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淨化】相似與相反,哲學與美學中的適度和尺度問題

書畫藝術之窗 2024-04-26 11:02:53

相比于《斐多篇》,雖然在《智者篇》中柏拉圖對于區分式淨化的表述更爲系統、清晰和完整,但剛才有兩個柏拉圖簡單略過之處卻值得深入探討並會引出兩個重要的哲學、美學問題。

首先,柏拉圖將相似的事物分爲一類,認爲這一類沒必要詳細討論,又將好的和壞的事物分爲一類並將之作爲討論對象,但事物之間的相似與好壞並不是截然分開的。事實上,人們之所以會將好的和壞的事物混淆正是因爲這兩種事物的種種相似而非相異。這就像藝術中造假的赝品與真品相似,徐渭的書法與醜書相似,而藝術創作者與欣賞者水平的高低正體現在他們對于這些表面相似背後的真實差別的把握能力。柏拉圖前面所區分的真假快樂、勇敢、自制,也是因爲它們之間的相似才讓人難以分清。

當然,柏拉圖這裏所說的相似可能並不是在說表面相似,其所指的可能是兩種事物只有量上的差異而沒有本質的區別(所以沒有討論的價值)。即使如此,這種差異也往往並非是無關緊要的,因爲事物本身量上的微小變化卻可能會引起其所處的上層事物性質的巨大變化,比如相差僅有幾毫米的兩個長度是相似的,但在高技術零件的生産上卻是決不允許的。

因爲藝術是自由的,所以書畫中一根線條長短在法度之內的細微差別是影響不大的,但藝術又是要求恰到好處的,所以有時候線條長短的過與不及都會對藝術效果産生致命影響。所以這就引出了哲學、美學中適度和尺度的問題,關于這個問題後面還會作更爲詳細的論述。

注:本文根據大愚觀點整理

「大愚書論」從筆隨意轉到神遊造化,書法中的筆意

「二十四品新解」勁健之神化,天之所化爲天文,人之所化爲人文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