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0年內必超美國?張維爲教授用漢字舉例,看完後令人心服口服

燭下青史 2024-05-04 23:14:50

自改革開放之後,中國的發展就進入了快車道。一路走來,我國的GDP已經是1978年的三百倍有余,中國之崛起似乎指日可待。說到大國崛起那必定繞不開一個國家,美國。作爲二戰以來的世界霸主,它時時刻刻都是被比較對象。

幾十年前,我們說趕超美國還需要一百年,而現在我們說趕超美國或許只要20年,甚至更短。而中國爲什麽能實現騰飛,背後藏著的是文字的力量。

中國20年內必超美國

自俄烏戰爭之爆發之後,美國霸權體系的支柱之一的美元結算系統(SWIFT)逐漸走向崩潰,越來越多的國家看到了美國正在走下坡路的事實。回想幾十年前,中國剛剛與世界接軌,那時的我們提起美國,只覺得那是標杆一樣的存在。我們將美國視爲自己要超越的目標,也給自己許下了百年之約。而到了今天,我們離美國的距離似乎已經觸手可及。

張維爲教授說:“1978年改革開放後,中國相當于以10年左右的時間完成一場工業革命,40多年實現了集四次工業革命爲一體的崛起。”

中國發達且完整的工業體系讓我們哪怕在中美貿易戰中也不落下風,因爲我們可以自成一系,西方根本無力圍剿。張維爲教授對中國是自信的,他不止一次地說過:“中國在二十年內必將超越美國。”

漢字的生命力

張維爲認爲中國漢字有它獨特的生命力,而這就是中國能騰飛的背後力量。他說漢字最大特點就是“求同”。當一個人能掌握大約三千個漢字,他就可以毫無障礙地應對他在中國生活的大部分情景。但如果他想要在英國生活,則需要掌握差不多兩萬個單詞。所需掌握的詞彙量會有如此大的差距,原因就在于漢字是“求同”的。

比如說看到水字旁,我們就會將這個字與水産生聯系,哪怕是再陌生的詞彙,我們也可以揣摩一二。造字時如此,造詞時也是如此。比如“電梯”一詞,我們本就有樓梯的說法,加個“電”字就可以知道是使“電”的樓梯,即使沒見過也能大致猜出它的作用和樓梯差不多。而也正是漢字的“求同”,我們可以迅速用已有的文字跟上時代的腳步。

馬丁·海德格爾說“語言是存在的家園”,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文字就決定了它所代表的文明的生命力,而漢字賦予了我們文化“求同”的底色與“發展”的能量。而到了現代,我們又進一步提出了“求同存異”。

張維爲在與新加坡學者討論中文與英文哪個更優時提過一個觀點,印度人雖然因爲高強度的英文教育而能迅速走向世界,可也因爲太過看重英語而被西方思想固化了自身,以至于只知道照搬西方經驗而不懂結合自身。

中國很早就明白“照搬”這條路是走不通的,比如“五四運動”時被否定的“全盤西化”。我們知道要以符合國情爲一切革新的前提,所以我們積極吸收優秀的文化,並努力將之本土化,這正是一種“求同存異”。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全世界都在學習中國話似乎已成現實。而伴隨著文字的傳播,漢文化逐漸走出國門,“求同存異”的思想也將流向世界,會有越來越多的朋友站到中國的一邊。

美國本身早已是雷區遍布,只等爆發,而它所代表的那種“霸權”思維最終也將成爲過去式。或許照著這樣的形勢,中國追上甚至是趕超美國真的不用20年。

參考文獻:

[1]. 複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爲:中美貿易科技戰美國會輸得很慘[N]. 北京日報,2023-10-30(004). DOI:10.28033/n.cnki.nbjrb.2023.006109.

[2]袁琭璐. 複旦大學教授張維爲——中國道路五大明顯的制度優勢[N]. 文彙報,2019-10-01(T16).

1 阅读:207
评论列表
  • 2024-05-06 04:54

    甯可信鬼的話也不要信他的話。

  • 2024-05-06 07:18

    二十年見分曉,教授還健在麽

  • 2024-05-05 02:43

    求同的前提是什麽?不是什麽都可以求同!

    w7408 回覆:
    你懂個毛線
  • 2024-05-06 18:13

    太嗨了你最牛逼

  • 2024-05-06 11:24

    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是超越西方文明的最基本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