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王敦討伐司馬家,堂弟王導爲何要率兵抵抗?

敏敏聊汽車 2023-12-05 12:07:55

322年,司馬睿兵敗,王敦攻取石頭城。接著,王敦把司馬睿這位皇帝晾在一邊,跑去王導府上,對著堂弟大罵:“你不聽我的話,這次差點全族性命不保。”

317年,匈奴攻克長安,俘虜晉愍帝,不久將其殺害。此時,王導等門閥在江南擁戴司馬睿稱帝,王敦不樂意,他看不起司馬睿。

王敦想另立他人,王導據理力爭,司馬睿才得以當皇帝。

第一次王敦之亂,王導人在金陵,每天帶著幾十號族人去向司馬睿“請罪”。劉隗、刁協等親信建議司馬睿屠戮王氏,堅定平叛決心。

司馬睿很清醒,王敦叛亂,此時正在猛攻石頭城,晉軍處境不利。殺了王導,自己必死無疑,便拒絕劉、刁的建議。

王敦兩次叛亂,堂弟王導都在金陵,還被授予大都督,兼領揚州刺史,率兵抵抗王敦。

尤其是第二次王敦之亂,王導是極力反對。王敦還在路上,王導就帶著族人在金陵給堂兄發喪,支持晉明帝司馬紹,堅決平定叛亂。

那麽,同樣是琅琊王氏,還是堂兄弟,爲何王導要率兵抵抗王敦呢?支持王敦,王家取代司馬家,建立江山不好嗎?

其實,王敦、王導都是爲了維護琅琊王氏的利益,只是方法不一樣罷了。王導看來,家族的利益,門閥的利益,比朝廷利益更大。

挂著大都督頭銜,領揚州刺史,王導成爲抗衡王敦的重要力量,雖然他們兄弟沒有直接戰鬥,但影響非常大。

王敦爲何叛亂?無非就是爲了維護家族利益,教訓河拆橋的司馬睿,讓他回到“皇帝與門閥共治天下”的軌道上來。

司馬睿作爲晉室“疏宗”,要兵沒兵,要威望沒威望。他之所以能當皇帝,是門閥士族爲了平衡與保持利益需要,選出一個“招牌”罷了。

門閥士族,王敦、王導爲代表的南遷北方士族占據核心地位。王導主持政務,在門閥之間周旋;王敦在外帶兵,兄弟內外呼應。

司馬睿當了皇帝,不想繼續做招牌,便采取加上君權措施。例如,安插親信劉隗、刁協、戴淵在關鍵崗位。以及釋放奴仆,增加朝廷賦稅,擴充朝廷兵馬等,都動了門閥的奶酪。

王敦不服,門閥士族也怨氣沖天,方才引起叛亂。如此,王敦第一次叛亂時,門閥都選擇當吃瓜群衆,看著司馬睿被暴打。

門閥冷落司馬睿,他們不認爲王敦是叛亂,反而希望他能成功“清君側”,將東晉拉回到他們理想中的狀態。

王敦進展順利,司馬睿招架不住。此時,王導並沒有抛棄皇上,而是帶著族人去請罪,連續去了十幾天,一直跪在門外。

那麽,王導是擔心被司馬睿誅滅九族嗎?非也,司馬睿沒有這個膽量,要是他殺了金陵城內的王氏族人,估計司馬家族會覆滅,王敦不會放過他。

司馬睿不但沒殺王導,還主動召見他:“輔佐太子這件事,以後還得靠你呢?”接著,讓王導挂著大都督頭銜,帶兵去作戰。

王導知道司馬睿不敢殺他,卻必須要請罪,堵住其他門閥的嘴巴。王敦“清君側”,難免有人會非議,借此機會攻擊王家,而王導則讓他們無話可說。

再則,王導也向王敦釋放信息:“王氏宗族都在金陵,你悠著點,不要太過分。司馬睿要是魚死網破,或者其他人借此機會發難,我們也倒黴。”

王導很清醒,門閥支持王敦打司馬睿,卻不希望取而代之,或者冊立新皇帝,重新進行洗牌。一旦王敦過了頭,門閥勢必反擊。

王導帶兵,無疑向大家表明:“我們王家是清君側,不是取代司馬家,這也是你們樂意看到的。”

王導此舉,避免了門閥士族集中反對琅琊王氏的可能,並確保自己地位穩定。事實的確如此,王敦首次叛亂後,司馬睿妥協了,王家穩如泰山。

教訓了司馬睿,重新調整人事安排,王敦回到武昌,連司馬睿都懶得見一面。司馬睿又羞又怒,卻無可奈何,年底病逝。

司馬睿病逝,司馬紹繼位,是爲晉明帝。王敦瞧不起他,第二次發動叛亂,王導則在金陵給他發喪,帶兵征戰。

這一次,王導目的還是著眼于保護琅琊王氏的利益,維護朝廷權威只是其次。

王敦這次叛亂,與第一次不同,不但門閥強烈反對,晉明帝還拉著郗鑒、蘇峻、祖約等流民帥參戰,陶侃、溫峤也堅定支持朝廷。

第一次叛亂,王敦是“清君側”,門閥都希望他教訓司馬睿,收拾劉隗、刁協,爲他們出口惡氣。這次,王敦想取代司馬家,則萬萬不可。

正常“禅讓”,取代前朝,需要有足夠的戰功或者政績,要麽是幾代人的努力。前者代表是曹操,後者是司馬家。

王敦可否行呢?非也,琅琊王氏立足江南不過十幾年,王敦戰功有限,若非因爲王氏門第高貴,也輪不到他說話。

王導是聰明人,王敦當皇帝,無異于癡人說夢,壓根就不現實。此時,王氏族人手握重兵,卻未必能跟全體門閥抗衡。

稱帝的條件不成熟,非要強行登基,結果是災難性的。如此,王導、王彬、王舒等人都不支持王敦,也沒參與叛亂。

王導這麽做,好處很多。首先,王敦叛亂,是他個人的事情,跟我們琅琊王氏沒有任何關系。王敦起兵,我王導爲他“發喪”,並帶兵出征,早就勢不兩立。

其次,王敦即便戰敗,王導、王舒、王彬依然手握大權、重兵,實力強悍。如此,晉明帝或者其他門閥想借此機會打擊琅琊王氏,或者株連族人,就得掂量一下。

古代叛亂,皇帝都是誅殺九族,以儆效尤,震懾其他躍躍欲試之人。王導這麽做,保存了琅琊王氏的力量,晉明帝不敢對他們怎樣,只能收拾王敦一脈罷了。

王敦第二次叛亂,中途病逝,兄長王含、兒子王應帶兵,不成氣候。除了沈充,王敦麾下大將寥寥無幾,很快就被郗鑒、溫峤搞定。

晉明帝贏了,他守住了江山。琅琊王氏也一樣沒事,王導還是丞相,王彬、王舒、王胡之等人在外帶兵,鎮守一方。

琅琊王氏實力依然雄厚,即便王敦沒了,家族受影響並不大。因爲,無論是晉明帝,還是其他門閥,都沒把握徹底將其打垮,缺乏底氣。

王敦兩次起兵,堂弟王導都是帶兵出征,他們都是爲了家族利益。王導成功了,堂兄中途病逝,各路勤王軍雲集金陵,支持晉明帝,但王家受影響不大。

0 阅读:3

敏敏聊汽車

簡介:專注汽車知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