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或將彎道超車?中國成功研制第三代玻璃穿孔技術!

52赫茲科普 2024-05-03 17:51:29

這次,美西方是徹底傻眼了!

原以爲通過不停封鎖打壓,會遏制中國芯片的發展,但沒想到,我們直接來了一波彎道超車,成功突破了光刻機技術的阻攔。

前不久,央視重磅披露我國芯片團隊成功研制出第三代“玻璃穿孔技術”,能夠用玻璃晶圓代替傳統硅晶圓。

僅指甲蓋大小的新型玻璃晶圓,就可打上100萬個微孔,再串聯成複雜的集成電路。

相較于之前硅晶圓,這種新型玻璃基板不僅性能更好,工藝成本更是降低了近50%。

對此,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張繼華表示:“中國芯片或許會迎來彎道超車的機會”。

芯片堆疊技術

在半導體領域追求推進摩爾定律極限的當下,行業公司們都在使出渾身解數。

目前來說,在封裝這塊,比較有代表性的是2.5D封裝跟3D封裝。

所謂封裝,可以簡單理解就是將芯片(die)固定在基板 (substrate) 上,然後將die上的引腳連接到芯片外殼的引腳上,這樣芯片才能直接被使用。

舉個形象的例子,封裝好比是給芯片加上了一層保護殼。

其中,2.5D封裝技術是使用一個硅片作爲中介層,來連接多個獨立的芯片。

這種布局並非直接堆疊,而是布置在同一平面上,然後通過硅片的高密度互聯來實現高速通信。

最大的優點,在于能夠靈活地組合不同功能的芯片。

例如將邏輯芯片和存儲器芯片放置在同一個封裝中,而無需將它們集成到單一芯片上。

而3D封裝要複雜一些,多個芯片是通過垂直堆疊在一起,這樣能夠大幅節省芯片占用空間,使得設備更加緊湊。

爲了更好的實現不同層級之間的電氣連接,一般來說,3D封裝使用硅通孔(TSV)技術實現。

首先,工程師使用光刻和幹蝕技術在硅片上制造細小的通孔。這些孔的直徑通常在幾微米到幾十微米之間,深度可以達到幾百微米。

然後,爲了防止電信號泄漏,還需要在通孔的內壁上鍍上一層絕緣材料。

接著,將導電材料(通常是銅或鎢)通過電鍍或化學氣相沉積(CVD)技術,填充到通孔中。

最後,需要對芯片表面進行平整處理,確保通孔頂部與硅片表面平齊,這對後續的芯片堆疊和互聯至關重要。

這種直接的垂直連接,減少了信號傳輸路徑,從而減少了延遲和功耗,同時允許更多的芯片在有限的空間內集成。

然而,由于硅是半導體材料,高頻電學性能差,從而影響芯片性能。

所以,後來業界又有了陶瓷通孔(TCV)和玻璃通孔(TGV)兩種辦法。

TCV的優勢在于,陶瓷具有優秀的電絕緣性、熱穩定性和機械強度,使其在高溫和高壓環境下非常適用。

因此,TCV主要用于封裝那些需要高度可靠性和熱管理的電子組件,例如在航空航天和軍事領域。

而TGV呢,由于玻璃本身就是一種絕緣體,無需再制作絕緣層,降低了工藝複雜度和加工成本。

據說,玻璃轉接板的制作成本大約只有硅基轉接板的 1/8。

同時,玻璃材料介電性能優良,熱膨脹系數與硅接近,損耗因子比硅材料低2~3 個數量級,從而可以有效提高傳輸信號的完整性。

再加上,玻璃可以制造得非常薄,有助于實現輕量化和降低芯片堆疊的垂直高度。

因此,TGV主要適合用于射頻(RF)應用和光電子領域。

但想要在玻璃上進行開孔,加工難度大。

首先,由于玻璃材料的硬度和脆性較高,需要非常高的精確度。

同時,孔的位置、直徑和形狀也必須嚴格控制,但凡有一點偏差都可能導致電路連接失敗,從而影響芯片的整體性能。

此外, 孔壁的平滑度對于保證填充材料(如金屬)的附著性和電氣連續性非常關鍵。

任何不規則性或裂紋,都可能成爲失效的起點,導致芯片在後續的使用過程中出現故障。

中國實現玻璃打孔

而這次,中國在玻璃通孔(TGV)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據悉,我國芯片團隊成功研制出第三代“玻璃穿孔技術”,僅指甲蓋大小的新型玻璃晶圓,就可打上100萬個微孔,並用金屬填充,串聯成複雜的集成電路。

而這背後,是結合了精准激光誘導和濕法工藝。

其中,激光技術提供了非接觸式的加工方法,有助于避免物理損傷和應力集中。

而濕法工藝,則可以在不增加熱應力的情況下完成微孔的形成和後處理。

經過如此一頓操作後,最終能使孔徑小于10微米,差不多是頭發絲的1/6到1/9之間。

如此精度水平,對于集成電路的制造是至關重要的,因爲它允許更密集的電路布局和更複雜的功能集成。

不僅如此,該團隊還把玻璃晶圓芯片封裝成四層,不僅增強了芯片的結構強度,也顯著擴展了單個芯片的集成和功能能力。

毫不誇張的說,中國團隊能讓玻璃通孔(TGV)性能達到硅通孔(TSV)的水平。

這放全球來說,都是遙遙領先的。

也就是說,中國可以使用玻璃晶圓代替傳統硅晶圓,從而突破歐美芯片技術壁壘和限制。

感覺哈,這下歐美芯片産業和光刻機企業要哭倒的節奏啊?

結尾

一旦這種先進的玻璃通孔技術量産後,那麽必然將推動中國芯片制造業的快速增長,特別是高端市場。

如果中國突破先進芯片的桎梏,那麽先進芯片變成白菜價就是遲早的事情。

而等中國將芯片這塊硬骨頭啃下來,那麽西方就沒有任何牌可打了。

再說個數據吧,據《南華早報》報道,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大陸芯片總産量同比增長了40%,達到了981億顆。

光是三月這一個月,芯片産量就增長了28.4%,達到362億顆,創下了曆史新高。

之前荷蘭光刻機巨頭阿斯麥CEO表示,“完全孤立中國是沒有希望的。如果我們不分享技術,他們就會自己去研究。”

如今看來,是不是一語中的了。

1 阅读:208

52赫茲科普

簡介:你的好奇心就是我們創作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