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隆·馬斯克小傳1

識上善看曆史 2024-04-23 05:36:31

埃隆·裏夫·馬斯克,SpaceX創始人,特斯拉投資人、首席執行官。他的童年在南非度過,母親梅耶是加拿大人,父親埃羅爾是南非人,他有一個弟弟名叫金博爾,一個妹妹名叫托斯卡。他在南非德蘭士瓦省比勒陀利亞長大,曾短暫就讀于比勒陀利亞大學,後于18歲移居加拿大就讀女王大學。兩年後,他轉學到賓夕法尼亞大學,並獲得經濟學、物理學的學士學位。(以下簡稱埃隆)

青少年時期

埃隆出生于1971年6月28日,1983年他12歲時和弟弟金博爾參加“野外學校”的野外生存訓練,每個孩子只能分到一點點食物和水,這裏允許他們爲了爭奪生存物資大打出手,甚至鼓勵他們這麽做。他的弟弟金博爾說:“欺淩在這裏被視作一種美德。”大孩子們很快就開始暴揍小家夥的臉,然後奪走他們的東西。埃隆身材矮小,木讷呆滯,結果被人打了兩次。最後他瘦了9斤。每隔幾年,就會有一個孩子死在這裏。輔導員會把這種案例當成反面教材,他們會說:“別像去年挂掉的那個笨蛋一樣蠢,也別當個懦弱的小傻瓜。

1987年,埃隆16歲時再次參加野外學校的生存訓練,身高已經達到1米83,體格也強壯了不少,身材像一頭熊,還學了一點兒柔道。這一次,野外學校不再是他的噩夢。

馬斯克最痛苦的經曆發生在學校裏。很長一段時間,他都是班裏年紀最小、個頭最矮的學生,也很難搞清楚人情世故那一套。對他來說,共情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東西,他沒有取悅別人的欲望,也沒有這種本能。他因此在學校被霸淩,直到幾十年後都還需要接受鼻子的矯正手術,學生時代被欺負的經曆影響了他的一生。

父親對馬斯克造成的情感創傷

埃隆的父親埃羅爾·馬斯克是一名南非電動機械工程師,在馬斯克被校園霸淩發生以後,他不但沒有安慰,而且對他大喊大叫,說他是一個白C,說他一無是處。父親對埃隆沒有一點同情心。

父親埃羅爾具有雙重人格,喜怒無常,上一秒鍾和藹可親,下一秒就會開始對孩子長達一個多小時的謾罵,而且不允許離開,這對埃隆形成了精神上的折磨。埃羅爾認爲,他是在用黑幫式的手段對孩子實行獨裁般的統治。埃隆長大後也把同樣嚴苛的獨裁風格搬到了同他人的關系當中。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在回憶錄中曾說:“每個男人的一生都在努力滿足父親的期望,或者彌補父親犯下的錯誤,我想這或許可以解釋我的軟肋來自何處。”

以埃隆·馬斯克爲例,盡管他無數次地嘗試在生理和心理上擺脫父親的陰影,但父親對他的精神影響仍將持續存在。他的情緒會在晴空萬裏和暗無天日之間、在激情四射和麻木愚鈍之間、在冷漠疏遠和真情流露之間循環往複,偶爾還會陷入那種雙重人格的“惡魔模式”,讓他身邊的人感到害怕。不過有一點他倒不像埃羅爾,他會照顧孩子。但在其他方面,他的行爲背後蘊藏了一種危險,需要他不斷抵制。

外祖父對埃隆的影響

埃隆的外祖父喬舒亞霍爾德曼是一位無所顧忌的冒險家,有著堅定的信念,從小在加拿大中部的農場長大,年輕時以幫人做脊椎推拿爲生,做過馴馬師,最終白手起家買下一座農場,又在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時代失去它。破産以後,他當過牛仔競技演員、建築工人,結婚又離婚,在貨運火車做過流浪漢,還曾搭乘遠洋輪船偷渡。

喬舒亞一生熱愛飛行,共育有四位子女,埃隆的母親梅耶和姐姐凱是雙胞胎,出生于1948年。不會開飛機時,就用自己的汽車和一位農民交換了一架單引擎勒斯科姆飛機。1950年帶領全家移民南非,熱衷于尋找傳說在南非卡拉哈裏沙漠中消失的失落之城。

這家人的座右銘是:冒險而審慎地生活。他們開始嘗試飛往挪威等地的長途飛行,在從開普敦到阿爾及爾長達12 000 英裏的汽車拉力賽中並列第一,還成爲第一批駕駛單引擎飛機從非洲飛往澳大利亞的人。梅耶回憶說:“爲了裝油箱,我父母不得不拆掉飛機的後座。”

