度上助長了貪腐成風、浮誇成風的風氣。

但乾隆是清朝曆史上的明君和成功皇帝也是不爭的事實:加強了多民族的融合,擴充了版圖,繼位初期革除弊政、爲多位大臣平反,穩定了人心,總體上還是功大于過。並且,他對群臣的駕馭、對數字的敏感程度,是後來子孫都無法超越的巍峨高山。

乾隆46年,甘肅循化廳民衆發生械鬥,後轉化爲反清鬥爭。起義軍首領蘇四十三率軍圍攻蘭州城。總督勒爾謹派兵鎮壓並信誓旦旦保證半月可平定。但是過了半月不但未能平息反被困。乾隆改派阿桂征討,對勒爾謹進行抄家問責。在抄家過程中竟發現家奴家中藏有2萬兩白銀,乾隆聽聞心中起疑,下令阿桂對勒爾謹進行仔細查抄。

此時,時任甘肅布政使王廷贊怕受牽連,主動表示願繳4萬兩以資兵饷;幾乎同時,因辦理捐監有功升任浙江巡撫的王檀望任上犯了事,自請罰銀50萬兩捐辦海塘工程。

如果換做一般皇帝,或者以德自居的皇帝,必然心存感激、情緒上腦,對兩位主動捐贈、爲國解難的官員感激涕零,進而樹立爲先進典型發至各省學習。

但是這等“先進事例”到了乾隆那兒就引起了更大懷疑:從乾隆39年到乾隆46年,僅短短7年,甘肅前後兩人藩司,一個爲捐辦海塘工程繳銀50萬兩,一個爲資兵饷繳納4萬兩。按照他們的俸祿,怎麽可能有這麽高的收入?爲此,乾隆懷疑甘肅捐監存在貪腐行爲,下令徹查,一起驚天貪腐巨案就此浮出水面。

所以說,對數字敏感的皇帝必定是明君,是英主,底下人無法糊弄。而盲目崇拜德行和畫大餅行爲的皇帝必然情緒上腦,僅憑所謂的歌功頌德而盲目行事,導致爲下人利用自己卻被蒙在鼓裏。

宋仁宗雖然是行德之典範,但國家卻越治越弱;劉備雖然善于以哭畫大餅,結局仍舊改變不了蜀弱魏強的局面。雖然在“興複漢室”的正統大餅下“國富民強”,但在一次次伐魏之後便暴露實力,爲魏國先滅,最先退出曆史舞台。

2 阅读:484
评论列表
  • 2024-04-19 19:57

    乾隆那個昏君你就別爲他洗白了,他的那些功績都是他和他的子孫後代加上去的,如果是個明君也不會死後被人刨墳開棺身首異處,至于劉備嘛,你就別說人家了,因爲你連幫劉備提鞋的資格都沒有

  • 2024-04-19 19:18

    昭帝才活了幾年,乾隆花天酒地幾十年,一死國力耗盡,都是什麽玩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