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唯一一次向敵人低頭,6名戰俘換回英雄遺體,俄羅斯舉國動容

念由心生 2022-10-28 14:23:52

“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個有英雄卻不知敬重愛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藥的,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

這是郁達夫在紀念魯迅大會上說過的一句話,振聾發聩。毋庸置疑,中國是有英雄的,尤其是新中國,更是英雄們用鮮血換來的,而絕大多數中國人,也都對我們的英雄充滿敬意。今天要說的故事,跟中國無關,跟英雄有關,這個英雄,來自北方那個戰鬥民族——俄羅斯。

2016年,俄羅斯總統普京,那個向來以硬漢身份示人,曾登頂《福布斯》全球權勢榜的男人,做出了一個讓人“大跌眼鏡”的舉動。他選擇了跟恐怖組織ISIS談判,最終釋放了6名被俘恐怖分子,以及更多不爲人知的代價。

這件事後,世界不少知名媒體都刊登了這樣一句話:

“這大概是普京從政生涯裏,唯一一次願意低下頭來接受談判。”

普京之所以這麽做的目的,就是爲了換回一個俄羅斯英雄,一個年僅25歲的俄羅斯特種兵普羅霍連科的遺體。

亞曆山大·普羅霍連科

“那群畜生過來了,也許我熬不過去了,我現在彈藥已經很少,我還在阻擊他們!”

俄指揮部:返回掩體,等待空中支援,我們的人正在趕來,再撐一會……

“那群畜生已經沖上來了,我被包圍了,沖不出去……”

“我不想被他們羞辱,請讓我有尊嚴地死去……”

“再次請求空中火力覆蓋,請完成我最後的請求……”

“請告訴我的家人,我愛他們,請讓他們知道我是爲了自己的祖國戰鬥而死的。指揮官同志,請照顧我的家人並爲我報仇,永別了!戰友!”

上面這段對話,並非出自某一部戰爭電影或是文學作品中,而是俄羅斯特種兵普羅霍連科在犧牲前,跟指揮部的一段無線電通話。這一幕不是發生在二戰時期殘酷的蘇德戰場,而是發生在僅僅六年前的敘利亞。

普羅霍連科出生于俄羅斯一個軍人世家,他的兩個兄弟也都加入了軍隊。他本人從學校畢業後,就讀軍校,之後成爲俄軍某特種部隊一員。加入特種部隊後不久,普羅霍連科就跟戰友們一起,被派到了敘利亞戰場上。

普羅霍連科

敘利亞局勢對俄羅斯來說,極爲重要。2011年,受阿拉伯之春波及,敘利亞陷入一片混亂當中。在美國和歐洲的扶持下,反對派武裝向親俄羅斯的巴沙爾政府不斷發起挑戰,而極端組織IS也趁亂參戰。隨著戰事的推進,政府軍很快就頂不住了,敘利亞大片國土落入反對派和IS手中,巴沙爾政權岌岌可危。

敘利亞地處中東,毗鄰地中海,與土耳其、以色列、伊拉克等中東重要國家爲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保住巴沙爾政權,就意味著俄羅斯保住了在中東地區的一個重要落腳點,有利于俄羅斯擴大在中東和地中海地區的影響力,同時也確保了土耳其海峽的暢通。

因此,面對巴沙爾的求救,普京果斷做出決定,出兵敘利亞。普羅霍連科和他的戰友們面對國家的號召,毅然踏上戰場。

此時的普羅霍連科剛剛結婚不久,他漂亮的新婚妻子葉卡捷琳娜已經懷有身孕。爲了不讓妻子擔心,普羅霍連科稱自己只是去高加索地區執行常規任務,很快就會回來,和她共享爲人父母的喜悅。

普羅霍連科跟妻子葉卡捷琳娜

2016年3月中旬,普羅霍連科參與了收複戰略重鎮巴爾米拉的戰鬥,作爲一名特種兵中尉,他接到的任務是空襲目標引導。

所謂引導,就是從地面摸清ISIS武裝分子的具體位置,給轟炸機提供精確指引。這樣的任務,當然是極其危險的,普羅霍連科輕裝上陣,在敵占區搜索偵查了整整一周時間,終于在塔德莫爾村附近發現了武裝分子的巢穴。

但就在普羅霍連科將位置信息傳給指揮部,准備隱蔽起來等待空襲部隊時,他被敵人發現了。就在ISIS武裝分子眼看著要將他包圍時,普羅霍連科用無線電跟指揮部聯系,留下了上面那段催人淚下的對話。

