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後徐帥很少做決策,82年他卻連續兩次“拍板”,軍民好評如潮

近現代史源 2024-05-07 01:30:50

開國元帥裏面,徐向前排名第八,他更是紅四方面軍唯一的元帥代表,在軍民之中享有盛譽。不過徐帥的“低調”也是出名的,建國之後很少參與軍政決策,似乎是主動把中央舞台給讓了出來。徐向前是絕頂聰明之人,軍事素養堪稱我軍將帥翹楚;他不往前站,是有具體原因的。

從某些角度講,四方面軍不比中央紅軍,而徐帥指揮紅四方面軍時,該部兵力一度超過中央紅軍,規模和實力都非常強。但四方面軍本身不是“朱毛”紅軍脈絡,再加上張國焘長征時犯下重大錯誤,導致這一體系的將帥日後多有顧慮。其中徐總指揮尤爲明顯,他在草地分兵後曾婉拒過毛主席,決定南下去跟老部隊會合進攻四川,這是徐帥一生深感遺憾的“錯誤”。

徐向前在紅軍時吃過張國焘的虧,愛妻程訓宣慘遭毒手,他本人也處境微妙。徐帥深知政治鬥爭的殘酷性,所以在順境時也不太愛“出頭”。除此之外,西路軍的重大損失,也令徐向前自責不已,此後便很少指揮大規模戰役軍團了。盡管毛主席欽點他擔任新中國第一任全軍總參謀長,但徐向前“半病半休”,一直到1954年卸任也沒上幾天班,期間由聶榮臻實際負責總參運轉。就是這樣一位低調的開國元帥,1982年卻連做兩項重大決策,軍民拍手稱快,怎麽回事呢?

這一年,軍委副主席徐向前連續在中央會議上提出:停止大小三線的國防工程,逐步取消民兵組織。也許有的讀者,不清楚這兩項決策的背景。五十年代後期中蘇關系急轉直下,到1969年珍寶島沖突時,雙方爆發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已經不小。蘇聯的常規軍力與核力量,當時都明顯強于中國。爲了有效應對危局,中央決定開展大小三線建設,在全國範圍持續修築防禦工事,並不斷擴張民兵組織,這是國防和自衛需要。

作用是明顯的,中蘇之間始終未爆發真正意義上的大戰,這與我國的積極防禦措施有很大關系。不過世界格局和各國的發展,也處在變化過程中。時至今日,仍能看到大量人防商場或山裏的舊防空洞,都是那些年的産物。六十年代我國民兵數量常年維持在2億人以上,那時全國總人口才不到8億;而連年修建防禦工事,同樣占據寶貴的國土資源和勞動力,如果這些資源得到解放,將對社會經濟發展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徐帥非常支持改革開放事業。八十年代初,他感到繼續維持這兩項工程沒有太大必要,應該解放和發展生産力。他專門找來楊得志、張震兩位將軍,請他們認真評估中蘇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分析結果如徐帥所料,國力逐漸走低的蘇聯,已經很難威脅到我國的領土和主權,情況跟二十年前有了很大變化。事實上,幾年後的1985年,戈爾巴喬夫就主動訪華了,這是改善兩國關系的明確信號。

有了研究結果,徐帥底氣很足,才在1982年的中央會議上明確提出,停止這兩項消耗民力的工程,騰出手來支持經濟建設。其實相似的問題,其他人也不是沒發現,但敢于公開提出來的,卻是德高望重的徐向前元帥。到了80年代,健在的元帥已經不多,徐向前的話語權越來越重,也基本沒了此前的顧慮。老帥看似低調謹慎,其實一直關心著國家建設與發展,在關鍵時刻敢于提意見、做決定。而徐帥的判斷,得到了小平同志等主要領導人的支持,這項決策對于推進改革開放起到了深遠影響,大大改善民衆生活水平。

“史源曆史專欄”由中國近現代史作家運營,專注于黨史、軍史、戰史研究,以專業視角爲您還原曆史全貌,帶來精彩曆史細節。歡迎關注以獲得更多精彩文史內容。作者期待您寶貴的意見建議。本文全網同步,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4 阅读: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