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宋太宗的後裔,考中狀元,官至丞相,爲何卻被貶死?

縱橫五千年 2024-05-22 20:34:40

靖康之變後,徽欽二帝被擄到了北方,但並非所有皇室成員都成爲俘虜。宋高宗趙構雖然將皇位傳給了宋太祖的後裔趙昚(即宋孝宗),但宋太宗的後裔仍然活躍在南宋政壇之上。其中有一位人物就非常突出,他不僅考中狀元,還官至丞相。然而,此人的結局卻很淒慘,被貶到地方上暴病而死。那麽,這位南宋的宗室翹楚到底是誰呢?

一、平步青雲

此人名叫趙汝愚,字子直,是漢恭憲王趙元佐的七世孫。趙元佐是誰呢?我在之前的文章裏曾經多次提到這個人物,他是宋太宗趙光義的長子,宋真宗趙恒的同母兄長。不過,經過百余年的繁衍生息,趙宋皇室人數衆多,趙汝愚這一支並不怎麽顯赫,他的父親名叫趙善應,只做到了修武郎、江西兵馬都監這樣的職務。

趙汝愚胸懷大志,他經常說:“丈夫得汗青一幅紙,始不負此生。”雖然出身宗室,但趙汝愚卻憑借自身的努力考中了進士,並且是第一名,他先是擔任簽書甯國軍節度判官,接著“召試館職,除秘書省正字”。銳意恢複的宋孝宗即位後,趙汝愚“面陳自治之策”,受到了宋孝宗的賞識,官職不斷得到提升。

二、謀劃內禅

1191年,擔任敷文閣學士、知福州的趙汝愚被宋光宗召回臨安,出任吏部尚書。當時,宋光宗與已經退位的宋孝宗的關系非常緊張。按照常理,宋光宗應該每五天前往重華宮一次,去朝見父皇宋孝宗,但他卻“往往以傳旨免”。“至會慶節上壽,駕不出,冬至朝賀又不出”,搞得京城百姓人心惶惶。趙汝愚多次規勸,宋光宗才有所醒悟。

1194年,宋孝宗病死,可是在李皇後的挑撥下,宋光宗居然拒絕主持喪禮,這引起了朝臣們的不滿。此時的趙汝愚已經擔任知樞密院事,他與韓侂胄、殿帥郭杲等人謀劃,決定發動一場不流血的宮廷政變。趙汝愚先派韓侂胄入宮,向太皇太後彙報此事,接著又讓郭杲“以所部兵夜分衛南北內”。于是,在宋光宗不知情的情況下,他的兒子宋甯宗即位。

三、暴病而死

宋甯宗成爲皇帝後,“命汝愚兼權參知政事”。左丞相留正抵達臨安後,趙汝愚又被任命爲特進、右丞相,但他堅辭不受,“乃命以特進爲樞密使”。然而,在宋孝宗入葬問題上,留正與趙汝愚發生了爭執。頗有野心的韓侂胄趁機離間兩人之間的關系,“出正判建康,命汝愚爲光祿大夫、右丞相”。趙汝愚對此非常不滿,與韓侂胄産生了矛盾。

朱熹向趙汝愚建議,“當以厚賞酬勞,勿使(韓侂胄)預政”。但趙汝愚認爲韓侂胄容易對付,所以沒有留意。韓侂胄積極培植黨羽,孤立、瓦解趙汝愚。1195年,李沐攻擊趙汝愚“以同姓居相位,將不利于社稷,乞罷其政”。在韓侂胄黨羽的攻擊下,趙汝愚丟掉相位,遭到了貶谪。抵達衡州後,趙汝愚遭到了守臣錢鍪的欺壓,暴病而死,“天下聞而冤之”。

參考資料:1.《宋史》;2.《續資治通鑒》

1 阅读: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