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明有實力,爲何要等到2030年登月?其實這是對美國的陽謀

未央史默事 2024-05-15 09:33:11

前言

5月3日,隨著嫦娥六號的成功發射,我國的航天實力再次令全球刮目相看!

在此前,中國便對外聲稱將在2030年正式實施登月的計劃,各種表現都表明,中國已經具備了登月的實力。

可是,中國爲何要到 2030 年才登月呢?其實這是對美國的陽謀!

中國登月的實力

人類對月球的夢想,源遠流長,自從1969年阿姆斯特朗成爲第一個踏足月球表面的人類以來,探索太空、征服月球就成爲無數人孜孜以求的夙願。

然而,月球之旅並非易事,這需要航天國家持之以恒的堅持和毅力。

作爲航天大國,中國對于登陸月球的決心從未動搖,早在新世紀伊始,中國就明確提出"繞、落、回"的三步走探月戰略,循序漸進、步步爲營。

2007年10月24日,一枚碩大的箭矢騰空而起,載著人類對月球的憧憬和期待,這就是嫦娥一號探測器。

經過艱辛的飛行,它最終圓滿實現了中國首次繞月飛行的曆史性飛躍,爲航天員將來的月球之旅探路先鋒。

三年後,嫦娥二號乘風而來,不僅高清影像拍攝了月球表面的衛星地形,更圓滿完成了月球背面的首次拍攝,爲後續月球探測選擇了最佳著陸區。

2013年,嫦娥三號攜帶著國人的無限期待化作一輪明月,第一次在月球虹灣地區完成了軟著陸,祖國的探月夢由此邁出堅實的一步。

緊接著,玉兔號巡視車自主馭駛在銀白的月面,爲人類首次近距離探索和實地取樣奠定了基礎。

轉眼又是幾年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地月往返"的航天征程中實現了極爲關鍵的突破,不僅使中國成爲繼美國和俄羅斯之後,第三個實現月球采樣返回的國家,更重要的是完全掌握了采樣和安全返回的核心技術。

以一系列無人探月任務爲基礎,中國人終于迎來了浴火重生的機遇。

2023年5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官員正式向世界宣布,將在2030年前實現中國航天員首次登陸月球。

這個莊嚴的承諾,昭示著中國正准備重新開啓航天新紀元。

面對人類重返月球的最高梯隊,中國科學家正緊鑼密鼓地推動著"奔月工程"的系列攻關。

新一代長征十號運載火箭目前已經研制成功,作爲中國首款可有效執行載人登月任務的大型運載火箭,其推力高達130余噸,奔月軌道運載能力將達到27噸,是目前長征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3倍。

同時,全新的載人飛船、登陸器和返回器等關鍵系統也在如火如荼地研制當中。

按照國家航天局的總體規劃,中國載人登月項目將最終實現"登陸、巡視、采樣、科研、返回"等多重目標,並將在月球表面進行爲期數周的科學考察活動。

這不僅有望實現航天員的首次月球留宿,更將在探索月球的火山活動、岩石成分、形成曆史等多個領域取得突破性的科研成果。

未來,中國與俄羅斯等國家更將攜手在月球表面和軌道建立永久性科學實驗站,爲航天員長期駐紮月球奠定基礎,開展深入詳細的科研活動。

可以預見,那個時候月球將成爲人類探索和實驗的重要場所,成爲開啓宇宙新紀元的第一步。

不過,對于我國2030年才進行登月的事情感到不解。

到2030年登月的原因

其實登月夢想,向來不是易事,作爲人類航天事業最高階目標之一,實現載人登月需要攻克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技術難關,同時還要承擔巨大的財力和人力投入。

