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憤怒:國家已經亂成一鍋粥,你卻整天想著到處買房置地

文史磚家 2024-05-13 16:42:39

文|格瓦拉同志

漢獻帝建安六年(201年)至建安十三年(208年)的某一天,荊州首府襄陽城內,依附于州牧劉表的“枭雄”劉備一改往日的沉默寡言、喜怒不形于色,竟然在由東道主劉表主持、賓客雲集的宴會上大動肝火,將一個名叫許汜的大名士罵得狗血淋頭。劉備之所以如此“失態”,源于許汜對陳登的評價讓他非常不滿。

劉備一向沉默寡言,喜怒不形于色

許汜在漢末三國的曆史中並非著名人物,從現有的史料可知,他是漢末襄陽人,曾在時任兖州牧曹操的手下擔任從事中郎,後與同僚陳宮、張邈等人背叛曹操而迎逢呂布入主兖州。等到呂布敗亡後,許汜因爲擔心會遭到曹操的追殺,遂逃奔老家並依附于荊州牧劉表。此後,除了跟劉備之間那場激烈的談話外,許汜再未出現于曆史記載當中,宛若“人間蒸發”一般。

跟名氣不大的許汜不同,陳登則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

陳登,字元龍,漢末下邳國淮浦縣(治所在今江蘇省漣水縣西)人,出身于官宦之家,祖父陳亹(音同偉)官至廣陵太守,伯祖父陳球官至太尉,父親陳珪官至沛國相。陳登自幼智謀過人、志向遠大,成年後通過舉孝廉的途徑入仕,侍奉徐州牧陶謙多年,曆任東陽縣長、典農校尉,在任期間頗有政績。陶謙病重期間,陳登勸說他將州牧一職讓與劉備,並在劉備主政徐州期間,對他傾力支持。

陳登

然而陳登在侍奉劉備期間,發覺此人見識短淺、難堪大任,于是便有了改換門庭的打算。等到曹操消滅呂布、占據徐州後(198年),陳登就此歸附曹操。此後3年間,陳登以廣陵太守的身份爲曹操效力,不僅接連擊敗孫策、孫權兄弟的進犯,而且還獻上攻略江東的計劃,可惜沒有被曹操采納。建安六年(201年),陳登轉任東郡太守,但不久便因病去世,終年才39歲。

陳登去世後,孫權在江東的勢力果然壯大,日益成爲曹操的重大威脅。對此,曹操經常喟然長歎,悔恨自己不早用陳登的計策,以至于鑄成大錯。同樣感到後悔的,還有陳登的舊主劉備。劉備曾稱贊陳登有“文武膽志,當求之于古耳,造次難得比也”(見《三國志·卷七》),但他最終卻沒有用好陳登,以至于錯失一位能臣良將,直至多年後依然爲此深感懊悔。

陳登死後,曹操懊悔沒有采納他攻略江東的計劃

劉備既然如此看重陳登,自然不能容忍旁人對他的诋毀,許汜當著劉備的面給陳登“打差評”,自然就是找罵之舉。按照《三國志》的記載,在這場充滿火藥味的對話中,許汜對陳登口出怨言,稱後者傲慢自大,毫無君子之風。原來,許汜當年拜訪陳登時,陳登對他愛答不理。不僅如此,陳登在休息時竟然自己睡大床,而讓許汜睡小床,毫不講待客之道,簡直是無禮至極。

面對許汜的抱怨,劉備嚴重不認可,稱當今天下大亂、生靈塗炭,許汜有“國士”之稱,天下都希望他這種人能出來拯焚救溺、匡救時弊。可是此君心中想的、嘴裏談的,都是有關求購良田、美宅的話題,自然會讓陳登等正人君子厭棄反感,不理他、怠慢他完全在情理之中。劉備最後說,陳登對許汜其實還算客氣,如果是他,定會自己睡在百尺樓上,讓許汜睡地板,怎麽會只有大小床之分呢?

劉備怒斥徐汜

“備曰:君有國士之名,今天下大亂,帝主失所,望君憂國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問舍,言無可采,是元龍所諱也,何緣當與君語?如小人,欲臥百尺樓上,臥君於地,何但上下床之間邪?”《三國志·魏書·陳登傳》。

劉備罵得有沒有道理?有。因爲當時的形勢確實很糟糕,而有“國士”之稱的許汜卻毫不把國家安危、民衆疾苦放在心上,每天只想著到處買房置地,真是毫無心肝。這種人,就該被罵得狗血淋頭。

東漢末年的大動亂到底有多可怕,可以從損失的人口總數中窺見一斑。按照葛劍雄《中國人口史》的記載,東漢中期的總人口約爲6500萬,但由于戰爭及其伴隨的饑荒、瘟疫等原因,等到三國初年時,總人口數已經銳減到2300萬左右。也就是說,在短短數十年的時間裏,當時的中國便損失了近60%、多達4200萬的人口。在冷冰冰的數字背後,真不知道隱藏著多少個人和家庭的悲劇。

漢末軍閥割據圖

作爲這個時代的見證者和書寫曆史的關鍵人物,曹操曾經在一首名爲《蒿裏行》的詩中描繪當時的慘景,其直白無隱的描繪令人傷心慘目、不忍卒讀(“白骨露于野,千裏無雞鳴,生民百余一,念之斷人腸”) 。而《後漢書》也曾提及興平元年(194年)六月旱災、蝗災過後,“是時谷一斛五十萬,豆麥一斛二十萬,人相食啖,白骨委積。”這都是怎樣一副悲慘的景象,真好比人間地獄。

了解了時代背景,回過頭來再看劉備的憤怒,我們理應有所共鳴。

參考書目

1.【西晉】陳壽:《三國志》,中華書局2007年版。

2.【南朝宋】範晔:《後漢書》,中華書局2000年版。

3.【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中華書局2015年版。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