喬舒亞·霍爾德曼的冒險精神最終也讓他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當時他正在教一名學員開飛機,結果撞上了電線,飛機翻轉後墜毀。那時他的外孫埃隆只有3歲。“他知道真正的冒險當中總有風險和隱患,”埃隆說:“但風險給了他激情和動力。

成長經曆

埃隆是個好學生,但並不是學霸,老師對他的評價是:“研究問題的速度極慢,要麽是沉浸于幻想當中,要麽是在做一些不該做的事情。”初中成績,平均83分(百分制)。高中畢業考試物理A,數學B。業余時間喜歡制作小火箭,喜歡找不同的燃料,看哪一種的推力更大。

讀書是埃隆主要心靈寄托,對漫畫有很深的研究,,超級英雄們孤注一擲的熱情讓他印象深刻,總是幻想拯救世界。讀完了他父親的兩套百科全書,家裏的兩個女人——母親和妹妹都對他偏愛有加,在她們眼裏,他就是一個“天才少年”。然而在其他孩子看來,他是一個討人嫌的書呆子。

十幾歲時,埃隆開始思考大問題,比如宇宙從何而來,它爲什麽會存在?他想要弄清楚生命和宇宙的意義是什麽?因爲找不到生命的意義,還爲此感到過非常沮喪,好在科幻小說拯救了他。

科幻小說是那種又打遊戲、智力又超群的孩子獲取智慧的源泉。他翻遍了學校和當地圖書館的整個科幻區,然後催促圖書管理員趕緊再買一些同類書上架。他最喜歡的作品之一是羅伯特·海因萊因的《嚴厲的月亮》、艾薩克·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

在他求知欲旺盛的年紀,對他影響最大的科幻作品是道格拉斯·亞當斯的《銀河系搭車客指南》。這個诙諧幽默的故事形塑了馬斯克的哲學體系,並在他不苟言笑的性情裏增添了一絲幽默感。他說:“《銀河系搭車客指南》幫我擺脫了存在主義的壓抑情緒,而後我很快意識到它以各種微妙的方式展現出驚人的趣味性。

七十年代末期,埃隆和弟弟以及表兄弟喜歡玩桌遊《龍與地下城》,1982年11歲時,第一次接觸計算機,父親認爲計算機只會讓他沉迷遊戲,因而拒絕購買。所以埃隆用打零工攢下的錢購買了一台康懋達VIC-20個人計算機,這是最早出現的個人計算機,可以玩《小蜜蜂》和《阿爾法導火線》等遊戲。在這些遊戲中,玩家要保護地球,抵禦外星侵略者。這台計算機附帶了一個如何用BASIC語言編程的課程,課時60小時。埃隆回憶說:“我在三天內就學完了,幾乎沒有睡覺。”

幾個月後,他得到了在約翰內斯堡一所大學舉辦個人計算機會議的廣告,告訴父親他想參加。父親再次拒絕了他,理由是研討會的參會費用高達400美元,而且不適合兒童。埃隆回答說去這個會是“很有必要的”,在接下來的幾天裏,一次次提出他的請求。最後,父親說服了那所大學,給埃隆一個參會折扣價,讓他站在後排。埃羅爾最後來接他那天,發現埃隆正在同三位教授交流,其中一位教授說:“這個男孩必須擁有一台新計算機。”

他在學校的編程技能測試中取得優異成績後,得到了一台IBM PC,自學了Pascal和Turbo C++語言編程。13歲時,他就做出一款電子遊戲,並命名爲“導火線”(Blastar),使用123行BASIC代碼和一些簡單的彙編語言來驅使圖形工作。他把這款遊戲的代碼提交給了《個人計算機和辦公技術》雜志,它出現在其1984年12月刊中,上面有一個簡短的介紹:“在遊戲中,你必須摧毀一艘外星太空貨船,它攜帶著致命的氫彈和狀態光柱機。”雖然沒人清楚狀態光柱機到底是什麽,但這個概念聽起來很酷。雜志社付給他500美元稿費,他接著又寫了另外兩個遊戲,賣給了雜志社:一個遊戲像《大金剛》,另一個遊戲模擬輪盤賭和21點。

他對電子遊戲的癡迷就這樣開始了。彼得·賴夫說:“如果你和埃隆一起玩遊戲,你幾乎不能停,直到你餓得不行,必須吃飯的時候才會收手。”出于對遊戲的熱愛,埃隆想和表兄弟們一起創辦一家遊戲廳,一度已經把開業手續辦的差不多了,由于未滿18歲,需要監護人的簽字,第一次創業因而被長輩扼殺在搖籃裏。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