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前那個說出:“不是你撞的,幹嘛去扶”的法官,其實被冤枉了

平凡人生重複 2024-04-15 02:58:00

“大媽,我簡單的介紹一下我家裏的情況。這麽說吧,小偷到我家裏都是含著淚走的,逢年過節還要給我留下兩袋米呢,你明白嗎?”這是春晚小品《扶不扶》中的一段台詞。

原本是一次善意的舉動,卻要解釋這麽多,不免讓人難過。藝術來源于生活,小品播出後,網絡上反響強烈,許多人都想起了2006年的南京彭宇案。

作爲爭議極大的民事訴訟案,備受矚目。在開庭期間,王浩法官的一句“不是你撞的,幹嘛去扶。”更是讓中國百姓留下陰影。

彭宇案的經過如何?爲何會讓王浩說出這樣一番話?現如今距離案件審判已經18年了,爲何說我們冤枉王浩法官了?

善意之舉

2006年11月20日,彭宇乘坐83路公交車准備前往公司上班。正值早高峰,距離上班的時間已經過了30分鍾。眼看時間一點一滴的流逝,他十分焦急。彼時,共有兩輛83路公交車,抵達水西門廣場站。

彭宇乘坐的是第一輛,公交車進站前,他提前走到後門,爲下車做准備。在公交車門開的一瞬間,他連忙從車上跑下來。而原本在公交車站等待83路公交車的徐壽蘭,見到車進站。

提著保溫水瓶走向第二輛車,准備排隊上車。但是當她走到第一輛車的後門時,跌倒在地。彭宇剛剛走下車,看見前方一個老人家摔倒。沒有多做猶豫的他,伸手攙扶老人。

由于是上班時間,許多年輕人看見這一幕,紛紛投來關心的目光。看見老人已經接受了他人的幫助後,再次踏上前往公司的腳步。來往的老年人則圍在徐壽蘭身邊,隨時准備伸出援手。

同坐83路公交車的陳老先生,看見與自己年齡相仿的老人遇見困難。當即放下自己的事情,幫助對方,于是他和彭宇一起攙扶住徐壽蘭。

減輕負擔的彭宇說道:“阿姨,我看您受傷較重。我呼叫一輛救護車,將您送到醫院吧。”做完檢查後,醫生表示老人股骨頸骨折,由于老人的年紀較大,建議立即做人造股骨頭置換手術。

聽見醫生的話後,彭宇表示自己並不是老人的家屬,他已經通知徐壽蘭的家人了。大約半小時後,老人的兒女趕到醫院,看見母親躺在病床上,口中不斷地喊疼。

心疼的他們當即紅了眼眶,在手術通知書上簽字,坐在手術室門口等待結果。彭宇看見對方的兒女時,將目前的情況說明,匆忙離開醫院奔向公司。原本以爲做了“活雷鋒”而心情美妙的他,不知自己即將“大難臨頭”。

一日的工作結束,他拖著疲憊的身體,乘坐83路公交車回家。在上車前,他想起了受傷的老人。計劃著在休息日去醫院,探望一下對方。

還未等到周日,他便接到徐壽蘭兒女的電話。對方在電話中表示,老人被他撞倒,現在病情嚴重,現在向他索取醫療費。彭宇聽後十分不解,自己原本做了好事,對方不僅不領情,反而恩將仇報。自認無錯的他,沒有接受對方的要求。

對方見他不願意承擔費用,只能選擇報警,希望在警察的調節下,降低自家的損失。彭宇在公司上班時,接到警察局的電話,怒極的他向領導請假後,趕往公安局與對方理論。

“扶不扶”爭議

雙方向警察說明事情的經過,並且表明自己的立場與訴求。警察聽後,對雙方矛盾進行調解,可徐壽蘭的兒子堅持要賠償。而彭宇的態度也十分堅決,雙方的第一次調解不歡而散。

警局也十分重視此次事件,派遣警員前往雙方的家中了解情況,以及事件發生的經過,希望能夠在當事人的口中,了解到更多的信息,方便他們工作。彭宇也因爲此次事件,精神萎靡不振,工作也受到一定影響。

之後的一段時間內,多次的調解都沒有得到滿意的結果。徐壽蘭一家見此情形,向鼓樓區法院提出民事訴訟。彭宇收到法院的傳票後,十分氣悶。案件審理的過程中,媒體也注意到這個特殊的案件。

彭宇好心救助老人,對方卻反手將其告上法庭。此類標題層出不窮,網絡上對此件事的看法褒貶不一。輿論的影響讓法院的壓力驟然增加,審理案件的法官王浩也成爲了媒體關注的對象。

