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年毛主席請葉劍英主持軍隊大局,葉帥提筆寫下兩句話,令人感動

近現代史源 2024-05-05 13:18:33

葉劍英是十大開國元帥之一,軍政生涯中多次挽救危局,深得毛主席信賴。上世紀六十年代,相關集團擾亂社會、擾亂軍隊,67年2月葉帥與徐向前、陳毅等軍隊元勳人物,義正辭嚴地批駁這些人的做法,被稱爲“懷仁堂事件”。葉劍英離開中央舞台一段時間,一度處境不利,但1971年10月,毛主席重新重用老帥,請他出山、直接負責主持中央軍委工作。

有人認爲對于葉帥而言,重掌軍權是一件好事,算是生涯後期“峰回路轉”。其實沒這麽簡單,71年這個時間點,是很困難的。在中央啓用葉帥前,剛剛發生了“三叉戟”墜落事件,一批四野出身的幹部被隔離審查,原先的軍委辦事組被解散掉,因爲其中的多數成員都有四野背景。毛主席指示成立軍委辦公會議,由葉劍英牽頭負責。

四野是人民軍隊曆史上最重要的脈絡,走出的開國名將無數,四野動蕩軍隊就會動蕩,如何甄別忠奸重塑秩序?葉劍英面對殘局,壓力之大可想而知。此時他已經是74歲高齡,面對中央的重新啓用,葉帥沉思一番,提筆給毛主席寫了一封感情真摯、而又含義深刻的信,其中有兩句話,讀來尤其令人感慨不已。

在給毛主席的信中,葉帥寫道: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這句話聽起來很傷感,年過七旬的老帥,借古文《燭之武退秦師》,來形容自己的實際狀況。難道葉劍英是要向中央表達,自己年紀大了,已經無能爲力的意思?乍一看似乎是這樣,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爲接下來葉帥還有第二句:無能爲也的自卑感,這不對。有時間,請賜一見,得到指示,以利工作。

這一句豁然開朗。葉帥說不應消沉自卑,他決心接下重擔,並請示毛主席的指導意見。這兩句話連起來讀,確實太讓人感動了。第一句借古文自謙,稱自己能力有限,年輕時都不如別人幹得好,何況現在年紀大了;第二句又話鋒一轉,帶著老骥伏枥的意味,葉帥仍然願意爲軍隊事業貢獻力量,並且跟此前一樣,非常尊重毛主席的指示和教導。兩句話合起來看,既體現出老帥質樸謙遜的性格,又飽含革命責任心。

毛主席讀信之後,也感到非常欣慰,一起戰鬥幾十年的親密戰友,他不會看錯。葉帥說“請賜一見”,偉人十分重視,接到信的當天下午,就專門請葉帥來中南海促膝長談。“懷仁堂事件”發生前,葉劍英就曾主持過中央軍委日常工作,對流程駕輕就熟,怎麽會“無能爲也”呢?此時彭總、賀龍元帥都已經病逝,特殊局面下也只有葉帥能做到舉重若輕,重新梳理好工作。

事實證明,毛主席用對了人。葉劍英不僅在極短的時間內,使得軍隊中樞部門回到正軌,並且在1976年偉人病逝後,全力輔佐華國鋒同志,完全穩定住了黨和國家,人民不會忘記老帥的巨大貢獻。

“史源曆史專欄”由中國近現代史作家運營,專注于黨史、軍史、戰史研究,以專業視角爲您還原曆史全貌,帶來精彩曆史細節。歡迎關注以獲得更多精彩文史內容。作者期待您寶貴的意見建議。本文全網同步,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3 阅读: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