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患者,長期吃降壓藥,可能會出現什麽結果?醫生講出實話

莉雅知識說 2024-04-23 07:12:54

黃大爺的退休生活過得悠閑自在,他常常四處遊曆,與老朋友相聚,或者在公園的小徑上悠然地散步。

然而,一天晚上,他在一次歡聚之後回家,正准備安睡,卻突然感到一陣眩暈。老伴關心的猜測,可能是他的血壓又升高了。

第二天,黃大爺前往醫院進行了詳細的檢查。醫生嚴肅地告訴他,他的血壓已經飙升至180/100mmhg,而且他還患有慢性腎炎,這樣的情況無疑增加了健康風險。

醫生建議他必須開始服用降壓藥,以控制血壓,保護腎髒。黃大爺對醫生的建議十分重視,他拿著醫生開出的藥,回到家中。

開始的三個月,他嚴格遵守醫囑,每天按時服用一粒降壓藥,從未有過一次遺漏。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黃大爺開始産生了疑慮。

雖然吃了幾個月的藥,他並未出現任何異常,但他還是不禁擔心,這些藥物會不會帶來副作用?

01

高血壓患者,長期吃降壓藥,可能會出現什麽結果?醫生講出大實話

長期服用同一種降壓藥,盡管能夠有效地控制血壓,但也可能帶來一些潛在的副作用,這些副作用不容忽視。

以二氫吡啶類鈣通道阻滯劑爲例,這類藥物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控釋片、非洛地平緩釋片等,長期服用後,患者可能會出現腳踝部水腫的現象。

這種水腫通常與服藥劑量有關,如果水腫持續不減,建議患者及時咨詢醫生,考慮更換降壓藥物。此外,與沙坦類或普利類降壓藥聯合使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水腫的症狀。

另一類常用的降壓藥是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抑制劑,如缬沙坦、氯沙坦、厄貝沙坦等。這類藥物適合對普利類降壓藥不耐受的高血壓患者。然而,長期服用這類藥物的患者可能會出現背痛的問題。

不同的沙坦類降壓藥引起的背痛等骨骼肌肉系統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也會有所不同。因此,如果在服用某種沙坦類降壓藥時出現背痛症狀,患者應在醫生的建議下調整藥物。

噻嗪類利尿劑,如氫氯噻嗪、吲達帕胺等,也是常用的降壓藥物之一。這類藥物通過排鈉利尿、降低血容量的方式幫助降低血壓。

然而,長期服用這類藥物可能導致低鉀血症,從而使患者出現惡心、厭食、無精打采、精神錯亂和身體虛弱等症狀。爲了避免這種情況,建議患者在服藥期間減少鈉鹽的攝入,這有助于緩解低血鉀症。

最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如培哚普利、依那普利、貝那普利等,長期服用時約有30%的患者可能會出現持續性幹咳的副作用。

這種幹咳尤其在躺下時症狀會加重,女性患者的發生率相對較高。由于所有的普利類降壓藥都可能導致幹咳,因此對于不耐受的患者,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將降壓藥更換爲沙坦類降壓藥。

02

既然降壓藥有這麽多副作用,是不是可以不吃?

降壓藥作爲一種常見的治療高血壓的藥物,其存在確實伴隨著一些副作用。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完全放棄使用降壓藥。

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高血壓是一種嚴重的健康問題,它可能導致心髒病、中風、腎髒疾病等多種並發症。

因此,控制血壓是預防這些並發症的關鍵。而降壓藥作爲一種有效的血壓控制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當然,降壓藥並非萬能藥,其副作用也需要我們重視。例如,一些降壓藥可能導致心跳過緩、乏力、頭暈等不適症狀。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應該完全避免使用降壓藥。相反,我們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自身的健康狀況和血壓水平,合理選擇降壓藥物和劑量,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副作用的發生。

此外,除了藥物治療外,我們還可以通過調整生活方式來控制血壓。例如,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增加運動量、減少鹽分攝入等都是有效的血壓控制方法。這些方法不僅有助于降低血壓,還能提高身體素質,減少藥物依賴。

03

如何把降壓藥的副作用降到最低呢?

對于高血壓患者來說,想要穩定血壓,服藥是關鍵。但如何在服藥的同時,降低副作用,減少對身體的傷害呢?

首先,要從源頭做起——堅持最小劑量原則。降壓藥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應該從最小劑量開始,逐步調整。這樣,既能避免藥物過量帶來的風險,又能讓身體逐漸適應藥物的作用。

在服用一段時間後,我們還要密切監測血壓水平,如果血壓穩定,那就繼續保持;如果降壓效果不明顯,再考慮適當增加劑量。

其次,聯合用藥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通過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降壓藥聯合應用,我們可以在保證降壓效果的同時,減少單一藥物可能帶來的不良反應。

但這裏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盲目聯合用藥,尤其是同類降壓藥,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加重不良反應。

最後,我們要明白,高血壓不僅僅是一種疾病,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病”。在堅持服用降壓藥的同時,我們還必須調整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遠離高脂肪、高熱量、重油、重鹽的食物。

此外,適度運動、規律作息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控制住血壓,讓健康與我們同行。

1 阅读:51

莉雅知識說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