法院開庭後,旁聽的人衆多。彭宇說道:“我看見您摔倒,放下自己的工作,陪您去醫院直至家人到來,甚至幫助您墊付急救的費用,後續也未曾向您索回。我不奢求得到回報,可您不能倒打一耙啊。”

話畢,群衆席上的衆人也表示認同彭宇的話。隨著法槌的敲擊,法庭重新安靜了下來。雙方律師提交證據,並且請當時的證人陳老先生出庭。在作證的過程中,他表示自己是見證者,可卻沒有見到老人摔倒時的經過。

王浩法官整理了事件的經過以及現有的證據,案件的突破點便是徐壽蘭是否與彭宇相撞。可現如今唯一的證人也失去了作用,案件的審理陷入瓶頸。王浩只好與警方溝通,希望對方提供事件發生時,雙方在警局做的詢問筆錄。

但是警方卻不慎丟失了筆錄,缺失了直接證據的支撐,加之彭宇十分堅定自己沒有與徐壽蘭相撞,此種情況下,案件的審理停滯不前。

再次開庭,法院前早早聚集了旁聽的群衆,以及記者媒體。王浩見此暗下決心,一定要將事情真相查個水落石出,給予雙方一個公平的結果。開庭後,雙方再次根據案件展開討論。

伴隨著時間的推移,氣氛也愈加緊張。法官王浩見此情形,向彭宇問道:“按照被告的說法,您沒有與原告相撞。既然不是你撞的,幹嘛去扶原告呢?”此話一出,法庭嘩然一片。

不當言論的影響

法槌連續敲擊,法院才再一次重歸安靜。彭宇聽到法官的提問,只好回複到:“作爲中國人民,我自幼接受的教育讓我知曉幫助老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相信即使今日我沒有伸出援手,還會有千千萬萬的人民提供幫助。”

彭宇的發言贏得了在場衆人的認同,王浩聽後沒有說話,只是默默點了點頭,法院的審理繼續。中途休庭,王浩和同事商討案件審判。當他再次走到法官席面前,手中拿著審判結果。

隨後他面向衆人,宣布案件的最終結果:“本庭宣判,在本次事故當中原告與被告皆無過錯。依照公平原則,被告需要對原告的損失進行相應的補償。因此,判決被告人彭宇,賠付原告人徐壽蘭財産損失的40%,共計45876.6元。”

聽到判決,彭宇跌坐在椅子上。他渾渾噩噩的走出了法院門口,在台階上站立,擡頭望向天空。此時,衆多記者圍在他身邊,看著他失神的模樣,不斷地呼喚著他。

他雙眸含淚,哽咽著表示自己並沒有做錯事,爲何要受此無妄之災。記者看著泣不成聲的他,不斷地安慰著。反觀徐壽蘭滿面紅光的走出法院,在律師和家人的保護下,驅車離開。

代理律師則表示,他們對判決結果十分滿意,雖然比預期的金額要少。原本以爲此事已經落下帷幕,可彭宇對此不服,整理資料,准備進行上訴。在律師的幫助下,他于9月18日向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徐壽蘭與他再次在法庭相遇,彼時,雙方已經冷靜許多。在調解員的努力下,二人坐在一處商討解決方案。最終,在二審期間,雙方達成一致,並且簽訂了和解協議。

彭宇需要一次性賠付一萬元人民幣,並不允許在媒體上,發表對于本案的相關言論。彭宇撤回上訴的同時,不必執行鼓樓區法院的民事判決。至此,彭宇案徹底解決。

在本次案件中,影響最大的不是彭宇,而是法官王浩。他的一句話,讓他成爲衆多媒體和網友攻擊的對象。更多甚者表示,他的一句話,致使中國道德倒退二十年。

此後,老人摔倒究竟要不要扶,成爲了一個熱點話題。王浩也因爲他的一句不當言論,收到了處罰。離開了他熱愛的法官工作,去往鼓樓區鎮江路街道司法服務所工作。

有意思的是,在2012年,《瞭望新聞周刊》的一篇文章中,彭宇對著記者首次承認,自己當年確實撞到了徐壽蘭。只不過剛入社會,沒有能力賠付,怕擔負責任,最終開始撒謊。

與此同時,南京市委常委劉志偉,在接受媒體的采訪時,也指出彭宇的確與當事人發生碰撞。

時隔多年的真相,浮出水面。曾經我們認爲的正義之人彭宇,身上充滿了爭議。

當王浩得知真相時,他的心情如何?我們並不知曉,但是我們要知道,身在其位,應當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所造成的影響。尤其是自身的立場,對整個社會都有著指引作用。

結語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王浩的遭遇告誡我們,在社會上一定要謹言慎行,尤其是當自己的言論自由時,說出口的話要反複思索。

0 阅读:0

平凡人生重複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