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勒泰》出征法國,四位媒體人說起國産迷你劇有些收不住…

影視獨舌 2024-03-17 12:49:46

日前,第七屆戛納電視劇節公布入圍名單,愛奇藝自制劇《我的阿勒泰》入圍最佳長劇集競賽單元,成爲首部入圍戛納電視劇節主競賽的華語劇集。

《我的阿勒泰》將于法國當地時間4月7日在戛納進行全球首次展映,並與其他7部來自全球的劇集角逐5個主要獎項。

代表中國去角逐國際大獎是一件好事,也是近期劇集行業讓人振奮的消息。四位入行時間不一、關注重點有別的媒體人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周黎明(雙語作家,國際知名影評人)

愛奇藝讓國産迷你劇升了段位

曾幾何時,國産劇的篇幅動辄大幾十集,仿佛數量等同于質量。其實,十集的迷你劇即便在影視工業更爲發達的西方,也曾屬于偶一爲之、定位高端的精品。迷你劇有著從容的敘事,但影像水准往往對標電影。去年看到愛奇藝自制劇《平原上的摩西》時,便驚歎于它那高級的鏡頭語言。在短視頻一分鍾一個梗的年代,該劇居然把每個鏡頭都設計得韻味無窮,實在出人意料,難怪它入圍了第7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劇集單元。去年是中國劇集的豐收年,該劇一直占據我心目中的前三。

《無證之罪》是愛奇藝打造的第一部12集短劇。我初次接觸到愛奇藝的劇集,是12集的《隱秘的角落》。口碑之好,無需贅言,反正我擔任BBC百大21世紀劇集的評委時,我十票中的一票就投給了它。

這些作品能傲然立足世界劇集之林,跟咱們國家流媒體平台的助推密不可分。傳統電視劇被認爲主要服務于年齡較長的基層群體,定位接近西方的肥皂劇,而這些由流媒體打造的精品迷你劇,有著更爲明顯的時代屬性,更符合年輕人的審美,也更容易跨出國門,走向世界。李娟的《我的阿勒泰》是一部散文集,以動人的細節見長,閱讀時讓我聯想到隽永的沈從文作品。敢于把這部文學性極強的作品拍成8集的劇,其野心和難度足以令人佩服。

如今,該劇入圍了第7屆戛納電視劇節,就更讓人期待了。迷你劇無需耗費你大量時間去追劇,但優秀的迷你劇值得你細細品味。

李星文(媒體人,劇評人)

《我的阿勒泰》接續了中篇電視劇的優良傳統

《我的阿勒泰》是一部迷你劇,全長8集,每集45分鍾。迷你劇是一種世界範圍內流行的篇幅,但在中國當下的劇集市場中是少數派。迷你劇也曾經盛行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中國,只不過那會兒叫中篇電視劇。

雖然沒有嚴格的限定,迷你劇集數通常多于3集,少于10集,適合講一個緊張曲折的單線故事,或者一段沉浸深邃的心靈史。毫無疑問,前兩年大熱的《切爾諾貝利》屬于前者,而《我的阿勒泰》屬于後者。

中國電視劇發轫于單本劇,上下集加起來是一個電影的長度。最初的從業者也有一半是從電影人轉行而來。後來就越拍越長,短篇、中篇、長篇一起上。再後來只拍長的,動辄五十集起,中篇劇和短篇劇消失了。

這幾年,管理部門提倡去水分,拍短劇。視頻網站兵分兩路積極響應:一路是以迷霧劇場爲陣地的12集懸疑劇,格式和類型相對統一,已經打造出短劇的經典範式;另一路以《平原上的摩西》和《我的阿勒泰》爲代表,集數在5到10集之間,每集時長可以劃一,也可以參差,敘事更舒緩,生活信息融入更多。

中國電視劇從來不是只有強敘事一種模板,散文化的劇目從未斷絕:早年間有改編自艾蕪小說的《南行記》,中間有萬方編劇的《空鏡子》,現在又有了《我的阿勒泰》。

講故事是劇集的天職,但世界上並非只有一種故事可講。《平原上的摩西》裏有雙雪濤小說的東北內核,也有導演張大磊故鄉呼和浩特的城市秘史。《我的阿勒泰》裏有作家李娟的北疆紀事,也有導演滕叢叢的細膩心事。