對中國而言,這既是一次重大的機遇,也是一個艱巨的挑戰。

毫無疑問,載人登月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其中涉及諸多先進技術和裝備的研發。

包括新一代運載火箭、載人航天飛船、月面著陸器等在內,這些都是中國航天人需要自主攻克的重大課題。

從概念設計到工程實現,無不需要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努力。

與此同時,中國科學家還需要對整個登月過程進行精細的成本測算,合理評估資金需求並制定有效預算。

僅就預算規模而言,就不會比60年前的阿波羅計劃少多少,而這筆巨資的投入,無疑將持續多年,對中國的財力將是一個巨大考驗。

更爲關鍵的是,登月所面臨的安全隱患堪稱空前,無論是高風險的發射、飛行、著陸,還是極端惡劣的月球環境,都將給航天員的生命安全帶來極大威脅。

爲確保萬無一失,航天員不僅需要接受長期模擬訓練,中國還必須建立完善的航天救援保障機制。

而且,登月計劃並非中國航天事業的唯一目標,在有限的資源下,如何合理安排登月的優先級、階段性部署,並與其他重大工程統籌兼顧,需要高瞻遠矚的全局觀。

對美國的陽謀

自從登月熱潮重新被點燃,美國和中國這兩個太空強國就難免步步緊逼、暗自較量。

尤其是在2021年美國政府釋放消息,計劃在2025至2026年重新派遣宇航員登陸月球之後,這種角力便愈演愈烈。

不過,在很多航天專家看來,美國這個野心勃勃的計劃實際上存在諸多困難和隱憂,很可能難以如期實現。

首先是關鍵技術積澱和人才短缺的難題,時至今日,美國已很難像60年前阿波羅計劃那樣彙聚大量優秀航天人才,許多關鍵工業能力也已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無可挽回地流失。

更爲嚴峻的是,新一代載人航天器的研制進展顯然滯後于原計劃,截至目前大量重要系統仍處于概念設計階段。

與之相反,中國從未掩飾自己重返月球的決心和雄心,作爲這場太空競賽的後來者,中國一直謹守"探、登、駐"的整體部署,循序漸進、步步爲營。

早在美國揚言再赴月球之前,中國就已完成月球采樣返回等人類首次突破,並正醞釀新一輪更爲深入的月球探測。

那麽,美國爲何還要魯莽地拋出2025年重返月球的豪言壯語?

很多業內人士認爲,這與其說是出于科學考慮,不如說更多是政治和軍事上的需求。

一方面是爲了彰顯國力,以此凸顯美國在太空領域的領先地位;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對付中俄的需要,力圖在太空維護美國的戰略優勢。

然而,這種虎頭蛇尾的作法,很可能會讓美國重蹈蘇聯的覆轍,當年蘇聯爲了在太空領域趕超美國,不惜投入大量資源,也因此加速了國力的衰竭。

眼下的美國正處于財政赤字高企的狀態,貿然重啓載人登月工程恐怕無異于強弩之末,難免引火燒身。

相比之下,中國的行動看似緩慢,實則大有深意,一方面,中國有著清晰的月球探測計劃,以這次登月爲起點,之後將開展駐留月球等一系列富有前景的工程,旨在長期利用月球資源。

與美國的虛火一炮不同,中國是將登月規劃成爲持久的、可持續發展的航天工程。

另一方面,中國之所以對月球情有獨鍾,也正是出于戰略上的長遠考量,月球不僅是開拓深空的跳板,更可能成爲制約地球運行的一個重要戰略高地。

一旦將來在月球上部署武器,將足以主宰地球運行。中國此番雖未說破,卻未雨綢缪,密切關注月球事務。

因此,中國並不太介怍美國口出狂言,似乎也並不太過于焦心美國是否真能實現登月夢想。不管怎樣,中國都占據著主動權。

結語

一旦美國一意孤行,疲于奔命,勢必會被消耗殆盡;但即便美國半途而廢,中國也將慢工出細活,按兵未動,最終主導月球事務的發展。

只可惜,美國政客和狹隘的民粹主義者恐怕還沒有意識到,在這場遊戲中,中國才是最終的贏家。

參考文獻

金台資訊——2024-04-25《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月》

中國經濟網——2024-04-29《給月球“定時間”,美國有何考量》

8 阅读:1996
评论列表
  • 2024-05-15 20:11

    中國版星球大戰計劃

  • 2024-05-15 18:10

    月球價值低,登月純屬炫技根本不急。如果月球像哥侖布發現的新大陸1樣,那麽現在地球🌐人都在討論月球衰敗[靜靜吃瓜]

    老牛 回覆:
    裏面有戰略資源,可以做登陸火星的練習,而且要突破距離量子通信、突破火星大推力重力枷鎖,做前面的熱身,這些一到成型,登錄任何星球都不是問題、接下來就是采集資源。
  • hr 1
    2024-05-17 10:17

    2030年載人登月,2040年建成廣寒宮,2050年建成桂花酒店,2060年建成月球航天基地

  • 2024-05-17 17:48

    阿三可以立即登月

未央史默事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