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副國級幹部,晚年卻不敢回四川,妻兒含冤離世,他說:不查了

近現代史源 2024-05-14 21:56:57

抗戰時期,賀老總曾出任晉綏軍區司令員,與他搭班子的幹部叫李井泉,是晉綏軍區政治委員。後來新中國首次授銜儀式,轉到地方任職的李井泉沒能參加,若按照過往職務和資曆,評上將或大將均有可能。李井泉的能力是很全面的,他長期在西南地區主持黨政大局,深得中央領導器重。

不過在五十年代末,李井泉面臨生涯重大考驗和難關,多數高級幹部,建國後沒有體驗過李井泉那樣的特殊際遇。“大躍進”運動期間,李井泉是西南局第一書記、黨政一把手。由于指標虛報、自然災害,導致全國農業形勢極爲嚴峻,多地百姓吃不飽飯。作爲“天府之國”,四川糧食産量大,因此承擔對外調糧的重任。

李井泉責無旁貸,積極執行中央指示,但他沒想到的是,四川的虛報情況也很嚴重,並且隨後便遭遇嚴重旱災,糧庫很快就空了。如此變化急壞了李井泉。他請示中央,希望減少四川的調糧指標,但周總理和李先念同志回複李井泉,京津滬等地情況更嚴重,只能維持三四天的供給,要求李井泉必須顧全大局完成任務。

經過權衡,李井泉最終執行命令。三年來四川省外調糧食147億斤,省內艱難情況可想而知。由于饑餓導致的浮腫病,致死率非常高,四川百姓損失異常嚴重。後來其他省份形勢好轉,四川卻由于常年調糧“失血”過多,用了約5年時間才逐步恢複。李井泉面臨的壓力和指責謾罵,像大山一樣壓過來。但這並非一個人的責任,他缺少選擇余地,只能先保“大局”。那幾年殘酷的現實是,問題爆發在京津滬,會比四川等省份更不堪設想、國內外影響更大。

四川不少百姓家裏紮了李井泉的“草人”,甚至喊出“活捉李井泉,解放大西南”的口號,民怨太深。川人即便不外調糧食,自己都不夠吃,何況一直外調?李井泉那段時間的作爲,確實不好准確評價。毛主席曾很有深意地對李井泉講:你懂得大公無私,卻不知有時候要“大公有私”。四川百姓,爲全國大局承擔了太多。李井泉職務最高時,當過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屬于副國級領導人;但他離開四川後,再也不肯踏入川境半步。

因爲調糧經曆,李井泉背負巨大心理負擔,最常說的話是“我對不起四川百姓”。1967年社會形勢特殊,李井泉的二兒子李明清被造反派迫害致死,兩年後李井泉的妻子肖裏也含冤去世。周總理非常震驚,指示公安部門嚴查真相,李井泉卻對組織“大度”表態:不查了,就到此爲止。他的態度耐人尋味,喪子喪妻無疑十分悲痛,但李井泉晚年非常消沉,事事得過且過。

家人們都知道在四川的經曆對他影響太大,想請組織給予適當說明,並鼓勵李井泉寫回憶錄解釋一下經過。李井泉神情肅穆,明確告訴他們:我不寫,堅決不能寫。你們以後也不要做任何說明。也許李井泉的做法是對的,這是一件不宜解釋、也解釋不好的事情,前因後果過于複雜。1989年4月,八十歲的李井泉在北京病逝。

6 阅读:4346
评论列表
  • 2024-05-15 09:22

    上世界紀八十年代中期,李井泉兒子西南師大體育系實習時,是我初中實習老師

  • 2024-05-15 15:41

    主政一方,爲護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