愛奇藝劇集始終注意風格多元和賽道拓展。這兩部劇走的也是相同的“牆外開花牆內香”的路子。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平原上的摩西》已然在國內外兩線證明了自己的價值,期待《我的阿勒泰》載譽歸來,早日上線。

卞芸璐(劇評人,高校教師)

平台托底,對話世界

如何與世界標准有效“對話”,一直是中國劇集“出海”和沖擊國際一流獎項的關鍵問題。

讓世界觀衆對我們想講的中國故事,都能聽得懂、感興趣,是公認路徑。但“對話”就會産生試錯成本。有強大的産業機制作爲後盾,也就是說,行業有人願意發掘、支持藝術家們去不斷“試錯”,有效路徑才可能被探索和建立起來。

新近入圍第7屆戛納電視劇節長劇集競賽單元的《我的阿勒泰》,是這種路徑的體現。

《我的阿勒泰》講的是紮根中國遼闊土地,深入牧民生活日常的靈動故事。但在阿勒泰壯麗雪山、澄澈湖泊和如茵牧場的映襯下,少男、少女的成長心事,淳樸母親的樂觀通達,又獲得了超越語言的感染力。與《我的阿勒泰》類似的,還有此前在柏林國際電影節嶄露頭角的《平原上的摩西》。

像這些風格化極強的迷你劇能夠問世,並走上世界舞台,離不開流媒體産業生態的保障。

這兩部劇都由愛奇藝出品,並由其旗下自制工作室主導。在國産劇中,6集體量、高語境敘事的作品,並不在商業價值最大化的賽道上。這兩部劇之所以能尋得生存空間,並進一步嘗試與世界標准“對話”,受惠于平台對藝術家風格化創作的包容和鼓勵,也得益于流媒體內容運營對目標受衆的精准觸達。同時,長視頻在平台“出海”和劇集全球流通中積累的經驗,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平台托底,有才華的藝術家們有了可持續創作的底氣,我們與世界標准才能持續有效地“對話”。

林沛(戲劇與影視學在讀博士,資深媒體人)

這是愛奇藝做的,你不知道吧?

早年間,奈飛剛開始搞自制的時候,“你所不知道的奈飛出品”滿天飛。如今形勢有變,“這是愛奇藝做的,你不知道吧”。

《平原上的摩西》走進柏林,又走進東京。《我的阿勒泰》是在這之間開機的,同樣是愛奇藝燦然工作室,同樣是文學改編,所以當該劇得以走向戛納,我的第一反應是合乎情理,而非出乎意料。

文學難改,散文集難度加倍。好的文學改編是孤品,這在愛奇藝身上已經反複印證了。讓我深有感慨的是愛奇藝的心態,一直以來在追求藝術表達上有股子“不屑”。認真地做事,松弛地等待,從來不想“始于極限”,因爲一直在定義極限。這和《我的阿勒泰》作者李娟有點相似,屬于老天爺賞飯的類型。

“我在山頂上慢慢地走,高處總是風很大,吹得渾身空空蕩蕩。世界這麽大……但有時又會想到一些大于世界的事情,便忍不住落淚。”那些“像你像他像那野草野花,絕望著、渴望著、亦哭亦笑著平凡著”的情感,是人類共通的。《平原上的摩西》曾被贊爲“愛奇藝的《羅馬》”,《我的阿勒泰》亦值得更大的國際舞台。

話說回來,自愛奇藝決議開辟“第二增長曲線”,國際總部也設到新加坡以來,“你所不知道的愛奇藝出品”越來越多。由愛奇藝出品的各類在地化自制內容將有更多資本,而去戛納、去柏林,去威尼斯或奧斯卡,都只是更頻繁地走出去、走回來的其中一組步伐。

愛奇藝向來被稱“中國版奈飛”。而據稱,憑借《鱿魚遊戲》《後翼棄兵》等成功的國際內容策略,就在我們的近鄰韓國,奈飛的市場份額已經超越了排位二、三的流媒體的總和。

【文/周黎明,李星文,卞芸璐,林沛】

0 阅读:6

影視獨舌

簡介:此用戶有點懶,還沒有正式介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