在普羅霍連科的堅持下,指揮人員下達了轟炸的命令。俄羅斯戰機僅用幾分鍾時間,就端掉了敵人在附近的老巢。

普羅霍連科的生命,也定格在了25歲。葉卡捷琳娜仍在普羅霍連科的老家,俄羅斯奧倫堡,熱切地盼望著丈夫的歸來。

有人說,在戰爭年代,軍人隨時面對生死考驗,今天不知是否有明天。和平年代,還有人敢于像這些英雄一樣獻身嗎?相信普羅霍連科的選擇,已經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普羅霍連科

普羅霍連科的事迹很快傳回國內,無數俄羅斯民衆爲年輕的英雄落淚。他們希望普羅霍連科的遺體能早日運回國內,以英雄的身份安葬。然而,普羅霍連科的遺體,卻落在了ISIS的恐怖分子手中。

能否從恐怖分子手中奪回普羅霍連科的遺體,完全取決于一個人的決定。

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普京

“原諒他們是上帝的事情,我們的事情,就是送他們去見上帝。在機場抓到恐怖分子,就在機場槍斃。在廁所抓到,就溺死在馬桶裏!”

“俄羅斯絕不會同恐怖分子談判,任何一個有尊嚴的國家都不會這樣做!”

上面兩段話,均出自俄羅斯總統普京之口,向來強硬的他在面對恐怖分子時,絕無妥協的余地。

2002年10月23日,40多名車臣綁匪闖入一座位于莫斯科東南區的莫斯科軸承廠文化宮大樓劇院,脅持文化宮內的850多名人質,要求俄羅斯軍隊撤出車臣。

普京聞訊後立即取消了出訪計劃,連夜召集安全局、內務部、警察、軍隊等部門商討解決辦法。出于對人質安全考慮,與會人員都傾向于和恐怖分子談判,但普京不贊成這麽做。他發表聲明說,這次人質危機是“外國恐怖組織中心策劃的”。他命令特種部隊“准備解救人質,同時最大限度地保障人質的安全”。

在經曆了四天的僵持後,普京下令特種部隊阿爾法小組,聯合軍警采取行動,使用一種叫“迷魂氣”的化學氣體麻醉了在場所有人後,強攻解救人質。最終,40名恐怖分子被當場擊斃,但同時也有129名人質死亡。

在這次的人質事件中,普京不僅要面對恐怖分子的威脅,還要承受國內各反對派和社會民衆的責難,但他依然“用其殺伐果斷的硬派作風,給全世界反恐上了一課!”

莫斯科人質事件中的俄羅斯特種兵

此後,俄羅斯社會輿論研究中心,也進行過一次全俄民衆的調查。調查顯示:85%的俄羅斯人,是支持普京在莫斯科人質危機時采取的行動的。

兩年後,車臣分離主義武裝分子卷土重來,在俄羅斯南部北奧塞梯共和國別斯蘭市第一中學制造的一起劫持學生、教師和家長作爲人質的恐怖活動。

在這次解救人質的行動中,普京依然沒有給恐怖分子留任何余地,最終擊斃31名恐怖分子,但也有超過300名人質在事件中身亡。盡管事後俄羅斯國內有人指責營救現場過于混亂,死傷的人質過多,但大多數俄羅斯民衆都對政府的行動表示理解,把造成這場災難的主要責任歸咎于恐怖分子的殘暴。

普京對恐怖分子的強硬態度,不僅得到了俄羅斯民衆的絕對支持,甚至連時任美國總統小布什,都公開表示支持普京政府打擊恐怖主義的行動。

當普羅霍連科犧牲的消息傳到克裏姆林宮時,大家都認爲普京必然會下令對ISIS武裝發起新一輪大規模的攻擊,爲英雄報仇。那樣做,符合普京的硬漢風格,也必定會讓他贏得國內民衆的支持。但普京此時的態度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交易

“可以和恐怖分子談判,不惜代價也要把普羅霍連科遺體帶回來。”

普京聽完國防部官員的彙報後,低頭沉默了片刻,然後擡起頭斬釘截鐵地對國防部官員說出了這樣一句話。聲音不高,卻足以震撼在場的所有人,他們的總統,爲了俄羅斯年輕的英雄,做出了此前從未做過的選擇。

