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家書與孩子探討上墳祭祖是不是迷信

識上善看曆史 2024-03-26 08:31:52



文章背景

2024年春節前夕,我由于需要春節在崗,無法回家與親人團聚,遂安排上初中的兒子跟隨叔叔去上墳祭祖,兒子說上墳是一種迷信,由于工作的原因沒有來得及和他詳細討論。轉眼之間又到了清明節前夕,今日適逢休息,所以把想法寫出來,發給孩子。我覺得其他家的孩子或許會有類似的問題,所以貼出來,供大家參考。

XX:(此處隱去孩子名稱)

記得年前我們聊過上墳祭祖是不是迷信的話題,當時沒有細談。轉眼間清明節又將來臨,又是一年一度掃墓敬祖、祭奠先人的日子。我想借著2024年的清明節的機會和你聊一下上墳祭祖到底是不是迷信的話題。

清明節究竟起源于哪個時代,如今已無從考證了。多少個世紀,多少代人,多少個清明節,炎黃子孫敬奉先祖、懷念故人,早已成爲全民族的集體行動。古代大衆知道這種風和日麗的日子應該進行戶外活動,我們的祖先便有了他們的春遊,民間又效仿貴族對先祖的“春祭”,興起了清明時節去自家墳地哀悼的活動,便也有了清明節上墳祭祖的風俗。

以我們家而言,我父親的英年早逝是我和你兩個叔叔心中不可磨滅的痛,少年喪父是人生三大悲哀之首。我和你兩個叔叔是在我們祖父、祖母的幫助下,由我們的母親撫養成人的,爲我們蓋房子娶媳婦,然後有了你們三個可愛的孩子。所以至今,對于我的父親、祖父、祖母我都充滿了懷念。

我們去上墳祭拜的不是鬼神,而是我們真正的親人和前輩,也不是因爲我相信鬼神的存在,而是出于對逝去的親人的思念,所以上墳祭祖活動是由親情衍生出來的一種祭禮。上墳祭祖,蘊含著親情,蘊含著人間大義,能夠讓天地動容,古詩也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我們活著人應該飲水思源,記得前輩對自己的撫養和培育,所以每個逝去的親人都應該受到後人的追思、懷念。緬懷先人本來是人內心的活動,但這樣必然容易被淡化,所以需要一種儀式,更需要一種親臨現場的行動來加強這種情感,這就是上墳祭祖。

人這一生,只有站在祖墳面前,你才會明白自己從何而來,將向何處去!站在祖墳前,你會知道是因爲有了先人才有了自己,我們可以從父輩、祖輩追溯到以前的若幹代先祖,知道我們的家族是如何的開枝散葉,而我們的民族正是由這一個一個的家族構成,我們的國家正是由這千萬個家族的子孫一代代繁衍生息而來。

先人的骨骸可能都快消失了,他們的愛卻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年複一年的上墳祭祖,讓我們可以赓續我們的精神血脈。

我們虔誠的掃墓祭祖,寄托哀思,叩謝前輩的恩情,這種情感絕對不屬于迷信,而是具有道義上的真實,以無堅不摧的力量穿透了幾千年,成爲我們民族傳統美德最好的教化。

清明無客不思家,但是我卻依然回不去,所以在2024年的清明節假日,爸爸囑咐你在叔叔的帶領下,替爸爸完成祭奠祖先的心願。

你的父親

2024年3月23日

于浙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