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流水今日,明月前身”到“落花無言,人淡如菊”

書畫藝術之窗 2024-05-14 09:44:37

藝術中的淨化在二十四品中同樣能夠找到對應,而且是近乎完美的對應。具體來說便是二十四品中的第六品典雅對應著感性淨化,第七品洗煉對應著理性淨化。

先來看理性淨化,理性淨化就是求得真理性認識的過程,這樣的過程是一個區分的過程,也是一個“如礦出金,如鉛出銀,超心煉冶,絕愛缁磷。”的洗煉過程,可以說洗煉便是一種極致的區分,是一種准確、有效、細致的區分。而其中的“超心煉冶”講的又是洗煉的抽象性,也即其所得的不是關于事物表象的認識,甚至不是一般的科學知識,而是能夠認識到事物的內在真實(存在本體),也就是理性認識。

當這種理性認識積累提升到一定程度,便會如“空潭瀉春,古鏡照神。體素儲潔,乘月返真。”也就是精神會因對于世界真相的豁然通透而達到一種和諧無礙的狀態,所以理性認識不能包含一點雜質,否則真相便會變成虛假的幻影。“載瞻星氣,載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講的則是洗煉的時代性,一方面,真理本身要隨時代的發展而發展,另一方面,真理與現實的具體結合方式也要隨時代的發展而發展。則與之相應的理性淨化的內涵也並非一成不變,而應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

洗煉與理性淨化的關系相對明顯,典雅與感性淨化的關系則相對模糊,正如感性本身的模糊。但感性淨化比較直接,如“玉壺買春,賞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直指人的精神狀態也即靈魂的和諧。與理性淨化相關的和諧是一種不迷茫、不退轉的和諧,是一種求知的滿足;與感性淨化相關的和諧則是一種萬物得所,悠然自在的和諧,是一種情感的滿足。

不同的感性淨化活動亦有層次高低之分,一般性的娛樂活動爲第一層,而高雅的藝術欣賞爲第二層,如“白雲初晴,幽鳥相逐。眠琴綠陰,上有飛瀑。”最高的層次則是藝術創作,因爲藝術感悟凝結到一定程度便需要抒發出來,也即“落花無言,人淡如菊。書之歲華,其曰可讀。”“落花無言”故需人以代言,表面上是人來代言,實際上卻是靈魂在代言,靈魂表面上寫的是物象,其實寫的又是靈魂自身。

從“典雅”與“洗煉”兩品的前後關系也可以看出,理性淨化要以感性淨化爲基礎,而感性淨化要進一步上升爲理性淨化。實際上二者也是一種相互融合、相互促進而非截然對立的關系,感性更爲生動而理性更爲深刻,所以典雅一品的趨勢是感性自下而上欲上升爲理性。洗煉一品的趨勢則是理性自上而下欲與感性相結合。

注:本文根據大愚觀點整理

本文爲《東西方美學參證》系列文章之十五

【書畫中的典雅】超越機械的規範性才能得到內在自足的真典雅

【書畫中的洗煉】洗煉是理論性、實踐性、過程性和體系性的統一

1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