在普京總統授意下,俄羅斯國防部找到與ISIS武裝有聯系的敘利亞庫爾德人民軍,讓他們協助要回普羅霍連科的遺體。

庫爾德人方面一位參與談判的匿名人士透漏:“爲與IS開啓談判,我們成立了專門小組。IS就歸還俄軍官遺體提出了多項要求……談判非常艱難,討價還價持續了整整一個月。”

最終,俄羅斯釋放了6名IS戰俘,換回了普羅霍連科的遺體。而直接參與談判的相關人士表示不方便透漏更多交換細節,但“IS得到的遠遠更多”。至于,IS到底還提出了其它什麽物質上的條件,外界就不得而知了。

4月29日,當普羅霍連科的遺體終于抵達莫斯科的時候,普京終于松了口氣,終究是讓英雄回家了。

俄羅斯國防部爲普羅霍連科舉行了隆重的告別儀式,國防部長紹伊古大將、副部長班可夫、都米恩及其他軍方要員、普羅霍連科的家人與部隊戰友一起出席了告別儀式。普京也在第一時間接見了普羅霍連科的家人,追授普羅霍連科“俄羅斯英雄”稱號,頒發了“金星勳章”。這是俄羅斯聯邦授予公民最高級別的榮譽,代表著無上的光榮。

普羅霍連科遺體運回俄羅斯

英雄

收複巴爾米拉鎮的戰鬥在普羅霍連科犧牲後以勝利告終,5月份來自俄羅斯聖彼得堡的音樂家們選擇在這裏舉辦了一場音樂會,專門紀念爲這座城市而犧牲的普羅霍連科。

在普羅霍連科的家鄉奧倫堡,人們將一所街道命名爲“普羅霍連科大街”,普羅霍連科以前上過的學校也更名爲“普羅霍連科中學”……

接回普羅霍連科的遺體後,普京沒有忘記英雄臨終前“爲我報仇”的呼喊。

此後,俄羅斯持續向敘利亞投入戰機、兵力,不遺余力、以幾乎不計成本的狀態,向IS組織發起一次次進攻。

在敘利亞反恐的戰場上,俄羅斯湧現的英雄又何止是一個普羅霍連科。

“爲了兄弟們!”

這是34歲的俄羅斯空軍少校羅曼·菲利波夫生前的最後一句話。隨後,他引爆了手榴彈,決定與團團包圍過來的敘利亞武裝分子同歸于盡。

這位飛行員甯死不降的畫面在網上流傳,全球網民爲之動容。許多俄羅斯網友評論說,這名飛行員是真正的英雄,他代表了俄羅斯軍人的氣節。

菲利波夫犧牲當日,克裏姆林宮立刻發話,作爲對擊落蘇-25事件的回應,俄羅斯爲消滅恐怖分子氣焰采取了果斷行動。

軍事學者宋忠平在接受參考消息網采訪時表示,這些俄羅斯軍人的壯烈犧牲,這些裝備的損失,體現出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脊梁。

普羅霍連科的事迹傳到中國後,我們將他稱爲“俄版王成”。他的事迹讓我們很容易聯想到,《英雄兒女》中高喊“爲了勝利,向我開炮”的王成。王成是抗美援朝戰爭中經典的英雄形象,也是衆多在朝鮮戰場上犧牲的志願軍英雄的縮影。在王成身上,我們能看到于樹昌,王萬成,楊根思,趙先有等烈士的身影,正是這些英雄在異國他鄉抛灑熱血,才換得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

在西方,普羅霍連科更多被稱爲“俄版蘭博”。蘭博代表了幾代美國人所標榜的形象,打不死,頑強不屈,爲了目標奮勇向前,這些高大威猛的經典形象迎合了美國人的欣賞口味。但相比之下,終究還是少了幾分“有血有肉”的英雄本色。戰爭總歸是要死人的,而正是那一種“爲國犧牲”的氣概,才更彰顯英雄的本色。

俄羅斯非常注重英雄主義。俄羅斯最高榮譽“俄羅斯英雄”就是最好的佐證,每逢英雄紀念日小孩子們都會自發捧著英雄先烈的照片去集會,因爲在小孩子心裏這是一種榮譽。在2014年俄羅斯“勝利節”上,普京曾擲地有聲地說過一句話:“俄羅斯將永遠珍惜戰爭記憶,俄羅斯永遠不允許背叛英雄!”

中國也不會忘記我們的英雄。從2014年至2021年連續8年,已有八批共825位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的遺骸回到祖國。

1 阅读:317
评论列表
  • 2022-10-28 22:07

    現在幾十萬士兵遺體也換不到他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