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規能不能查出癌症?提醒:指標出現3種異常,建議進一步檢查

莉雅知識說 2024-04-24 09:11:12

老劉一周內查了兩次血常規,每次的結果都讓他寢食難安。看到血小板的數值有所上升,結合自己的腫瘤家族史,他內心的不安如潮水般湧動,生怕自己得了癌症。

他帶著滿心的疑慮找到了醫生,在詳細查閱了兩次血常規的結果後,醫生輕聲地告訴他:“老劉,您的血小板確實有波動,但是仍然在正常範圍內,不必過分擔心。”

在醫院裏,血常規幾乎成爲了各科醫生的得力助手。從內科到外科,從婦科到兒科,幾乎所有學科的疾病診斷和治療,都離不開血常規的輔助。

血常規能夠反映人體內部許多重要的生理和病理變化,我們平時生活中,無論是發燒、頭痛還是肚子痛,醫生總是習慣性地讓我們先去做個血常規檢查。

血常規檢查簡單而快捷,卻能夠爲我們提供許多關于身體健康的重要信息。而像老劉一樣有著相似想法的人很多,從血常規中能不能看出癌症的蹤迹呢?

01

血常規能不能查出癌症?

血常規檢查,作爲醫學領域的基礎性監測手段,在某些情況下,尤其是涉及到血液系統的疾病,如白血病這類血液類癌症,血常規的檢查結果會呈現出一些明顯的異常。

以白血病爲例,這種癌症患者的血常規檢查中,白細胞的數量常常會急劇增多,特別是在疾病的晚期,這一現象更是明顯。

然而,也有一些白血病患者的白細胞數量相對穩定,沒有出現顯著的變化。這告訴我們,血常規檢查雖然可以爲我們提供一些關于健康狀況的線索,但它並不能作爲癌症診斷的絕對依據。

腫瘤的發生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它不會導致血液數值的普遍變化,因此血常規檢查的結果並不能爲我們提供絕對的參考意義。

盡管如此,血液檢測中還有一項名爲腫瘤標志物的檢測項目,它是專門針對腫瘤而設計的。這項檢測能夠更加精確地反映腫瘤的存在和變化,爲醫生提供更爲可靠的診斷依據。

02

那血常規檢查能發現哪些類型的疾病呢?

首先,血常規檢查可以揭示感染的存在。白細胞計數的異常增高往往提示著體內存在炎症或感染,不論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血常規都能爲我們提供初步的診斷依據。

同時,白細胞分類中的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等比例的變化,也能進一步幫助我們確定感染的類型。

其次,血常規檢查在貧血的診斷中也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濃度等指標的異常,都可能是貧血的信號。

而貧血背後又隱藏著多種可能的疾病,如缺鐵性貧血、溶血性貧血等,血常規的檢查結果能爲醫生提供進一步調查的方向。再者,血常規檢查還能反映出骨髓增生性疾病的存在。當血常規中的紅細胞、白細胞或血小板計數異常增高時,可能提示著骨髓增生性疾病如真性紅細胞增多症、骨髓纖維化等。此外,血常規檢查還能爲我們提供關于腫瘤、風濕性疾病等多種疾病的線索。雖然血常規檢查無法直接確診這些疾病,但它能爲醫生的診斷提供重要的參考信息。

03

提醒:指標出現3種異常,建議進一步檢查

白細胞

在血常規的各項指標中,白細胞的數值異常,尤其是明顯增多,無疑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白細胞,作爲人體免疫系統的重要一環,承擔著對抗細菌、病毒及異物入侵的重任。

當身體遭遇炎症或感染風險時,白細胞會相應增多以應對。因此,一旦血常規檢查發現白細胞數值異常升高,進一步的診斷不可或缺。

嗜堿粒細胞

這一指標一旦出現異常,也應立即進行更深入的檢查。嗜堿粒細胞數量的減少,有時可能是免疫功能出現問題的信號,如慢粒白血病或淋巴瘤等。當然,也不能忽視過敏和感染等常見原因。

紅細胞

作爲“運輸工”的紅細胞,負責輸送氧氣和營養物質等至身體各部位,同時將有害物質排出體外。

如果血常規檢查中紅細胞數量明顯增多,超過正常範圍(如250以上),那麽很可能是身體某個器官發生了病變。

這需要我們立即采取行動,進行深入檢查,以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從而保障我們的健康。

04

拓展閱讀:抽出來的血,最後都到哪裏去了?

在化驗血液的過程中,經常會發生抽取的血液量超過實際檢測所需的情況。對于這部分“剩余”的血液,醫院並不會輕率地立即處理掉,而是精心地將其存放在血液科,以備不時之需。這樣的做法,既是對患者負責,也是對醫學的尊重。

想象一下,當一份驗血報告擺在患者或醫生的面前,其中的某些數據或許會引起他們的疑惑。這時,這些剩余的血液就如同“備用鑰匙”,爲解開謎團提供了可能。

通過再次檢測,我們可以更加准確地判斷患者的健康狀況,爲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加有力的依據。

然而,對于那些已經完成了使命的血液樣本,它們的命運又是如何的呢?答案是,它們會被作爲醫療垃圾進行廢棄處理。

但這一過程絕非簡單的一扔了之。爲了確保不會對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危害,醫院會采取一系列嚴謹的處理措施。

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高壓滅菌和化學處理消毒,確保每一個環節都嚴格遵循相關規定和標准。

0 阅读:294

莉雅知識說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