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孔乙己》,方才頓悟爲什麽努力讀書的人,也會淪落成底層人

燭下青史 2024-05-02 23:21:45

百年前一位文學巨匠,用敏銳的目光和犀利的筆調,創作出了一個清代落魄讀書人的形象,這便是大家熟知的《孔乙己》。

在魯迅的筆下,孔乙己是一個苦讀半生、熱衷科舉,說話時句句離不開“之乎者也”的酸腐讀書人。

即便他已經淪落到求乞的地步,但卻仍然不肯脫下象征讀書人身份的長衫。

表面上看,孔乙己穿的是一件破舊不堪的長衫,實則這件所謂的長衫,卻是套牢古代讀書人的精神枷鎖。很多人因此一輩子碌碌無爲,只落得個讀書人的虛名。

其實,孔乙己並不是單一的個體,而是清代窮苦讀書人的衆生相。他們自命不凡、孤芳自賞,就算已經窮困潦倒,但卻始終保持高傲的姿態。

多年之後再讀《孔乙己》,會有哪些更深刻的領悟呢?爲什麽努力讀書的人,也會淪落成社會底層呢?

變則通,不變則亡

在科技是第一生産力的當今社會,最需要的就是有知識、有文化的高科技人才,他們不僅用知識改變了自己的命運,而且還能爲國家做貢獻。

但是在腐朽沒落的封建社會,卻有很多讀書人,終其一生都無法科舉中第,繼而淪爲了長著兩條腿的人肉書架。

孔乙己就是衆多沒有中舉的讀書人之一,而他卻不能放下所謂的體面去謀生,繼而逐漸淪爲了社會最底層。

魯迅創作的《孔乙己》並非憑空想象,據說當年紹興流傳著一個故事,有一個所謂的讀書人,讀了一輩子書都沒有中舉,導致生活陷入了困境。

由于他幹不了粗活,也拉不下臉去做買賣,所以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家道中落。當時,紹興當地人都將這類讀書人稱作“亦然先生”。

原因是這個讀書人穿著長衫去賣油條,卻因爲不會吆喝,只能跟在一個賣油條的孩童身後,小孩喊一句他就跟著學一句,最終還是沒有賣掉油條。

而魯迅身爲紹興本地人,自然對這個故事十分了解,繼而以“亦然先生”爲原型,創作了被後世爭相傳頌的《孔乙己》。

因循守舊,不轉變觀念

孔乙己只是衆多“亦然先生”之一,他不放過任何一個強調自己是讀書人的機會,即便被酒館裏的人戲弄,也仍然不願意丟掉讀書人所謂的高貴精神。

他是酒館中唯一一個,身穿長衫卻又站著喝酒的人,即便他的長衫又破又髒,看起來好像十幾年沒洗過似的,但他卻把這當做有別于普通人的標志。

試想一下,這個沉醉于讀書幻境的可憐人,如果能脫掉身上破舊的長衫,換上一身幹淨利落的短衣,那麽他也不至于淪爲社會最底層。

不思進取的讀書人

孔乙己是一個沒有上進心的讀書人,他曾因爲偷東西被人暴打一頓,但他非但不認爲自己有錯,反而辯稱:“讀書人偷東西算偷嗎?”

這種因爲生活的苦難,而喪失禮義廉恥的行爲,早已經讓孔乙己變得麻木不仁。除了幾聲有氣無力地辯白之外,他沒有任何可以反擊別人的能力。

除此之外,孔乙己平時依靠給人抄寫文字賺錢,但他卻經常因爲自己的懶惰而誤工。最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居然還將文房四寶弄丟了。

此後,再也沒有人找他抄寫文字了,而這種可悲又可歎的下場,實則都是他親手造成的。其實,孔乙己的心智早已經被科舉制扼殺了,既然心智全無又何談上進心呢?

其實,魯迅之所以能讓孔乙己活在世人的心中,簡而言之就是他的行爲特征,其實是某一曆史時期讀書人的縮影。

他思想中的麻木和不覺醒,讓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但歸根結底就一個原因,那就是科舉制成爲了讀書人的樊籠,讓他們深陷其中而不自知罷了。

即便孔乙己也有善良的一面,例如他曾教導小孩子識字,告訴他們:“回字可有四種寫法”,而且還給他們分茴香豆吃。

但他自己的能力實在是有限,茴香豆的數量當然也很有限,所以他只能分出爲數不多的茴香豆給孩子吃。

這種猶如螢火一般微弱的善良,可能正是他尚存不多的人性光輝吧!

孔乙己是清末破落大戶子弟,或者是當時所有窮讀書人的突出代表。

魯迅將孔乙己的故事寫出來,實則是在向世人證明一件事情,讀書人如果不思進取,那麽就只能淪爲社會最底層。

年少時沒能讀懂《孔乙己》,長大方才頓悟我們又何嘗不是孔乙己呢?在當下這個大環境之下,年輕人亦如孔乙己一般陷入了困局,而如何破局就顯得尤爲關鍵。

參考資料

《由《孔乙己》說開去》黃建華山西科技報

《“孔乙己的長衫”現象的成因及其疏導》王美偉等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4年08期

《從消極修辭探析《孔乙己》《列夫·托爾斯泰》的語言特色》王文秀中學語文2024年09期

3 阅读:288
评论列表
  • 2024-05-03 20:30

    沒把書讀活,現實多是反著做的。

  • 2024-05-03 21:26

    再怎麽進取 也是綠油油的韭菜

  • 2024-05-03 21:05

    編兒,穿上短衣就是名正言順的社會底層了

  • 2024-05-03 22:30

    三觀過時。