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中國入世談判,朱镕基爲何會怒斥美國代表:“這很不禮貌”

燭下青史 2024-05-05 22:45:05

1998年3月,朱镕基出任國務院總理,此時的他已年逾七十。當時國內經濟形勢並不樂觀,剛剛上任的他立馬就投入到了經濟體制改革的工作中。

而在改善國內經濟形勢的同時,他還十分憂心中國“入世”的問題。朱镕基抽空向負責人去了電話,可聽完彙報卻是一肚子氣——美國真是太不禮貌了!

朱镕基怒斥:這是很不禮貌的

1999年11月14日下午,中國代表團正面色不愉地坐在會議室裏。這是一場中美雙方的磋商會議——“入世談判”的第二十五輪磋商。按說出于基本的外交禮儀,中國代表團就算不是和顔悅色,也不能“挂臉”啊,這背後究竟是怎麽回事?

原來是美國代表團無故玩失蹤,全體“人間蒸發”。龍永圖作爲中國代表團的首席談判代表心裏十分不快,沉著張臉坐在椅子上,卻不肯致電美方代表。原因無他,先沉不住氣就輸了,輸掉的還是國家尊嚴。

可龍永圖沒想到的是,總理朱镕基竟然會特意致電關心磋商情況,不得已他只能撥通了美方代表巴爾舍夫斯基的電話。巴爾舍夫斯基表示,磋商會繼續的,只是要加班再談——他要求在第二天淩晨開“小會”磋商。

這場美方預定的會議在淩晨四點開始,但美方顯然也沒有准備認真和中方磋商,各種扯皮。雙方一直僵持到第二天早上九點半左右,此時會議室的大門突然開了——朱镕基親自來了。

朱镕基剛坐定就一臉嚴肅地批評起美方代表,說他們這樣突然消失不像是談判,反而像是在捉迷藏一樣鬧著玩,實在莫名其妙又極其沒禮貌。美方代表被劈頭蓋臉一頓罵,還以爲磋商就要進行不下去了,結果朱镕基卻給他們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連著答應了美國三個條件。

朱镕基的做法讓美方代表大喜過望,以爲是個好拿捏的。而一旁的龍永圖就不一樣了,被嚇得一身冷汗,不停給朱镕基遞紙條,希望阻止朱镕基這種一味縱容的行爲。

朱镕基沒有理會龍永圖,而是在美方代表想要繼續提條件前開了口,說自己前三個條件都答應美方了,接下來該美國讓步了。這是田忌賽馬啊!龍永圖這才反應過來。有了朱镕基助陣,這場磋商終于順利結束,雙方都對部分內容做出了讓步。

從複關到入世,美國多有阻攔

新中國的“複關”和“入世”實際可以視作同一個問題。“複關”指的是恢複中國在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T) 中的成員國地位,“入世”則是加入在關貿總協定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世界貿易組織(WTO),這兩件事是有發展和繼承關系的。

中國曾是關貿總協定的創始人之一,但由于種種曆史原因,新中國始終被該組織關在大門外。1986年7月10日,中國駐日內瓦代表團大使錢嘉東正式提出“複關”的要求,自此後便是長達13年的“複關”之路。

在1989年之前中國“複關”的進程大致是順利的,可89年之後美國就成了最大的攔路虎。美國否定了之前達成的大部分協定,要求重新開始談判。而接下來的談判,美國飽含惡意,不斷提高經濟要價,甚至還要求中國以發達國家身份複關。如此無賴的要求自然是難有結果。

而後世貿組織取代了關貿總協定,我國的“複關”工作也轉向了“入世”。但在“入世”這條路上,美國依舊惡行不斷。包括但不限于在衆議院誣稱中國竊取美國的核技術、以人權報告攻擊中國人權問題……總之在 99年11月以前,美國想盡一切辦法就是要中國無法“入世”。

總的來說,從“複關”到“入世”,這一路走來那都是驚險萬分,而背後就是因爲有個愛搗亂的美國。

參考文獻:

[1]呂寶悅.中美在中國複關入世過程中的博弈分析[D].外交學院:201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